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炳來
國人有喜好圍觀的習慣,不論什么地方發(fā)生點大事小情,大家就不約而同地圍攏過去,或評頭論足,或指指點點,個個樂此不彼。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就是這看似再常見不過的圍觀,有人竟然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跺X江晚報》就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案例,母女在路中央圍觀事故現場被貨車撞飛 。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某日晚上9點40分左右,臺州椒江書生中學高三學生小王夜自修放學,媽媽騎電瓶車來接她。母女倆沿機場路行駛到市車管所門口時,后面一輛轎車突然追尾撞上來。母女倆摔倒在地,暈了過去。肇事車輛隨后逃逸。
這時,劉女士開車接女兒小璐回家。小璐是小王校友,經過事故現場時,她看到了受傷的小王母女,立刻招呼母親停車。母女倆和熱心路人一起幫忙報警。
當晚10時04分,小王母女被送往臺州市立醫(yī)院搶救,當晚值班醫(yī)生黃麗君說,做了CT沒有發(fā)現顱內出血,問題不大。
雖然受傷母女被120急救車載走,但圍觀人群還沒有散開,連旁邊車管所一位保安也湊過來。大家站在機動車道上,爭先恐后地神聊著剛才發(fā)生的車禍。
突然,“砰”的一聲,一輛輕型貨車直接撞上了這撥人。劉女士母女、那個保安,當場被撞飛。隨后,貨車繼續(xù)前沖,擦過路邊的報刊亭、行道樹,再撞到自行車棚才停下來。
被撞飛的三個人立刻被送往臺州市立醫(yī)院,劉女士和保安送到時就已死亡,劉女士的女兒情況穩(wěn)定,但需留院觀察。
據交警部門消息,第一起事故逃逸的阮某已自首。他今年40歲,自稱當晚喝了酒,出事后害怕,連夜開車逃往江西避風頭。
而第二次事故的肇事司機陶某,在車禍中自己也受傷,暫時被取保候審。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當時他被對面來車遠光燈晃了眼,趕緊打了方向盤,慌亂中將油門當成了剎車踩。
椒江交警大隊大隊長陳永斌惋惜地說:“事故發(fā)生后,如果那么多人沒有在路中央逗留,也就不會發(fā)生二次事故,不會搭進兩條生命了?!?/p>
交警提醒,千萬不要在車禍現場逗留,以免發(fā)生二次事故,幫助交通事故的受傷者時,也千萬要注意人身安全。
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悲劇并不鮮見,只是沒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以至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
某地一化工企業(yè)發(fā)生爆炸時,之所以死亡人數眾多,關鍵就是在死亡名單中,圍觀群眾占了重大比例。
也許有些上了歲數的人還記得,人們從前在勸說圍觀者趕快離開時,常用快閃開,別崩一身血來嚇唬人。這說來都是老話,在當下一些爆炸、毒氣泄露、高空墜物、車禍等現場,很多二次傷害,是不會再給你留下反應的時間的。
如果大家還記得某地一大款在燃放煙花時,因意外致使堆放在一起的煙花發(fā)生爆炸,造成多人死傷的慘劇,或許能提高一下你的安全意識。有些人想靠近再靠近點,他們哪里知道,這不是為了看得更清楚,而是朝著災難、朝著死亡又邁進了一步。
千萬別再看熱鬧,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凡是“熱鬧”的地方就有安全隱患,大家的頭腦一熱,就會鬧出危機來,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看看上面的教訓,再看看一些國家時常在朝圣時發(fā)生的踩踏事件,難道這還不能讓你警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