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
語文教學是一件復雜而艱巨的事情,因此,如何減輕學生在課堂教學的負擔,將語文教學化繁為簡,幫助學生更有質量地學習語文,成為語文教師關注的問題。
實行“零時間”浪費,盡量實現(xiàn)“提升最大化”
曾經聽過一堂以“友情”為主題的習作課,整節(jié)課并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既沒有規(guī)定學生的選材,也沒有采取生硬、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組織和引導作用。這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是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當一位學生向大家講述自己選擇的一件事情后,教師留給其他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然后學生討論寫作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再將結果反饋給提供素材的學生。此過程全部是由學生主持,當他們遇到無法解決的疑難時可以現(xiàn)場求助教師。這樣的課堂一改以往課堂的沉悶,學生侃侃而談,寫作時奮筆疾書。直到下課鈴響起,大家似乎還沉醉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忘記了休息。
這堂課讓我看到了未來語文教學的趨勢,短短40分鐘的課堂,頭緒繁多,不能沒有重點。因此在授課之前,我把時間運用在鉆研教材上。在備課時,先把每個環(huán)節(jié)需要的時間計算好,對于課文的重難點,我一般將時間把控在課堂的10分鐘之后,這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精神狀態(tài)最飽滿的時間段。把課文的精華分散,讓學生零碎記憶遠不如利用完整的時間幫助學生理解,繼而以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慢慢消化知識點。課前備課我投入的時間越多,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就會越精簡,但學生討論思考的時間決不能克扣。剛開始,學生思考問題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老師的幫助,所以缺少自主學習的機會。有些學生不太敢表達自己的看法,怕自己回答不好或者占用時間太長。我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后,及時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久而久之,學生思考的空白時間逐漸變少,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也隨之增加。課堂不必要的時間就這樣神奇地消失了,實現(xiàn)了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避免課堂虛假繁榮,將教學返璞歸真
語文教學追尋的簡單,其實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返璞歸真。這種“簡單”是對冗繁的語文課堂的一種“清洗”,是對語文學習本質的一種回歸,是學生自身主動意識的一種彰顯。我平時授課會選擇一些輕松有趣的導入方式,但通常不會超過3分鐘。太過華麗的導入會影響整堂課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專注度,只要達到激趣的目的即可,這不是學生需要真正掌握的要點。
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我會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分角色朗讀、自編自導自演的方法適用于童話故事類的文章,描寫自然山水的文章則應用摘抄仿寫一小段落等形式來訓練學生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去年的樹》時,我并沒有布置練習冊的作業(yè),而是讓他們在學完后用多種形式呈現(xiàn)自己學到的知識。課下,學生主動要求美術課老師幫助他們制作道具。上課時,看到他們自己親手制作的略顯稚嫩的道具、原創(chuàng)的續(xù)寫的劇本以及那一張張表情豐富、情感充沛的面容時,我知道他們已經深刻理解了這篇童話所蘊含的人生哲理。這樣的“作業(yè)”才是我真正想要看到的。
以簡御繁,科學篩選知識
盧梭認為思考與實用的結合,能產生明確的概念,找到一些簡便方法。因此,我通常在課上留出10分鐘交給學生“自由答辯”。學生互問互答,分別說一說自己在這堂課中掌握了什么知識,學到了哪些方法,還有哪些知識點是沒有聽明白的。之后,我進行簡單的有目的性的篩選,將最有針對性的問題再拋給學生。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上要起到引領的作用,學生五花八門、天馬行空的問題需要我們的篩選與總結,不能“照單全收”,要幫助他們進行歸類,教會他們如何自主學習。這樣學生問,學生答,互相補充的靈活課堂,既提高了學生傾聽別人講話的能力,也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生生之間的互動總是能擦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可以讓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探尋更適合他們的方法。
其實,“減負”減輕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負擔,減負的同時要增效,我們要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真正正讓學生快樂自主地學習。
編輯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