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 要】目的:對宮腔鏡診治宮腔粘連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選取61例宮腔粘連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結(jié)果:宮腔粘連:9例肌性粘連、31例纖維結(jié)締組織性粘連、21例膜性粘連;宮腔粘連程度:18例輕度,21例中度,22例重度;宮腔粘連部位分類,36例宮腔粘連、19例內(nèi)口及宮腔粘連、6例單純內(nèi)口粘連;輕、中、重度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100.00%、95.24%、81.82%;術中生命體征均平穩(wěn),沒有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結(jié)論:宮腔鏡診斷宮腔粘連效果顯著,促使患者術后康復。
【關鍵詞】宮腔鏡;診治宮腔粘連;臨床價值
在婦科,宮腔粘連為一種常見疾病,其主要因炎癥、刮宮術等給患者子宮內(nèi)膜造成一定損傷產(chǎn)生的,會影響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病情嚴重的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孕現(xiàn)象[1],因此,科學有效的診治具有重要意義,改善患者預后?,F(xiàn)展開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61例宮腔粘連患者,年齡為22-41歲(31.51±2.67)歲;22例周期性腹痛(5例輕度、7例中度、10例重度),44例月經(jīng)量過少,11例患者閉經(jīng)(最短2個月,最長12個月),41例不孕(最長7年,最短1年)?;颊咴\斷治療前49例有宮腔操作史(11例宮腔鏡診治術史、38例刮宮史)。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實施常規(guī)檢查,并在術前2-3天開始,每日口服2次非司酮片,25mg/次。術前1-2小時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片,具有藥物禁忌癥的患者改為非司酮片,并擴張宮頸。手術儀器為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chǎn)的被動式連續(xù)灌流電切鏡、膨?qū)m泵和電切環(huán),其中,電凝功率為50-60W,電切功率為60-100W,膨?qū)m壓力為13-20kPa。麻醉成功后選取膀胱截石位,擴張宮頸到10號,用5%葡萄糖溶液連續(xù)灌注膨?qū)m,壓力為20kPa,宮腔鏡引導下將宮頸管緩慢插入,對患者頸管、內(nèi)口進行密切觀察,確定宮腔粘連部位、性質(zhì)和范圍。針對患者粘連狀況實施針對性粘連分離措施,若患者為宮頸管、側(cè)壁和內(nèi)口輕度膜性粘連,通過鏡頭銳緣實施分離;若患者為纖維結(jié)締組織性粘連或是肌性粘連,通過微型剪對粘連實施剪切分離;若患者為對側(cè)壁粘連,通過活檢鉗從外向內(nèi)對粘連實施鏟除分離,直至可清晰觀察雙側(cè)輸卵管開口;若患者開口部嚴重粘連,通過圓頭微型剪確認開口位置后實施分離,之后插管通液。術后使用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避免感染。
1.3 診斷分類
根據(jù)宮腔粘連性質(zhì)分類:肌性粘連、纖維結(jié)締組織性粘連、膜性粘連,根據(jù)宮腔粘連累計范圍分類:輕度、中度、重度,根據(jù)宮腔粘連部位分類:宮腔粘連、內(nèi)口及宮腔粘連、單純內(nèi)口粘連。
1.4 判定標準[2]
治愈:患者宮腔形態(tài)和月經(jīng)量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宮腔形態(tài)基本恢復正常,月經(jīng)量沒有達到正常,但有所增加;無效:患者宮腔形態(tài)沒有恢復正常,甚至再度粘連,月經(jīng)量沒有增加。
2 結(jié)果
2.1 分析宮腔鏡診斷結(jié)果
本次研究選取的61例宮腔粘連患者,宮腔粘連性質(zhì)分類,9例肌性粘連、31例纖維結(jié)締組織性粘連、21例膜性粘連;宮腔粘連累計范圍分類,18例輕度,21例中度,22例重度;宮腔粘連部位分類,36例宮腔粘連、19例內(nèi)口及宮腔粘連、6例單純內(nèi)口粘連。
2.2 分析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膨?qū)m液體用量和住院時間
本次研究選取的61例宮腔粘連患者實施宮腔鏡診斷治療中生命體征均平穩(wěn),沒有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手術平均時間為78.02±2.61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80.21±5.61mL,膨?qū)m液體用量為1755.36±54.13mL,住院時間為4.57±1.51d。
2.3 分析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本次研究選取61例宮腔粘連患者中18例為輕度,21例為中度,22例為重度,其中,輕度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治愈17例、有效1例;中度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治愈14例、有效6例、無效1例;重度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1.82%,治愈11例、有效7例、無效4例。
3 討論
基于宮腔粘連病因復雜,部分患者沒有明確臨床癥狀,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僅能依靠體檢、病史和實驗室檢查等傳統(tǒng)方法進行診斷,極易出現(xiàn)漏診。宮腔鏡在治療宮腔粘連疾病臨床上具有顯著效果,其被廣泛應用到臨床宮腔粘連診斷上,可明確宮腔粘連部位、性質(zhì)和范圍。本次研究中,宮腔粘連性質(zhì)分類,9例肌性粘連、31例纖維結(jié)締組織性粘連、21例膜性粘連;宮腔粘連累計范圍分類,18例輕度,21例中度,22例重度;宮腔粘連部位分類,36例宮腔粘連、19例內(nèi)口及宮腔粘連、6例單純內(nèi)口粘連。除此之外,宮腔鏡可在直視下治療,其具有不開腹、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和切口感染率低等特點,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本次研究中,輕、中、重度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100.00%、95.24%、81.82%。綜上所述,宮腔鏡為診斷治療宮腔粘連的有效方法,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周利萍.宮腔鏡診治宮腔粘連44例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1):112-113.
[2]Lin,X.Wei,M,Li,T.C.A comparison of intrauterine balloon,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 and hyaluronic acid gel in the prevention of adhesion reformation following hysteroscopic surgery for Asherman syndrome:A cohort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3, 170(2):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