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萍 (云南省羅平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羅平 655800)
婦科中異常子宮出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同時也是婦科門診的常見病,大約占到了全部婦科門診量的一半以上,其會不同程度影響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1]。為探討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異常子宮出血的患者,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電切術組56例,刮宮術組54例?;颊叨汲霈F(xiàn)過經期比較長、經期出血量大、并且經期中頻繁出血等異常子宮出血現(xiàn)象。電切術組56例,年齡21~44歲,平均(28.9±3.8)歲,平均病程(5.9 ±2.4)年;刮宮術組54 例,年齡20 ~43 歲,平均(29.1 ±4.0)歲,平均病程(6.1 ±1.9)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生育史和分娩次數(shù)等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電切術組患者運用宮腔鏡進行手術,刮宮術組患者運用宮腔鏡進行手術,具體方法參見文獻[2]。電切術組患者運用宮腔鏡進行手術,運用環(huán)狀的電極,其中切割功率為90 W,電凝功率為50 W,自基底部電切息肉,然后確定宮腔鏡是否刮凈。刮宮術組患者運用宮腔鏡進行手術,取大小合適的刮匙搔刮并刮出息肉,然后宮腔鏡確定是否刮凈。兩組患者的膨宮液均選擇5%的葡萄糖溶液,使患者的膨宮壓力維持在80~100 mm Hg(1 mm Hg=0.1333 kPa),流量維持在 160 ml/min 左右[2]。
1.3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shù)及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其中術中并發(fā)癥包括子宮穿孔、宮腔粘連、過度水化綜合征、大出血。術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和記錄。
1.4 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術后月經量稀疏或者沒有月經,黏膜下肌瘤及息肉患者術后月經量正?;驕p少,月經周期也比較正常;②顯效: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術后月經量較術前正常月經量少,而且周期稍有縮短,黏膜下肌瘤及息肉患者月經量較術前減少;③無效:患者術后2~3個月內陰道流血持續(xù)或血量過多,肌瘤增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15.0,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電切術組和刮宮術組相比,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數(shù)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電切術組的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14%,明顯小于刮宮術組的1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結果詳見表1。
2.2 兩組有效率比較:電切術組總有效率為89.3%,明顯大于刮宮術組的77.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除子宮切除術外,宮腔鏡是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其中一種比較便宜和耗時短的方法。在宮腔鏡直視下,能夠進行準確的定位[3]。同時該方法可以更好地獲得能供病理學進行檢查的標本,因此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臨床[4]。本研究結果表明,運用電切術法患者和刮宮術患者相比,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電切術組患者的術中并發(fā)癥明顯少于刮宮術組,而且電切術組總有效率也明顯大于刮宮術組的總有效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相對來說都算是比較安全和有效的,當然電切術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大于刮宮術組的總有效率,而且也沒有明顯并發(fā)癥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故可作為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首選方法。
[1] 王 娟.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4):2307.
[2] 劉文利,伍月霞.宮腔鏡電切手術用于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20):2761.
[3] 王艷娜.宮腔鏡電切術用于子宮內膜息肉致異常子宮出血的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7):144.
[4] 謝 芳.宮腔鏡診斷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分析[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3,1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