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雅蓮
十月份進入深秋時節(jié),天氣開始轉(zhuǎn)涼,氣候干燥。此時為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多發(fā)期,同時一些慢性疾病也容易復發(fā),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心腦血管疾病等,平時應加以注意。飲食方面應選擇具有滋陰潤燥作用的食物,如山藥、紅薯、百合、花生、芝麻、蜂蜜、白菜、蘿卜、藕、木耳、荸薺、蘋果、梨等。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應季食材及其養(yǎng)生食譜。
一、花 生
花生又叫落花生、長生果,全國各地均有種植?;ㄉ梢陨?,也可以煮、炸、炒后做菜,或與其他雜糧一同煮粥,還可以用來榨油、制成花生醬或各種小食品,食用方法很多。
中醫(yī)認為,花生味甘,性平,入肺、脾經(jīng),具有健脾和胃、潤肺利水、理血通乳的功效,適用于營養(yǎng)不良、食少體弱、反胃、燥咳少痰、咯血、齒衄、鼻衄、紫癜、尿血、產(chǎn)后乳少、大便燥結(jié)、水腫、腳氣等癥。
花生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脾胃虛弱者,可用花生仁炒熟佐餐或飯后嚼細用開水吞服;營養(yǎng)不良、面色萎黃者,可用花生仁、南瓜子、核桃仁同服;身體虛弱、貧血者,可用帶紅衣花生米、紅棗、桂圓肉共煮熟食用。花生有較好的潤肺止咳作用,燥咳、久咳者,可取花生仁煎湯服食,連食數(shù)周;患有小兒百日咳者,可用花生與冰糖燉食?;ㄉ休^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各種出血癥的治療,貧血、出血癥者,可用花生仁與紅棗水煎服;鼻出血、齒齦出血、身見紫癜者,可用花生衣、紅棗水煎服。花生還具有利水的作用,水腫者,可用花生仁與大蒜頭煮熟食用,或用帶衣花生仁、紅糖各等份,煮水代茶頻飲;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者,可用帶皮花生仁、赤小豆、紅棗和紅糖共煮熟,早餐前吃;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可用花生與鯉魚燉食。花生具有通乳的作用,產(chǎn)婦乳汁不足者,可用花生仁煨豬蹄食用;也可用帶衣花生仁搗爛煮大米粥食用。
體寒濕滯者不宜食用花生,另痛風急性發(fā)作期、血栓者也不宜食用;花生中含有促凝血因子,跌打損傷、血脈瘀滯者食用后會加重腫痛癥狀,所以應忌食。對于腸胃虛弱者,花生不宜與黃瓜、螃蟹同食,否則易導致腹瀉。發(fā)霉變質(zhì)的花生仁含有致癌的黃曲霉毒素,不可食用。
1.花生紅棗粥
原料:花生仁100克,紅棗50克,糯米2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花生仁煮爛,倒入洗凈的糯米,用大火燒開,然后加入紅棗,改用小火煮成粥,食時加入紅糖調(diào)勻即可。
特色:補中氣、健脾胃、潤肺燥,適用于脾胃虛弱、產(chǎn)婦乳少、水腫等癥,也可以作為病后、產(chǎn)后的補養(yǎng)食品。腹脹、腹瀉者不宜多食。
2.核桃花生炒肉丁
原料:核桃仁20克,花生仁20克,胡蘿卜50克,萵苣50克,豬肉250克,料酒、姜、蔥、鹽、雞精、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核桃仁、花生仁用油炸香備用;胡蘿卜、萵苣分別洗凈、去皮,切成丁;姜切片,蔥切段;豬肉洗凈,切成丁。鍋置火上,放入油,燒至六成熱時,下蔥、姜爆香,放入肉丁、料酒,炒至肉變色,再下胡蘿卜、萵苣、花生仁、核桃仁、鹽、雞精,炒熟即可。
特色:益智健腦,適用于記憶力降低、健忘、語言遲鈍等。
二、芹 菜
芹菜又稱藥芹、旱芹、香芹,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芹菜除了作為蔬菜食用之外,還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深受人們喜愛。芹菜的做法很多,可以炒、熗、拌、腌、醬、泡,也可用來做餡。
中醫(yī)認為,芹菜性涼,味甘、辛,入肝、胃經(jīng),具有清熱除煩、平肝、利水消腫、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于頭痛、頭暈、暴熱煩渴、黃疸、水腫、小便熱澀不利、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痄腮等癥。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芹菜中含有一種酸性的降血壓成分,對原發(fā)性、妊娠性及更年期高血壓均有效,高血壓者可用鮮芹菜加調(diào)料炒食;高血壓或高膽固醇血癥者,可用芹菜絞汁,加等量的蜂蜜或糖漿,每次飲用90毫升,每日3次;也可用芹菜根和根上莖一小段約10根,加500毫升水煎成200毫升的汁,早、晚空腹飲用(晚上喝二煎的)。芹菜對頭痛、頭風有較好的療效,頭風痛者可用芹菜根搗爛,煎雞蛋吃。芹菜對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也有較好的療效,月經(jīng)前期可用曬干的芹菜30克左右,加水兩杯,煎成一杯,溫服;還可用紅棗與芹菜加水煮熟,調(diào)入白糖食用。
人們在吃芹菜的時候,通常將葉子去掉不用,其實,葉子的營養(yǎng)要遠遠高于莖。所以在吃芹菜時,可以將擇下來的新鮮葉子收集起來,用來做湯或者涼拌。
芹菜性涼質(zhì)滑,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不宜多吃;芹菜具有降血壓作用,血壓偏低者應少吃。
1.三絲芹菜
原料:芹菜500克,筍100克,水發(fā)冬菇100克,香干2塊,姜末、精鹽、白糖、料酒、味精、芝麻油、熟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芹菜去葉,洗凈,切成4厘米長的段,在沸水鍋中燙一下,撈起,攤開晾涼;冬菇、筍、香干切成絲,放入沸水中燙熟,撈出,瀝干水分,倒入熟花生油拌勻,然后放入芹菜段及其他調(diào)味品拌勻,淋入芝麻油即可。
特色:平肝降壓、清胃滌熱、安神定智,適用于眩暈頭痛、顏面潮紅、精神易興奮的高血壓患者食用,也可用于陰虛火旺而致的萎縮性胃炎、患有體虛乏力、煩躁口渴等癥的患者。
2.芹菜炒香菇
原料:芹菜400克,水發(fā)香菇50克,食用油、鹽、醋、味精、淀粉各適量。
做法:芹菜去葉、根,洗凈,剖開切成2厘米的段,用鹽拌勻腌10分鐘,用清水沖洗,瀝干水分;香菇洗凈,切片;醋、味精、淀粉加水兌成芡汁。鍋置火上,加入食用油燒熱,下芹菜煸炒3分鐘后,放入香菇片迅速翻炒至熟,淋入芡汁炒勻即可。
特色:平肝清熱、利尿降壓,適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癥見頭痛、頭脹、頸項板緊、心煩失眠、肢體麻木。
三、烏 雞
烏雞又稱烏骨雞、藥雞,在我國飼養(yǎng)歷史悠久,全國很多地方有飼養(yǎng),南方較多。烏雞是一種珍貴的滋補之品,對多種慢性疾病均有較好的調(diào)補作用,對婦科疾病作用尤佳,深受女性朋友的喜愛。
中醫(yī)認為,烏雞味甘,性平,入肝、腎經(jīng),具有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血、清退虛熱、調(diào)經(jīng)止帶的功效,適用于虛勞骨蒸、羸瘦、消渴、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腹瀉、腰腿酸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遺精、頭暈耳鳴等癥。
烏雞有較好的滋補作用,多種虛弱性疾病均可用烏雞調(diào)補,患有慢性虛弱性疾病者,可用烏雞燉湯飲用;虛勞者,用烏雞肉與山藥、冬蟲夏草燉湯食用;久病體衰、氣血兩虛者,可用當歸、黃芪燉烏雞食用;體虛所致的面黃肌瘦、神疲乏力者,可用黨參、紅棗燉烏雞食用;虛弱勞損者,可用烏雞肉與粳米煮粥,調(diào)味食用;肝腎虛所致的頭暈、眼花、耳鳴者,可用烏雞與枸杞燉湯食用;腎虛耳聾者,可用烏雞加黃酒燉熟食用。烏雞對多種婦科疾病有較好的療效,帶下者,可將蓮子、芡實、糯米放入雞腹中,煮熟食用;崩中帶下者,可將白果、蓮肉、糯米和胡椒放入烏雞腹中,煮熟食用;月經(jīng)不調(diào)者,用烏雞與北芪隔水燉熟食用;血虛而致閉經(jīng)者,可用烏雞與絲瓜、雞內(nèi)金共煮熟,調(diào)味食用。
烏雞多食會生痰助火、生熱動風,故肝陽上亢、有實邪或邪毒未消者忌食。
1.首烏烏雞湯
原料:烏雞肉200克,何首烏20克,當歸15克,枸杞10克,精鹽適量。
做法:雞肉洗凈,切成塊;何首烏、當歸洗凈,用紗布包好,與雞塊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0分鐘后,撈出藥袋,放入枸杞、精鹽稍煮片刻即可。
特色:補益肝腎、滋補陰血、烏發(fā)養(yǎng)發(fā),適用于肝腎精血虧虛而須發(fā)早白者,也可作為中老年人的調(diào)補之品。痰濕者不宜食用。
2.生地蒸烏雞
原料:烏雞1只,生地黃250克,飴糖250克。
做法:將烏雞去毛及內(nèi)臟,洗凈;生地黃洗凈,切成細條,與飴糖拌勻,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放入盆中,上籠蒸熟。食時不要放鹽。
特色:補血養(yǎng)陰,適用于虛勞羸弱、血虛陰虧而見四肢倦怠、肌肉消瘦、心煩內(nèi)熱,或潮熱盜汗、消渴等癥。脾虛濕阻、中滿便溏,或濕熱內(nèi)蘊、痰多嘔逆者不宜食用。
四、橘 子
橘子又稱桔子、蜜橘、橘實等,原產(chǎn)于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區(qū),是我國主要的水果之一。橘子既可鮮食,也可制成果汁、罐頭、蜜餞等食品。
中醫(yī)認為,橘子味甘、酸,性涼,入肺、胃經(jīng),具有行氣開胃、潤肺止咳的功效,適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胸中煩熱、口干舌燥、咽喉腫痛、肺燥咳嗽等癥。
橘子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燥痰型咳嗽者,可用連皮橘子煎湯,兌入蜂蜜,食橘肉飲湯;肺熱痰咳、胸中氣悶者,可用橘子榨汁,加冰糖調(diào)勻飲用,也可用橘子去皮核,加蜂蜜煎為膏狀,每日服2~3次,每次2匙。橘子還具有行氣開胃的功效,脾胃不和所致的惡心少食者,可用連皮橘子與生姜水煎,于飯前溫服;飲食積滯、消化不良者,可用上好橘子1只,挖一小洞,塞入綠茶3克,曬干,煎水代茶飲。
風寒及痰飲咳嗽者忌食橘子。
1.橘子汁
原料:橘子10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橘子去皮、筋、核,用消毒紗布榨取汁,加入白糖調(diào)勻即可。
特色:開胃益氣、增進食欲。
2.橘瓣蓮子羹
原料:無核蜜橘瓣、去心蓮子各200克,冰糖40克,青梅丁、紅櫻桃各適量。
做法:去心蓮子洗凈,放入碗中,加清水適量,上籠略蒸后取出,潷去水,加冰糖,再上籠蒸約20分鐘,取出。鍋置火上,放入清水、冰糖煮沸,加入橘瓣、櫻桃,再煮沸后,撇去浮沫,倒入裝有熟蓮子的碗中,撒上青梅丁即可。
特色:補氣健脾,適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消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