謝奕秋
劉怡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6月版
“元帥們不愿做的事,就讓上校們來干好了!”密謀集團最后的中堅分子、斷臂半盲的伯爵馮·施陶芬貝格上校拋出這么一句話后,毅然承擔起刺殺者和代號“女武神”政變計劃指揮者的雙重角色……
屏息讀完了這本有關德國國防軍與希特勒恩怨糾纏的歷史新書,才知道電影《刺殺希特勒》所還原的情節(jié)僅僅是最后的高潮部分;這張德國國內反抗納粹政權的網絡,早在二戰(zhàn)前就開始編織了,有據(jù)可查的反抗多達42次,近在咫尺的刺殺希特勒未遂行動就有五六次。
而這種悲劇性反抗的全部意義,到最后僅僅在于證明德國仍有血性的清醒者,敢于以其犧牲來點燃反思納粹暴政的道德火種。正如一度把總參謀部、前線部隊、外交部、軍事情報局和民間抵抗分子串聯(lián)起來的特雷斯科夫少將所說:“上帝曾經答應過亞伯拉罕,只要能在所多瑪城發(fā)現(xiàn)6個正直的人,就不毀滅這座城市。但愿由于我們的緣故,上帝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德國。”
的確,戰(zhàn)后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精神重建,離不開這些重要的基石。但在陰謀與背叛,畏葸與絕望之外,我還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諷刺—密謀集團害怕當時本國的民意。作為密謀集團核心的國防軍貴族軍官,只能想出恢復魏瑪共和國或君主立憲這個答案,并在軟禁還是殺死元首問題上莫衷一是;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不想背負在戰(zhàn)時給德國軍隊捅“第二次背后一刀”的責任,妄圖保留戰(zhàn)前的大德意志帝國版圖;其中一些人寄望于在希特勒的軍事冒險遭到英美懲罰時“反戈一擊”,而在納粹的征伐機器看似順風順水時又依附于這架暴虐的死亡戰(zhàn)車。
民意追隨納粹的狂熱,不能全歸因于戈培爾的洗腦宣傳,而與對“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服從法律”的機械理解,以及對舊殖民秩序的不滿、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恐懼有關。納粹黨并未公開拆毀舊的國家機器,而是限制并加以利用,同時建立自己的參謀機關、黨衛(wèi)隊、“人民法庭”等等,在經貿領域甚至很倚重專業(yè)人士。希特勒搞清洗猶太人和對外侵略,填補赤字、養(yǎng)肥軍隊之外,也是一個“全民分贓”的過程。正因為表面上看其政權具有“合法性”,反抗者首先要闖過舊道德這關,才能將腹誹、抗議升級為刺殺、政變行動。
盡管脫離群眾的政變幾乎注定失?。ㄅ扇ゴ陡昱酄柕男∪宋锞尤槐粚Ψ秸鹱?,進而倒戈),但不應否認刺殺希特勒本人的行動有可能得手。這張反抗網絡涵蓋從軍隊到文官,從法律界到宗教界的“失意人士”,甚至牽扯進幾個希特勒倚重的元帥(如隆美爾、維茨勒本),不可謂不殫精竭慮。刺殺和政變陰謀的中心人物,從前期軍情局的奧斯特上校到陸軍參謀長貝克大將及其繼任者哈爾德大將,再到后期的特雷斯科夫少將和施陶芬貝格上校,除了哈爾德被美軍所救外,都以各自的犧牲寫就了不屈的軍人史話。這是戰(zhàn)后德國在道歉賠償反思之際,所能汲取的可貴精神營養(yǎng)。
胡國華 著
花城出版社
2015年5月版
作者在30年的記者生涯中,曾到中國的大多數(shù)省市自治區(qū)采訪調查。在北京工作期間,又因工作之便,參與了幾次跨省區(qū)的重大問題的調查。本書將不同歷史階段的調查報告匯集成冊,這些調查報告是中國不同歷史階段,特別是改革開放前后歷史的真實記錄。它們較客觀地反映了那些歷史階段的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吳建民 著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年7月版
對中國外交戰(zhàn)略進行回顧與思考,對于今天的中國尤其重要。作為資深外交家的作者在書中回顧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中國外交方面的戰(zhàn)略、重大事件及所取得的成就,通過對中國外交戰(zhàn)略的研究結合自身的經歷與思考,既回顧了中國外交的歷史,也對中國外交戰(zhàn)略提出了真知灼見,具有一定的指導及借鑒意義。
[德國]弗蘭克·巴約爾 著 陸大鵬 譯
譯林出版社
2015年7月版
納粹政權以腐敗手段謀求體制的穩(wěn)定,因此腐敗行為受到納粹當局的默許。即便少量腐敗行為遭到了制裁,也只是為了納粹黨內小團體黨同伐異的政治斗爭的目的。弗蘭克·巴約爾查閱了大量的庭審記錄、新聞報道、黨內報告等歷史資料,他的研究揭示了納粹德國的自我毀滅之路。作者是德國歷史學家,目前任職于漢堡大學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