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麗萍
摘 要: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傳統(tǒng)式教學模式已漸漸被新教學模式所代替。語文教學中的閱讀部分,也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關(guān)注點。語文文本是課程資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來源,是師生之間交流溝通的藍本。指出現(xiàn)實初中中存在的形式教學,提出語文閱讀教學的時效性建議。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品味語言
在我國教學改革中,初中語文新課標的出臺,師生“對話”理念引入了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在師生之間、讀者與作品之間實現(xiàn)著多重對話,探究到語言背后所蘊含的豐富哲理與真摯的情感信息,體味著百味人生,凈化學生的心靈,對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鑒賞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概念及作用
語文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文本中傳遞的信息,與作者同呼吸、共命運地進行交流的心理過程,是一個積極的、內(nèi)隱的、充滿創(chuàng)造的心智活動過程。以課內(nèi)閱讀教學為軸心,開辟課外、校外閱讀的課堂,實現(xiàn)“大閱讀”教學。閱讀的內(nèi)容主要是著名的作品和經(jīng)典的智慧語句,通過課堂中的聽、說、讀、寫等形式,訓練學生語言的感悟性和靈活運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及語言表達能力,增強駕馭文字的能力。
二、當下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故事情節(jié),忽視語言品味,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地閱讀,輕視具體語句的分析解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師注重語言知識的記憶,要求學生對名言警句、經(jīng)典語句爛記于心,但不強調(diào)學生理解透徹,不注重靈活運用,沒有關(guān)注到將語言拓展的重要性實施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只是機械地記住,囫圇吞棗,成為語言的“翻譯器”,落在形式上的語言教學中。
三、初中語言閱讀教學新思路探究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技巧為中心,使學生學會對語言的品味、運用和創(chuàng)新,緊緊抓住語言的新意及感染力,高屋建瓴,給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
1.推敲字詞,品味語言的精妙
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以語言學習為軸心,讓語言味回歸課堂。一篇文章的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字都會構(gòu)成作品的精彩之處,在含義、感情色彩及表達效果上都極具特色,教師要通過文本,展示語言的魅力,激活學生的語言細胞,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字、詞進行細讀、推敲,衍生理解字詞的精準寓意,使學生對教材的內(nèi)容興趣盎然。
2.揣摩語句,深層思考
文章的修辭手法,是必不可少的文學手段,它大大強化了文章的感情色彩,比如:一氣呵成的排比、強烈的對比,擬人化描寫及形象的比喻手法,都會對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對這些手法的運用講授時,可以用提問或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比如:《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課文中運用了許多手法,諸如排比、擬人、對比和抒情等手法,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采用問題設置:(1)“四盲”是什么?(2)羅布泊為什么成為令人恐怖的地方?曾經(jīng)是怎樣的景象?(3)文中運用了哪些手法對羅布泊的描述?都表達了什么情感?(4)假設你是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會向人們訴說些什么?這樣的課堂,引人入勝,強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放飛學生無窮的遐想,引發(fā)深層的思考,灌輸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加強學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有著振聾發(fā)聵的功效。在閱讀的同時,讓學生進行口頭描述的訓練。
3.結(jié)合語境,精辟分析語言的內(nèi)涵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文以載道,結(jié)合上下文意與情感的連接,傳遞著語言的魅力。運用文章實現(xiàn)師生的多重對話。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課文中,用信念鑄成海,用無數(shù)座山表示困難障礙,寓意是要想見到海,就要歷經(jīng)千辛萬苦,翻越無數(shù)座高山。文章除用了“隱秘”“癡想”“鐵青”“誘惑”“喧騰”等重點詞,兼用含蓄的語言,取向于群山和大海,創(chuàng)設一幅為追求理想而克服重重困難的畫面,一個意境翻出另一個意境,詩意在頓挫波折中推進,感情也是波瀾起伏,揭示了詩中所表達的一種信念,蘊含著一個哲理:就是人們在奔向理想的漫漫長途中,崎嶇坎坷,只有百折不撓地奮斗,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4.巧用仿擬,欣賞語言的化美為媚
在語言的品味過程中,不僅要品味文中的繪畫美,而且要品味文中的內(nèi)在美,抓住漢語言“句式不同”,語意也不同的特點,運用解讀語言后,進行建構(gòu)語言訓練,豐滿語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品味語言能力,使初中語文課堂充滿文人墨客的氣息。我教學《敬畏自然》一文時,在引導學生品味反問句作用時,運用了對比法,通過讓學生仔細品讀、對比,體會反問句加強語氣的表達效果。如反問句: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我讓學生變成陳述句,學生一讀,一對比,就很容易品析出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diào)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同時照“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句式進行仿寫,學生在仿擬過程中,提升了用語的能力。又如《紫藤蘿瀑布》這一篇課文中,語言明麗而含蓄,雋永如水,有一種柔性的書卷氣。文章各種形式的比喻廣泛運用,尤其是凝縮、擴展的比喻手法,使文章充滿了語言的美感和動感,達到了“韻外之致”的極高的意境,體現(xiàn)了婉曲有致的情感。學生通過仿擬修辭訓練,領(lǐng)悟到如何給語言穿上華麗的外衣。
5.抓關(guān)鍵點,培養(yǎng)初中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中的空白點、爭議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興趣,觸動學生好奇的機關(guān),溝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爭議中明事理,強化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鼓勵學生提出質(zhì)疑,勇于發(fā)問,對課文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比如,講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圍繞“溫晴”一詞展開教學,學生在自由朗讀過程中,在第一自然段找出了濟南的冬天特征——溫晴,然后在第二自然段中,學生提出能否用“慈善”來形容濟南的特點,教師追問:那又在文章中是怎樣描述“慈善”的特點,給人又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好奇心指引著學生進一步深入地學習,教學的設計與文章的布局謀篇就這樣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向第三、四、五段落去欣賞、去細讀分析,從紛繁的景物中,略去次要部分,像畫山水畫式地描繪著濟南的冬天。同時,也會有新的靈感在他們的腦海中產(chǎn)生,向教師提出質(zhì)疑。這樣的設計閱讀課堂,既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開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語言是文本最能體現(xiàn)語文教學價值的部分,自然應該成為語文的核心教學內(nèi)容。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揣摩語言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對精妙語句的欣賞和熏陶,在腦海中留下文本的片斷記憶,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提升用語能力,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語文教師,應切切實實地走回到語文最初的意義上來,引領(lǐng)學生品味語言之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在語言中感受人文之美,感受母語之美,使語文課堂充滿濃郁的語文味。
參考文獻:
[1]龐曉芳.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J].學周刊,2011(05).
[2]盛維劍.關(guān)于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D].蘇州大學,2010.
[3]張春陽.語文想象閱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4]孟令君.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喚情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5]歐陽蕾.關(guān)于寫作促進閱讀教學的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1.
[6]王琦.建構(gòu)主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