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文說到,1926年開始,朱騰芬等在崳山島成立墾殖公司,引進僑資,開發(fā)漁林,人煙大集,昌盛一時。但是好景不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日寇軍艦縱橫海疆,沿海盜匪蜂起,時時騷擾甚至洗劫崳山。海島無法生存,島民紛紛舉家逃亡,流離失所,慘狀難以盡述。
1940年,閩浙沿海城市相繼淪陷,無恥漢奸,投靠日寇,日偽軍“福建和平救國軍第二集團軍第一路軍”司令林義和,于當年八月間,和蔡功率數(shù)十人槍闖入崳山,宣布成立日偽政權“福建崳山維持會”。幾天后,林義和離開崳山,委蔡功為“崳山維持會”主任。維持會在馬祖墾殖公司舊址辦公,下設秘書長、民政科、財政科、建設科、警察局、稅務局、庶務科和軍事科等。維持會機構如此龐大,其經(jīng)濟來源除稅收和搶劫外,還從事貿(mào)易活動。其時,我國陸上交通梗阻,南北貨物交流多靠海運,海域為日寇所控,崳山島以其地理有利條件遂為南北貨物集散地,維持會經(jīng)營各種商行,東至日本、臺灣,北至天津、上海,物資源源涌進。馬祖澳至大使澳沿途搭蓋簡易商店、商行數(shù)百間,并設有妓院、煙館、賭場。馬祖澳日宰生豬十多只,港面常泊大船數(shù)百艘,儼然一大商埠。由于“經(jīng)營得力”,深得日酋嘉許,1942年,蔡功被加封為“閩浙邊區(qū)和平救國軍第一路軍司令”,司令部設崳山,下轄臺州列島、溫州列島和福寧列島。
據(jù)《福鼎縣政府志》統(tǒng)計,崳山全島有房屋1500間(多系茅屋),敵占后拆掉150間改建營房。原有漁戶450戶漁民2500多人,大小船只250艘,年產(chǎn)各種漁類2500擔,另有漁商20家;淪陷后,漁民搬遷,魚產(chǎn)減少。農(nóng)業(yè)方面,年產(chǎn)薯絲100多噸,小麥、稻谷各25噸左右,大、小豌豆各10多噸,可供全島居民半年口糧;淪陷后,日偽實行毒化政策,迫種鴉片,致糧食短缺,糧價日昂,民不聊生。
淪陷期間,崳山日偽軍在沿海一帶騷擾頻繁,是時縣政府不時派人偵察崳山日偽動態(tài),下令硤門鄉(xiāng)公所嚴密監(jiān)視,至少每天一報。1941年6月,崳山日偽軍300余人在魚井登陸,進犯硤門。其時當?shù)貒顸h軍只有一個分隊,寡不敵眾,不戰(zhàn)自退山頭,敵人將硤門掠奪一空后揚長而去。1944年6月間,崳山日偽軍已糾集1000多人,配有機槍、炮、艇、無線電臺等。同時,“柘榮隊”(大刀會)200多人,也前去投靠蔡功,以后北礵島余長淦部也歸崳山日偽管轄,勢力范圍日益擴大。是年7月,匪首蔡功與林友森(維持會秘書長)發(fā)生火拼,林被擊斃,其子受傷。當月27日,日偽軍征集帆船四五十只,再次侵擾霞浦隴頭,劫去糧食30噸。隨后,又集中帆船8只,大刀會徒80多人,日偽軍數(shù)百名,攻打浙江臺州,掠回一批貨物及機槍3挺,步槍50余支。下半年,日軍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節(jié)節(jié)失利,我國海域漸為同盟國海軍所控制,崳山日偽軍船艦及維持會商船亦不敢輕易出海,貨源斷絕,商店、商行逐漸倒閉,外地商人紛紛離島。1945年7月,崳山日偽軍尚有五六百人,分駐東角、芒黨、魚鳥、蘆竹、馬祖等澳。其中蘆竹港日偽軍囤糧50多噸和布匹一批。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日本投降,崳山光復。11月,奉省令福鼎縣長王道純派硤門鄉(xiāng)長孔昭經(jīng)等三人前往崳山辦理接管事宜,將全島編為祖竹(馬祖至蘆竹)、東灶(東角至灶燠)、魚黨(魚鳥至芒黨)三個保,557戶,3000人,歸屬硤門鄉(xiāng)管轄。
崳山光復后,日本人巖田幸雄于1946年夏天潛入崳山島,化名蔡得海,以商人身份,在崳山設立“崳山開發(fā)公司”,雀噪一時。巖田幸雄到崳山時,召集群眾集會,宣傳其來崳開發(fā)“宗旨”:漁業(yè)方面要改進漁具以提高產(chǎn)量,農(nóng)業(yè)方面采用新式農(nóng)機具,設立商行及航運,為每個保建蓋一所學校云云,過了一段時間,果然運進幾船物資,把面粉、大米、煤油、火柴、舊衣服、罐頭食品等銷售或贈送給群眾,對當?shù)鼗钴S人士還贈與銀元、金戒指、金塊等,還發(fā)放低息貸款。又在前墾殖公司朱騰芬先生墓前結彩膜拜,興建墓園圍墻,種植花木,寄語朱騰芬后人,前來合作開發(fā)。巖田幸雄為了取得民心,長期立足,確實煞費苦心。正當他自鳴得意之時,1948年春,福鼎縣長吳錫璋奉上峰密令,親率縣保安隊,聲言視察,前往崳山將巖田幸雄逮捕歸案。所謂開發(fā)公司,開張不久,就宣告結束。事后,人們才知道,蔡得海原來是日本戰(zhàn)犯巖田幸雄。巖田幸雄被捕后在福鼎拘押了一個多月,后押解上海“日本戰(zhàn)犯管理所”,1948年遣返日本。
前門趕虎,后門進狼。1948年11月至12月之間,霞浦牙城大刀會和平陽橋墩大刀會又先后潛入崳山島作亂。至1949年春,大刀會首朱超高、朱超水兄弟,已聚集大刀會徒200多人,總部設馬祖澳,魚鳥、東角各澳也駐扎有少數(shù)“法兵”。大刀會四處行劫籌餉,崳山人民又一次處于水深火熱之中。1949年7月,福鼎已經(jīng)解放月余,福建省主席朱紹良,為妄圖挽回殘局,搜羅地方軍政黨羽,還委任曾文光(福鼎桐山人)為福鼎縣長,潛入崳山暗地活動,與大刀會首朱超高等狼狽為奸,妄圖東山再起。
1949年10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21軍63師188團2營,在福鼎縣大隊一中隊配合下,一舉解放崳山島,斃敵48人,生俘縣長曾文光,大刀會首朱超高、王松惠等230人,繳獲機槍一挺、步槍18支、駁殼槍8支、手槍3支,及大刀、梭標100多件。
從此,崳山人民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