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
楊紅英出生在重慶一個農(nóng)村家庭,從小就愛在田坎上用泥巴捏小人兒,還在竹林里的竹子上畫畫;長大后,她在福建的雕塑工廠打工期間,練得一手雕塑絕活;后來,她進入四川美術學院進修深造,曾作為著名女雕塑家江碧波的得力助手,共同完成了重慶歷史名人館的群雕。
捏泥巴
楊紅英從小是個苦孩子。1977年,她生于長壽區(qū)葛蘭鎮(zhèn)中華村,她回憶說:“從我們村到鎮(zhèn)上要步行一個半小時,全是田坎路。我上學路上經(jīng)常會摔進水田里,就穿著濕衣服去上課?!?/p>
婆婆患有肺結核,媽媽又有心臟病?!凹依锼修r(nóng)活全由爸爸干,洗衣、做飯、養(yǎng)豬、養(yǎng)雞、養(yǎng)鴨全是我的事?!?/p>
9歲的楊紅英讀3年級,鄰居家有個上高中的姐姐,她用鉛筆把書上的“金陵十二釵”畫在作業(yè)本上?!拔液芟矚g,叫她送我,但她送我的都是她不太滿意的作品。我心想,不如我自己畫”。
沒有紙,楊紅英就在竹子上畫?!疤镞叺亟?,房前屋后,有很多用來編籮篼的茨竹,上面有一層白粉的竹青,我揀地上的瓦片在上面畫人物和動物,很有古風的味道。村里的人都知道是我畫的”。
家里的鴨子每天都要出門放養(yǎng),鴨子下田后,楊紅英就在田坎上捏泥巴?!拔覀兡抢锏牡囟际巧虾玫耐咙S泥,我把袖子挽高,手伸深點抓起一把,看到鴨子就捏鴨子,想捏啥子就捏啥子,捏完隨手就扔在田坎上。周末放鴨子的時間更長,我可以捏很多東西,在田坎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有好幾次還嚇壞了第二天早起干農(nóng)活的人”。
塑觀音
那一年,楊紅英跟初中美術老師學了40天素描后,老師對她的作品很滿意。正巧有一個寺廟找老師去畫畫,老師走不開,便讓她去。她的任務是用油畫顏料,給屋頂上的脊飾、陶罐描龍繪鳳?!爱敃r天臺寺要重建,住持是釋廣智,他還讓我設計寺廟外觀和園林景觀。我從來沒有嘗試過做設計,但別人交待的事情,我都敢做”。
膽大心細又手巧的紅英姑娘圓滿完成了任務,拿著1000元工錢正要走,但廟里新來了一個做雕塑的師傅,她決定暫時不走了。楊紅英說:“師傅是從成都來的,是一個很斯文的民間匠師。他不熟悉環(huán)境,忙不過來,我就幫他遞泥巴,看他工作。他休息時,我也捏一些,這是我第一次做佛像?;丶液?,我開始天天畫佛、捏佛像?!?/p>
半年后,這個師傅竟然來村里找到楊紅英?!八鲃由祥T教我捏佛像。記得當時正是收割小麥的時候,我屋里存了很多泥巴。他教我佛像的先后布局,先捏頭部外形輪廓,挖眼窩,然后貼鼻子,再把嘴唇、眼睛加上去。用一個個像小湯圓一樣的泥團貼滿頭部,再用竹片削出來,就成了佛像的頭發(fā)”。佛像最難捏的是眼神。“師傅說,佛的眼睛應該俯視,因為佛一般坐得很高。信眾覺得佛在看自己,心里會感覺很寧靜”。
“捏泥巴”的楊紅英當時在村里已小有名氣,“有個50多歲的嬢嬢,在水庫邊搭了個小屋。她信菩薩,找到我?guī)退芟?,我給她捏了藥王、觀音和土地公的塑像,她很滿意,給了我400元作為酬勞,這是我做雕塑掙的第一筆錢”。
偷“毛發(fā)”
楊紅英19歲那年,福建泉州一家工藝品廠來她們村里招工。當時很少有女孩外出打工,但楊紅英堅持去了。到了工廠,才發(fā)現(xiàn)這份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她說:“我們的工作是給工藝品上色,相當于漆工,但我想當?shù)袼芄?。因為沒有通過正規(guī)培訓,老板不同意我換工種。為了掙學費去參加培訓,我加班存了3000元。但家里來信說媽媽腳上長瘤子要做手術,我只好把3000塊錢寄回了家。”
幾個月后,學費又湊足了,楊紅英便辭職找了一個師傅學手藝?!暗窨虅游锏拿l(fā)是最難的技術,但師傅從來不教我們。有次他教他弟弟雕刻熊的毛發(fā),我偷偷看見了,回家后自己摸索練習。學了一個月,積蓄花光了,我又去考一家工藝品廠”。
偷學的技藝派上用場了,楊紅英順利過關,成為一名雕塑工,月工資3000元。在這個廠待了才一年,她的想法又轉(zhuǎn)變了,“老是動物、人物,圣誕老人、小天使這類產(chǎn)品,我有點煩了,就想自己開一間工作室。辭職后,我?guī)е业淖髌氛掌教幷铱蛻簦€帶了幾個徒弟。每月依然按時寄200元回家,農(nóng)忙時寄1000元。媽媽身體開始好轉(zhuǎn)了,家里的生活也逐漸得到改善,有了電視,還修了新房子”。
江老師
2002年,楊紅英回到重慶圓自己的藝術夢。她說:“我的想法每年都在變化,回到重慶后我直奔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辦理進修學習,交了1.5萬元學費。我不敢先回家,因為父母如果知道我交了這么大一筆學費,肯定不會支持我?!?/p>
這是楊紅英第一次來到美院,在王官乙、龍德輝等雕塑系老教授的課堂上,她了解到了真正的雕塑。她說:“雕塑和工藝品完全是兩回事兒,工藝品是表面,而雕塑是靈魂?!?/p>
2006年,楊紅英進入著名女雕塑家江碧波的工作室當助手,她得到更多的收獲。重慶歷史名人館里跨度3000多年、共200名重慶歷史名人的雕塑是一個大工程。楊紅英說:“這些又寫意又寫實的雕塑,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收獲。因為每個人物的身份不盡相同,所以非常難雕,我跟著江老師學到了很多東西?!?/p>
楊紅英的作品得到了江碧波的認可,“她說我把宋慶齡雕得很好。剛開始的時候,有一位老師看到我的成品,認為沒按他的方法操作,他便把雕像的臉鏟平,然后重新給我示范。但雕完后人卻不像了,感情也沒有了。江老師看到后說,還是原來的感覺好,為什么又動了呢?她以為是我深入修改給改壞了”。
就在重慶名人群像的雕塑工作臨近尾聲時,楊紅英卻生病了。“出來后,我就沒回去了。江老師對我很好,無論是藝術還是人生,她都值得我學習。但我還是要去闖自己的藝術天地”。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鄧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