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熱映電影《捉妖記》給炎炎夏日的影迷觀眾沁入絲絲涼風,而影片中小妖王胡巴靈動呆萌、活潑可愛、調(diào)皮純真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胡巴這一形象實質(zhì)散發(fā)著多重情感,隱藏著多重主題:“成長”、“正義”、“人妖關系”等。本文試圖對胡巴這個動畫人物形象隱含的主題進行多重解析,以此從深層次來挖掘胡巴形象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探析胡巴形象觸動的情感訴求與人文關懷。
【關鍵詞】《捉妖記》;胡巴;多重主題
中圖分類號:J9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093-02
最近在一大波暑期檔電影的洶涌來襲中,華裔導演許誠毅的精心之作《捉妖記》如黑馬般率先領跑,引發(fā)了國產(chǎn)電影票房井噴,更贏得了海內(nèi)外觀眾的如潮好評。其魔幻的視覺奇觀、高超的動畫特效、歡樂的歌舞氛圍、緊張的動作場面及動人的音樂旋律觸碰了觀眾的各種情感訴求。而影片中小妖王胡巴這一形象更是點亮了該片靈魂,讓觀眾在喜怒哀樂中與之對話,盡情宣泄著真實世界的不同情緒和欲望。胡巴這一形象由華裔導演許誠毅和他的好萊塢優(yōu)秀團隊結合諸多文化元素精心塑造而成,由此可見這一形象衍生出的多重闡釋體系不是偶然的。影片中胡巴這個形象的成功塑造,更多的是啟發(fā)觀眾去挖掘形象背后蘊涵的各種哲理和主題,下面我們對胡巴蘊含著的多聲部主題和主題關系進行解析。
一、成長
成長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某種程度上,當人們經(jīng)歷對自我、他人、社會的正確理解后,開始逐步確立并形成自我意識、自我身份和社會價值觀念后才意味著成長的真正完成,成長是人類的共同經(jīng)歷和永恒追求。《捉妖記》中的主人公:宋天蔭、霍小嵐、小妖胡巴都經(jīng)歷了成長并最終完成了他們的成長歷程。影片中的小妖胡巴一出生便是一個調(diào)皮搗蛋的小妖王,餓了得喝血,并且不停折騰著他的“爸爸”宋天蔭,在和小孩牛牛的逗玩中我們更能感受到胡巴的頑皮淘氣。然而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分離和考驗磨難后,胡巴長大了許多,它不再喝人血,它用嘴啃出的一家三口的剪紙更是表明它對親情的理解和珍惜。影片最后它與爸爸天蔭攜手與壞妖怪斗志斗勇,維護正義,更讓人心生敬意;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霍小嵐是個二錢捉妖天師,外表剛硬內(nèi)心溫柔,她一開始便對胡巴起了貪念,執(zhí)意要把胡巴賣出去,在她眼里,天蔭是個傻乎乎的好騙又好玩的“宅男”,而經(jīng)歷了和胡巴、天蔭朝夕相處,共同對付敵人的日子后,霍小嵐對胡巴不再有貪念,喜歡上了胡巴并對天蔭滋生出另一種情愫,成為一個有情有義、維護正義的好天師;而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宋天蔭則更好地詮釋了成長這一主題,影片一開始他是一個擅長縫紉和烹飪的瘸子,雖然性情溫和,待人友善,但是完全擔負不起保護村民的“保長”職責,經(jīng)常被霍小嵐戲弄,在胡巴出生后,他更是被頑皮的胡巴折騰。但是在和胡巴、小嵐一起經(jīng)歷了各種坎坷磨難后,他有了責任意識,勇敢地與壞人斗爭,堅持救胡巴、救村民,并且也深刻地理解了父親,接過了父親的重擔。
成長亦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拉康認為:“自我是在與另外一個完整的對象的認同過程中構成的。”①的確,胡巴、宋天蔭、霍小嵐三者的成長是不可隔離的,他們都從彼此中意識到自我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學會了如何面對責任、正義,如何捍衛(wèi)親情、愛情。他們?nèi)呔腿缤鹱炙憔o密結合,離開任何一端都是不牢固的,都不會獲得真正的成長。
二、正義
正義無疑是人類普遍認同的最高價值之一。然而在理解與追尋中往往會出現(xiàn)誤差,什么是正義?又是否存在一種超越一切的“絕對正義”?亞里士多德曾論述道:“所有的人在說正義時,都是指一種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使一個人傾向于做正確的事情,使他做事公正,并愿意做公正的事?!雹谟捌械男⊙鹾挽`動可愛,可是一生下來妖性難改,得吸人血,這時霍小嵐也覺得胡巴妖性難移,而影片中的四錢天師羅剛更是對胡巴和護主忠臣妖精夫婦窮追不舍,與之相對應的是天蔭的父親宋戴天卻不惜冒著生命威脅來保護一群妖。我們不禁要發(fā)問:我們?nèi)祟愐S護的正義究竟是什么樣的正義?人類對妖的追殺是正義的么?妖是不是應該貼上非正義的標簽?胡巴雖然調(diào)皮頑劣,但是作為一只妖它卻有著人類定義的“正義”感,它跨越了人妖兩界,和爸爸宋天蔭一起制服邪惡的人,維系著人與妖的情感鏈接?;蛟S,亞里士多德對正義的定義可以啟發(fā)我們,引起我們對“正義”一詞的深思: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披著人皮卻懷揣著妖心的人。沒有生來就正義的人,也沒有生來就邪惡的妖,不論人還是妖,只要被金錢、權欲蠱惑內(nèi)心之后,很容易掉入邪惡的陷阱。
三、人妖關系
從先秦時代到清代,中國的古老傳說、古典小說、民間故事里都涉及到“人妖關系”這一重要主題。這一主題也不斷地被傳承、改寫。妖或害人;或與人交友、結婚,產(chǎn)生深厚感情。前者如《西游記》中兇神惡煞、猙獰狡詐的魑魅魍魎,后者如《聊齋志異》里至情至性、美若天仙的女妖。影片中人妖關系經(jīng)歷了諸多波折:宋天蔭由對偽裝成村民的妖的害怕到主動保護他們,霍小嵐由對妖的貪念、對胡巴的不關心到自覺地愛上胡巴,而四錢天師羅剛更是由對妖精夫婦的窮追不舍到后來與妖精夫婦和諧共處。許誠毅導演對影片中的人妖關系其實是做了一番深刻思索的,他立足于萬物平等的普世自然觀,認為人與妖是世間共生共存的物種,不存在孰正孰邪,只有平等自然觀下的關懷。胡巴這一形象更是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這一自然觀。影片結尾胡巴被迫離開天蔭,進入妖的世界,或許,這是導演留給我們觀眾的一個催化劑,啟迪觀眾加快對人妖關系的理解與感悟。
電影作為大眾文化的中堅力量,它具有真實性、社會性和藝術性等特點。電影的真實性、社會性特點要求電影能夠觸及社會生活的內(nèi)核,揭示現(xiàn)實生活的本質(zhì),表現(xiàn)深厚廣闊的人文情懷,“一個具體的影視文本,應被放到歷史的、社會的大背景下考察,既把它看成是歷史的產(chǎn)物,同時也要考察它與特殊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雹邸蹲窖洝返膶а菰S誠毅在這部電影中融入了諸多文化元素,投入了博大的人文關懷,傾注了時代新鮮氣息。觀看影片時,我們意識到影片中的人妖關系可能喻指現(xiàn)實生活中人和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隨著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生態(tài)危機日益嚴重,化解生態(tài)危機、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各國有識之士最為關注的問題。正如人與妖的關系一樣,人與自然關系的核心命題,是二元論,而不是一元論。堅持以人為本不是說要把人類看作地球唯一的主人,把自然當成奴役的對象。影片中人和妖能夠和諧相處,現(xiàn)實生活中人和自然亦能夠和諧相處,這是《捉妖記》給我們的現(xiàn)實啟迪。
四、結語
以上三個主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正是在對人妖關系和正義主題的不斷理解中,小妖胡巴以及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得到了成長,也正是通過人妖關系主題,成長和正義主題更加深化、鮮明,而成長和人妖關系主題又使得正義主題不那么枯燥空洞、言說無力。胡巴形象蘊含著多重主題,多重主題之間相互闡釋、相互影響,使胡巴這一形象隱藏著豐富的闡釋空間,備受觀眾喜愛。
注釋:
①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②亞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譯.尼各馬可倫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③史可揚編.影視批評方法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張呈敏,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歐美文學、流散文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