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開窗啟思】
畫家喜歡畫“松、竹、梅”,表示高潔的志向;人們喜歡把老師比作“蠟燭”,頌揚其無私奉獻的精神。寫作中,我們可以通過描繪某一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抱負和志趣,或寄寓某種生活哲理,這就是托物言志。
【技巧點撥】
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可以增強文章的耐讀性、藝術(shù)性,啟發(fā)讀者做無限遐想和深深思索,去感悟社會生活,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托物言志呢?一般說來,中學(xué)生只要了解并掌握以下“三要”即可。
一、要托準依托之物,使“物”與“志”契合
托物言志,首先要通過自己認真的觀察和思考,選好所依托的事物,從其外形特征或生活習性等方面深入挖掘,并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或自身實際,經(jīng)過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找準所寫之“物”與所言之“志”之間的相通之處,使托物的某些特征與表達的志向或歌頌的精神確有相似之處,使二者高度契合,確立積極健康的主旨,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啟迪。例如張曉風的《行道樹》,將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身上,賦予它以人的生命、思想和情感,借其形象象征了社會上那些無私奉獻的人,意義更深遠。
二、要抓住托物的特征,為“言志”架橋鋪路
寫托物言志類文章的重頭戲在于抓住“物”的鮮明特征,對其進行生動而又細膩的描繪,體現(xiàn)所寄之情。只有精彩傳神的狀物才能使作者的情感和理念有所依托。否則,“志”就成了水中浮萍,隨風飄蕩,沒有了根基。例如周敦頤的《愛蓮說》將“蓮”人格化,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等方面對蓮花進行形象的描繪,贊美她是“花之君子”。這是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三、要恰當運用修辭手法,以寄寓情思與哲理
大凡使用修辭手法來寫景狀物,更能展現(xiàn)景物特征,起到化抽象為具體,變呆板為鮮活,化枯燥為靈動,變粗淺為深邃的表達效果,進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抽象出某種特殊的意義或某種品質(zhì)和精神,以達到“詠物言志”的目的。比如學(xué)生習作《若把苦難作云梯》片段:
春桃妖嬈,它不懼斗艷爭芳,綻放出灼灼華光;夏蓮淡雅,它不懼沾染鉛華,亭立出絕代的風姿;秋楓凄艷,它不懼粉碎身軀,舞動出生命的贊歌;冬梅清傲,它不懼雪花欺凌,堅守出靈魂的倔強。它們告訴了我們追求的真諦,為夢想去飛翔,就不懼十丈軟紅,顛倒磨折之苦。
文段綜合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針對所寫事物的生態(tài)習性,揭示它們內(nèi)在的精神品質(zhì),進而聯(lián)想到人的品質(zhì),將抽象空洞的說教化為具體形象的感悟,文意表達含蓄雋永,言有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
【名家片段】
冬之草(節(jié)選)
劉 墉
去年天氣特殊,秋收之后,居然又變得暖和起來,心想讓園子荒著可惜,便拿出春天剩下的小白菜種子撒下。豈知才播種下幾天,又冷起來,而且一下子入了冬,再也未曾暖和。飄了雪,惋惜一陣,也就把這事給遺忘。
直到今天,這個暮冬的日子,穿著雪鞋到后院檢視籬墻,厚厚的冰雪初融,露出下面封閉已久的地表,居然透出點點綠意。
一棵棵袖珍的小白菜,只長出兩三片子葉。在葉子間,竟伸出小小的花苞,露出里面黃色的花瓣,眼看就要綻放了。
這是多么令人感動的畫面!難道過去的大半個冬天,她們一直忍著不死,等待每個稍稍溫暖的日子,就往下扎一點點根、往上生一點點葉?
她們委屈在冰雪之下,保存這一線生機。就為了綻放,結(jié)籽,并等待春天再一次萌發(fā)?
“自己見不到春天,就讓孩子見到吧!”
“自己矮小丑陋,就讓孩子高大體面吧!”
我看到的不是卑微的小白菜,而是崇高的母愛,在冰雪中燦爛開花……
訪蘭(節(jié)選)
賈平凹
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著了一層寒煙;香氣濃烈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元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經(jīng)栽培,便成了玩賞的盆景。樣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diào)也就俗了?!?/p>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這么精神的野蘭在這么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人知道而欣賞它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開得花純,楚楚的有著它的靈性?!?/p>
父親拉我坐在潭邊,我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里。他看著蘭,也在看著我,說:“做人也是這樣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世,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對社會有貢獻的?!?/p>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后,已經(jīng)是15年過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卻過。
【評析】
這兩篇名家文章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尋常之“物”中萃取精神,通過對“物”的細致描寫來表達真摯的情感。劉墉在冰雪初融之際,審視小白菜的種子,并有著深刻的感悟:她們一直忍著,委屈在冰雪之下,保存這一線希望,就是為等待稍稍溫暖的日子,來綻放、結(jié)籽,然后借助聯(lián)想來抒情言志,承托起偉大的母愛。賈平凹敘寫了“我”隨父親訪山中野蘭的一段親身經(jīng)歷和一種真切感受,旨趣似乎在于空谷幽蘭,實際上是以蘭喻人,來探尋做人處世的道理,自然而然地托物言志,令人拍案。
【學(xué)生習作】
蓮之愛(節(jié)選)
李曉冉
清清碧水之上,炎炎烈日之下,舉目望去,滿眼的碧綠鋪天蓋地。蓮葉像一把把綠傘撐開在水面,又似一個個玉盤,將紅白粉嫩的荷花托在掌心,白如玉,紅若霞。微風過處,一波波的綠浪從遠處翻滾而來,朵朵荷花在流動的波浪中快樂地搖曳,空氣中流淌著沁人心脾的清香。那挨挨擠擠的玉盤下,是調(diào)皮嬉戲的魚兒,不時有幾條躍跳出水面,涂抹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魚戲蓮葉間”的畫面。
蓮,不僅盛開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更盛開在古今中外的詩文畫卷中,盛開在人們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里。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家朱自清,在那個“心里頗不寧靜的夜晚”,去向月下之蓮尋覓心靈的慰藉,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荷塘月色》;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把清淡素雅的蓮作為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題,最終倒在了蓮池旁,永遠與蓮相依相伴。樸素的生活里,人們把“出水芙蓉”視為自然之美的象征,用“并蒂蓮”象征夫妻的恩愛和美,以“弄蓮小兒圖”表達祈求子孫興旺的愿望。
人們愛蓮,不僅僅因為它素雅的外表,也不僅僅因為它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更重要的是它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精神。那亭亭玉立的蓮花,給人以美的享受;那碧綠如盤的葉子,可以制成清熱的藥物;那清香而富于營養(yǎng)的蓮子,可以熬成解暑的粥;那永遠堅守在淤泥中的藕,可以做成上等的美食。
我愛蓮,更愛那些如蓮般潔凈素雅、默默奉獻的人。
做人當如竹(節(jié)選)
諸葛秀麗
當春風吹來,走進竹林,你一定會驚嘆于眼前的一番景象???!遍地的竹筍,蓬蓬勃勃,靜靜地依偎在那挺拔俊秀的竹子身邊,貪婪地吮吸著雨水,長大后的竹筍依然是滿身的青翠!
當夏日來臨,竹林獻出一片綠蔭。徐徐的清風里,老人們在竹林下一邊下棋,一邊喝茶,安享晚年的清福。頑皮的孩子們?nèi)宄扇旱卦谥窳掷镒鲇螒?。茂密的竹林為人們?qū)走了炎熱,送來了涼爽。
秋天來了,竹子隨時準備奉獻自己寶貴的生命,被人們制成竹筐、竹簍、竹席、竹筷、竹家具等,既環(huán)保又耐用,為人們提供著方便。這時的竹子呀,在舍身奉獻!
冬天來臨了,竹子不畏嚴寒,依然勇敢地挺立在風霜雨雪中。竹子的堅強讓人稱道,竹子的青翠永不褪色!
竹,擁有永不消失的春天!這不由得讓人聯(lián)想到:那些幾十年如一日為祖國、為人民辛勤工作的人們,他們面對種種誘惑,本色不改,依然如故。
做人當如竹,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具備竹子一樣的品質(zhì),做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人,切不可為了金錢、為了地位、為了名譽、為了利益,改變了做人的本色!
【評析】
這兩篇學(xué)生習作都對托物進行了細膩的描繪,使言志有了堅實的依托,從容地表達主旨。文中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貼切生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李曉冉主要從蓮盛開于自然中的情景、承載的深厚文化內(nèi)涵以及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精神等三個方面,對蓮進行了細致的描摹,在此基礎(chǔ)上表達作者對蓮以及如蓮般潔凈素雅、默默奉獻的人的贊美之情。諸葛秀麗描繪竹林在四季的形態(tài),然后由竹子的挺拔聯(lián)想到它的堅強,由竹子的用途聯(lián)想到它的奉獻精神,由竹子的本色不改聯(lián)想到人的品格的堅定不移,達到“物”與“志”的交融,突出表現(xiàn)了竹子的生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