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琳
《美麗心靈》劇照。
鳥類可能會為某樣東西著了魔;馬兒有可能有病態(tài)的強迫行為;連海豚和鯨魚,尤其是被圈養(yǎng)起來的,也有可能出現(xiàn)自殘的行為;甚至你們家的汪星人都有可能會因為得了抑郁癥而不得不吃藥。但是別的動物們似乎都僥幸地逃脫了一種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癥。
盡管抑郁癥、強迫癥和一些焦慮癥的癥狀都曾在別的動物身上觀測過,但是研究人員注意到精神分裂癥這種極具破壞性甚至會致命的精神疾病似乎只存在人類中。而從理論上來說,精神分裂癥與基因遺傳密切相關,那么為什么這種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基因沒有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被淘汰呢?
研究人員也覺得這略不科學,所以他們決定去探究一下精神分裂癥產(chǎn)生的原因。結果卻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可能是人們?yōu)榱诉M化出更高級更復雜的大腦而付出的代價。
領導這項研究的西奈山醫(yī)學院(Mount Sinai)的喬爾·杜德利博士(Joel Dudley)提出,既然有超過1%的成年人都患有精神分裂癥,這背后一定有不為人知的進化故事能解釋,為什么只有人類才有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的獨特性讓他們想到了同樣為人類所獨有的一組基因:HARs。HARs也就是人類加速進化區(qū)。這個基因組是人類獨有的,自從人類在進化的道路上跟黑猩猩分道揚鑣之后,HARs里的基因組經(jīng)歷了迅速的進化。這組基因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都沒被淘汰,那么可以說明它們一定給人類帶來了某種益處。研究人員猜測,既然HARs跟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基因都是人類所獨有的,那么這兩者會不會有什么關聯(lián)?
杜德利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借助精神病基因組學聯(lián)盟的研究成果來檢驗精神分裂癥基因與HARs在人類基因組上的分布,結果發(fā)現(xiàn)這兩組基因非常靠近。
此外,他們還發(fā)現(xiàn)與HARs相關的精神分裂癥基因比其他精神分裂基因面臨著更大的進化選擇壓力。這意味著這些基因的人類變體必然在某種程度上為人類帶來了益處,否則這些基因早就被淘汰了。
所以這些跟精神分裂癥有關的基因組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好處以至于我們得冒著得精神分裂癥的風險都不把它們淘汰掉?
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員們發(fā)現(xiàn)與精神分裂癥相關的基因還存在于大腦前額葉皮層表達的基因區(qū)域內。而且它們不只是呆在那,這些導致精神分裂癥的“罪魁禍首”還參與了多種關鍵的人類神經(jīng)活動,包括神經(jīng)傳遞素伽馬氨基丁酸(GABA)的突觸傳遞。
GABA是個什么東西?它是神經(jīng)元活動的抑制劑或調節(jié)劑。它的作用就是抑制大腦特定區(qū)域內多巴胺的分泌。如果GABA失常,多巴胺分泌就會失控,從而造成精神錯亂常見的幻覺、妄想和思維混亂。
總的來說就是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基因間接參與多巴胺分泌的管理。一旦這些基因組出了問題導致多巴胺分泌失常,人類就會出現(xiàn)精神錯亂的癥狀。
這項發(fā)現(xiàn)還為“為什么從人類會有精神分裂癥而動物卻沒有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杜德利博士解釋說,“人類語言和文字的出現(xiàn)與精神分裂癥的遺傳學和自閉癥都有關系。事實上,語言功能障礙是精神分裂癥的一個特點,而GABA對說話能力、語言和高級認知行為的其他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大腦前額葉皮層的GABA功能的進化,似乎講述了一個精神分裂癥的風險是如何與智力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的故事?!?/p>
一項由愛丁堡大學等多所業(yè)內著名心理研究所參與的研究的結論同樣也支持杜德利博士及其團隊的這項發(fā)現(xiàn)。這項研究表明與自閉癥有關的基因變體和自閉癥患者的認知能力有關聯(lián)。研究發(fā)現(xiàn),自閉癥患者的認知能力比一般人更好。這項研究支持了杜德利博士關于擁有更高級的認識能力是要付出精神分裂為代價的推測。
自從我們在進化的道路上跟我們靈長類表兄越走越遠,人類迅速進化,但卻由此為我們帶來了患上精神分裂癥的風險。嗯,看來太聰明也是一種負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