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泰
甘肅出土的國寶級文物—莽權(quán),準(zhǔn)確的叫法應(yīng)是新莽度量衡標(biāo)準(zhǔn)器;在莽權(quán)的出土地定西口一帶,人們把它通俗地叫作“王莽秤”。莽權(quán)出土后的經(jīng)歷極富傳奇色彩,它曾被古董商多次轉(zhuǎn)手倒賣,經(jīng)軍閥覬覦、大盜下手,后又分散在大陸、臺灣兩地,可謂命運多舛。
1925年秋,甘肅省定西縣口鄉(xiāng)西街村,年方13歲的農(nóng)家孩子秦恭在村外玩耍,突然,他看見一只松鼠鉆進半崖的小洞里去了。秦恭想抓住這只松鼠,就用鏟子在崖面上挖掘、開辟小路……挖著挖著,突然看見半崖面上露出一個黑色光滑的半圓形物件。
這是什么?他加緊挖出來一看,竟是一個一巴掌多厚、圓形、中間有孔的怪家伙,沉得很呢。此后,他又挖出四個形狀一模一樣,但一個比一個小的物件。另外還挖出三件1米長短的銅桿,桿身呈方形,上面刻有銘文。
13歲的孩子根本拿不動這么多的銅家什,他便跑到家里對父親說:“爹,我在崖面上挖出了一大堆銅!”將信將疑的父親和大伯來到崖邊,果然看見了一大堆烏黑、沉重的金屬物件,便用繩子捆了,吃力地抬回家中。
他們請來口村學(xué)校里的教書先生,讓他辨認(rèn)。教書先生看了大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莽權(quán)就被撇在了農(nóng)家小院里,終日與枯草、馬糞為伍。
被古董商、軍閥視作肥肉
有一年,口村發(fā)生軍閥混戰(zhàn),秦恭一家人逃往別處避難。待戰(zhàn)亂平息,他們舉家返回,只見門戶大開,屋里被亂兵翻得一塌糊涂,東西被掠走不少,唯獨撂在草棚里的那些銅桿、銅轱轆一件不差,還好好地放在原地。
過了幾年,秦父過世,兄長秦讓接班做了家長。這秦讓除了躬耕田畝之外,還有個賭博的嗜好。有段時間,他手氣不好,情急之下便把眼光落在了那幾件銅器上。他盤算著:這東西在當(dāng)?shù)馗緵]人要,若想脫手,就得到大地方去賣。于是,他推來一輛獨輪手推車,把銅器一件件裝上車。
好不容易來到蘭州城,秦讓經(jīng)多方打聽,才來到一家古董店門口。店主馬實齋見這個滿身塵土的定西人送上門的銅古董,心知是值錢貨,但卻故意用腳踢著說:“這是爛銅,沒處使,誰收?”經(jīng)秦讓一再央求,最后商定按廢銅價格收購。待秦讓一走,馬實齋轉(zhuǎn)手以240塊銀元的高價賣給古董商張壽亭,獲利不少。
這張壽亭比馬實齋更精明、更熟悉行情,他先故意給北平古玩店的朱柏華透露了個消息,然后不動聲色地靜等買主上門。沒過幾天,朱柏華便風(fēng)塵仆仆從北平趕到蘭州,主動找到張壽亭門上,經(jīng)掂量,便以140塊銀元的價格買去其中兩件,帶回北平找專家鑒定。經(jīng)鑒定,此文物為新莽度量衡標(biāo)準(zhǔn)器,遂把這兩件以5100塊銀元的高價賣給北平琉璃廠尊古齋古玩店。
留在蘭州張壽亭手里的那六件文物,被甘肅省建設(shè)廳廳長(實為軍閥劉郁芬部下的旅長)楊慕時知道了。他霸道地采取“硬發(fā)價”的辦法,叫手下兵丁抬過去800塊銀元,扔給張壽亭,然后將六件文物全部帶走。
不久,蔣馮閻大戰(zhàn)開始,楊慕時接到命令率部隨劉郁芬東行。本來他是打算將這六件國寶帶走的,結(jié)果被蘭州的青年學(xué)生和文化界、新聞界獲悉,一時間輿論大嘩,群情憤然!軍閥楊慕時見形勢不妙,便無奈地將六件寶物交給蘭州民眾教育館收藏。
民眾教育館收到這些珍貴文物后,遂拿到由寺院大殿改裝的展覽大廳里,擺放陳列在眾多文物行列里展出,供游人參觀。不久在一個晦暗的風(fēng)雨之夜,被蘭州人傳說會飛檐走壁的大盜高燦章盜走五件,逃之夭夭了,只留下重達30公斤的最大銅環(huán)。
甘肅文化界人士咽不下這口氣,便打電報給駐扎在河北廊坊的甘肅籍將軍鄧寶珊,向他求援。鄧寶珊立即請全國古物保管委員會北平分會主任馬衡查緝。經(jīng)多方偵探,終于獲悉,大盜高燦章竊走的五件文物在天津英租界源豐永珠寶店里。五件國寶這才失而復(fù)得,被追了回來。對北平尊古齋購走的那兩件,由故宮博物院以5100塊銀元的價錢贖回。八件國寶,七件進入故宮博物院保存,一件最重的暫留蘭州。
北平解放前夕,潰退的國民黨政府在倉皇忙亂中只將其中五件帶到南京,后又越過海峽,運到臺灣。至此,八件葬權(quán)中的三件現(xiàn)存于中國歷史博物館,另外五件現(xiàn)存臺灣……
選自《老年文匯報》201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