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梅
摘要 莓葉委陵菜與三葉委陵菜是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對其特征特性、栽培繁殖、應用等方面內容進行介紹,以促進其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關鍵詞 莓葉委陵菜;三葉委陵菜;特征特性;栽培繁殖;應用
中圖分類號 S567.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4-0180-02
莓葉委陵菜與三葉委陵菜是薔薇科委陵菜屬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馴化栽植的生長表現(xiàn)情況比野生狀態(tài)好,且觀賞價值較高、抗病蟲害能力強、成坪速率快、覆蓋能力強、管理成本低,加之既耐熱又耐寒,在安徽地區(qū)幾乎是常綠,花期綠期長,適應性強,是城市園林綠化美化不可多得的地被植物。莓葉委陵菜在安徽地區(qū)分布于黃山、九華山、祁門(牯牛降)、歙縣(清涼峰)、安慶、石臺、合肥、蕪湖、淮南等地[1]。常生于低山陰濕處或山坡草叢、灌叢及疏林地[1]。三葉委陵菜在安徽地區(qū)分布于金寨、霍山、舒城、岳西、太湖、潛山、休寧、祁門、東至、歙縣(清涼峰)、石臺、黟縣、滁縣(瑯玡山)、黃山等地[1]。三葉委陵菜常生于河灘、溝旁和海拔500~1 200 m的山地。現(xiàn)介紹莓葉委陵菜、三葉委陵菜的特征特性、馴化栽培與繁殖以及應用,以供參考。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學特性
1.1.1 莓葉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多年生草本,全株疏生長柔毛。根莖粗壯,呈狹紡錘形。須根多,纖細。莖斜生或直立,高10~30 cm,多分支?;鶖?shù)羽狀復葉多基生,有小葉2~5對,葉柄長4~20 cm;小葉卵圓形或長圓形,長1~3 cm,寬6~15 mm,頂生小葉較大,側生小葉向下漸次減小,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多數(shù)急尖或圓鈍鋸齒,兩面具有光澤之淡黃色伏毛,下面沿葉脈上尤多,葉柄短或幾無柄;基生葉托葉膜質,下部與葉柄合生,上部三角形,先端銳尖。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多花,松散,花梗纖細,長1.5~2.0 cm,花直徑1.0~1.5 cm;萼片卵狀披針形,頂端銳尖,副萼片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比萼片略短,外面披毛;花瓣5,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圓鈍或微凹;花柱近頂生,上部大,基部小。成熟瘦果近腎形,直徑約1 mm,表面有脈紋?;ㄆ?—5月,果期5—7月[2-3]。
1.1.2 三葉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肥大,越年成串,有須根。莖直立或匍行,長達1 m左右?;ㄇo纖細,直立或上升,高8~25 cm,被平鋪或開展疏柔毛?;~掌狀3出復葉,連葉柄長4~30 cm,寬1~4 cm;小葉片長圓形、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急尖或圓鈍,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具鈍齒,上面無毛,下面沿脈有粗毛;莖生葉托葉形,小葉與基生葉小葉相似,聚傘狀花序數(shù)枚自莖基部生出,花黃色或淡黃色,萼片5松散,萼片披針形,先端銳尖,副萼片線形,較萼片短,外面下部著生較多粗毛;花瓣倒卵狀圓形,頂端微凹或圓鈍;花柱頂生,上部粗,基部細。成熟瘦果卵圓形,直徑0.5~1.0 mm,表面有顯著脈紋?;ü?—6月。
1.2 生長習性
1.2.1 莓葉委陵菜。生于濕地、山坡、草甸、地邊、溝邊、草地、灌叢及疏林下,海拔350~2 400 m。喜光,稍耐陰,耐寒,耐旱,耐瘠薄。對溫度、水分、養(yǎng)分及光照等有很寬的適應范圍。在城市綠地的各種土壤上,只要pH值適中,常規(guī)管理都可使其正常生長。若適當加強水肥,可提高綠化效果[2]。
1.2.2 三葉委陵菜。喜溫暖濕潤氣候,根系發(fā)達,對土壤要求不嚴。生于山坡草地、溪邊及疏林下陰濕處,海拔300~2 100 m。稍耐陰,耐寒,耐旱,耐瘠薄[3]。三葉委陵菜的馴化栽培中,應適當加強水肥,但不可過多,如過多則生長過盛,覆蓋過厚會影響根部發(fā)育。
2 馴化栽培與繁殖
2.1 野外采集及馴化栽培管理
春、秋2季采挖種苗成活率高,在安徽地區(qū)以3月下旬到4月中旬挖苗最佳。而此次試驗中馴化栽培的莓葉委陵菜與三葉委陵菜是2012年4月初從合肥大蜀山整株挖出,包裹好其根部,修剪地上部分,保留約8 cm,最好當天挖當天栽,不能當天栽的用爛泥巴涂根并包裹保持濕度。地栽或盆栽都可以,對土壤要求不嚴,可直接栽在大田里。栽植前將土壤除雜、整細、耙平,覆2 cm厚的土,以株距10~15 cm、行距25~35 cm為宜。栽后1周保持土壤濕潤。移栽成活后,其長勢較野生狀態(tài)好。莓葉委陵菜較三葉委陵菜的抗病蟲害能力強,管理較粗放,在通風良好的情況下很少有病蟲害發(fā)生。雖然莓葉委陵菜與三葉委陵菜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較少發(fā)生,但也有紅蜘蛛和蚜蟲發(fā)生情況,而蚜蟲常發(fā)生在植株春季返青時的嫩葉上,可用吡蟲啉噴霧;當雨水較多時莓葉委陵菜與三葉委陵菜有白粉病、根腐病、褐斑病等病害發(fā)生,可用代森錳鋅500~600倍液噴施進行防治,當病害較嚴重時,可直接剪去地上部分,使其重發(fā)新葉。通過對莓葉委陵菜與三葉委陵菜生長情況的觀察,莓葉委陵菜的抗性比三葉委陵菜的抗性強[4]。
2.2 莓葉委陵菜與三葉委陵菜的繁殖
2.2.1 莓葉委陵菜。繁殖可用播種和分株。但通常以分株為主,有時也進行種子繁殖,因果實成熟后在微凸的花托上短暫停留便自行散落,故采收不易,種子繁殖時,保持在25 ℃時播種,并保持一定濕度,10 d即可萌動。分株繁殖宜在植株春季返青后進行。分株時栽植深度以埋住根基芽為宜,覆土厚2 cm,灌透水后適當培土,并保持一定的濕度。莓葉委陵菜隨著苗齡的增大,芽越來越多,根盤直徑也隨之加大,為了增加植株營養(yǎng)面積,可每隔2年分株1次,有利于植株生長[5]。
2.2.2 三葉委陵菜??捎貌シN、分株、匍匐莖扦插及壓條進行繁殖。播種時覆蓋土以種子直徑的1.5倍為宜,且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盡量用遮陰網(wǎng)遮蓋,以減少水分蒸散,提高出芽率。當采用分株繁殖時一般在每年春季三葉委陵菜返青后進行。如移栽晚,三葉委陵菜已經(jīng)長出較長的匍匐莖,要將匍匐莖減掉部分,留5~8 cm長。選擇匍匐莖扦插時,選用生長健壯的匍匐莖,成活率可達90%以上。壓條是在匍匐莖基部堆土,因匍匐莖有須根,很易生根,且成活率極高。當三葉委陵菜在生長過程中,如地面覆蓋莖葉太厚,影響了生長,可剪去地上部分莖葉,以促進生長。
3 應用
3.1 園林應用
3.1.1 莓葉委陵菜。莓葉委陵菜綠色期長,生長期葉片茂密、覆蓋性強、花期花朵繁密、一片金黃,且花色鮮艷,花期較長,葉色深綠,葉形美觀且可耐受輕度踩踏,加之既耐熱又抗寒、適應性強,栽培管理簡單,適宜在城市公園、廣場等綠地片植。莓葉委陵菜早春葉片萌發(fā)早,初花期在3月,花期早,是良好的早春時節(jié)觀花觀葉地被植物,可布置在園林甬道兩側或花灌木叢邊緣。例如合肥植物園的石榴園里莓葉委陵菜栽植于花壇里以及群植于自然式的游步道邊,也可作為花鏡配置以及群植于自然式、管理粗放的花園或疏林、草坪等地[6]。
3.1.2 三葉委陵菜。三葉委陵菜的匍匐莖發(fā)達,匍匐莖上有不定根與土壤接觸后可快速生長,覆蓋率強,成坪快,花期花朵繁密、一片金黃,花色鮮艷花期較長,且管理粗放簡單,如在合肥植物園的磬園里栽植的三葉委陵菜作為花鏡配置,在合肥環(huán)城公園則栽植在護坡上,三葉委陵菜也可用于立交橋下等,蓄水保墑固沙能力強,也可用于自然式的花園,是一種很好的地被植物。
3.2 藥用價值
3.2.1 莓葉委陵菜。補陰虛,止血。用于治疝氣、月經(jīng)過多、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出血[4]。
3.2.2 三葉委陵菜。根或全草入藥,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用于骨髓炎,毒蛇咬傷。 瘰疬,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對金花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4 參考文獻
[1] 《安徽植物志》協(xié)作組.安徽植物志:第三卷[M].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90.
[2] 中科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3] 中國藥材公司.中國中藥資源志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4] 劉新波.莓葉委陵菜的栽培技術[J].中國林福特產(chǎn),2007(4):79.
[5] 劉新波,李鳳華.莓葉委陵菜的引種栽培 [J].北方園藝,1998(3):139.
[6] 馬蓓蓓,辛華.莓葉委陵菜營養(yǎng)成分和微量元素的測定和分析 [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1(2):54-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