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摘 要:鐘山既是南京人文精神的象征,也是是中國近代史的一部博大之書。通過實地參觀中山陵的自然風(fēng)景,記錄中山陵的建筑造型及其蘊含的文化底蘊、歷史價值,從而告訴人們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為國家、為民族做出的重大貢獻,加強人民的愛國主義教育。
關(guān)鍵詞:中山陵;設(shè)計;建筑;民國;博愛
在六朝古都南京,有一座被譽為“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之稱的鐘山,這里自然風(fēng)光優(yōu)美、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薈萃,二百多座歷代建筑錯落有致、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鐘山不算高,絕頂只有448公尺;鐘山也不算大,方圓不過20公里。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鐘山的龍蟠虎踞之勢、鐘靈毓秀之美、自然景觀之盛、文化底蘊之厚,使之不僅成為南京人文精神的象征,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史的一部博大之書。在今年五一勞動節(jié),我慕名來到鐘山風(fēng)景區(qū),一路上參觀了鐘山的自然風(fēng)景、人文建筑,就讓我把這次鐘山之行記錄下來,讓大家也能和我一樣記住鐘山、向往鐘山、熱愛鐘山!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國史”,我們今天看到的“中山陵”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后舉行了中國歷史上首個陵墓設(shè)計競賽,共征得海內(nèi)外四十多個方案,最后決定采用32歲青年建筑師呂彥直的設(shè)計方案并聘任他負責工程的總體建設(shè)。呂彥直設(shè)計的總平面圖外形如鐘、結(jié)構(gòu)簡樸渾厚、氣勢雄勁,形勢及氣魄象征著中山精神如洪鐘大呂、無遠弗達,一望令人頓生肅穆敬仰之情。中山陵把建筑融入于自然山水之中,吸收中國傳統(tǒng)陵墓布局的特點,采用中軸線對稱的布置方式并且使用歐洲石造建筑的永恒紀念性。它完全不同于帝王陵墓那種封建壓抑的氣氛,代之以開闊莊嚴、平易近人的環(huán)境氛圍;建筑色彩上沒有使用古代的黃色琉璃瓦和紅墻,而采用藍色琉璃瓦和灰白墻體,這一切都反映了孫中山先生追求民主的愿望。中山陵的建成無疑是中國建筑史上偉大的成就,而為這一建筑嘔心瀝血的建筑師呂彥直卻因勞累過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去世年僅36歲。為紀念他建造中山陵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孫中山靈堂的西南休息室里雕刻有呂彥直的浮雕像,近代著名書法家“當代草圣”于右任在浮雕上題詞:“呂彥直建筑師建筑陵宮積勞病故,特志紀念”。遺憾的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這塊浮雕不翼而飛。
我們沿著廣場拾階而上,迎面便是“博愛坊”,它高11米,寬17.3米,坊的頂端蓋有藍色琉璃瓦,坊的柱子上刻有蓮花和云紋圖案,四根石柱的柱腳前后夾著抱鼓石,柱底是長方形大石座。在牌坊中門的橫楣上鑲有石額一方,鐫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博愛”二字,“博愛”一詞出自韓愈的“博愛之為仁也”。縱觀先生的一生“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恰恰秉承了博愛的精神,為民族獨立、人民自由奮斗不息,這兩個字成為他一生極好的概括與寫照。在博愛坊前參觀時,會發(fā)現(xiàn)博愛坊西邊第二根石柱的接頂上端與牌坊其他三根石柱有異,似乎有拼接的痕跡,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這是因為當時工匠在取料時的疏忽造成的,竟然把石柱給鑿短了約一米,這種事如果發(fā)生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朝代,定是死罪難逃。而孫科得知此事后說:“為父造陵,不能殺人”。他知道殺人也于事無補,況且工匠也不可能故意為之。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進入民主社會后,人權(quán)更有保障,是對民權(quán)的尊重和體現(xiàn)。在后來的施工過程中又設(shè)法加以補救,所以現(xiàn)在仍能看見博愛坊上那根石柱的接縫痕跡,工程中的一點瑕疵詮釋著“三民主義”的初步實現(xiàn)、“博愛”精神的發(fā)揚光大。
尋著這整肅寬闊的臺階信步而上,我們仿佛面對歷史的星空,行走在時光的長河之中。夾道森然的雪松用綠潮般的樹廊推擁著人們肅穆而豪邁的步伐,大自然用他那寬闊博大的懷抱呵護著一個偉大的靈魂——孫中山先生。在墓道兩側(cè)種植的松柏等長青樹木,代替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左右的石人石獸,更好的表達了高潔長青的象征意義。走過陵道我們看到的建筑就是“陵門”,它是一座單檐式歇山頂建筑,上面覆蓋藍色琉璃瓦,從色彩上可以感到靜穆哀悼的氣氛,陵門有三個拱門,中間的比較大,兩邊的略小一點,正因為這樣的設(shè)計,顯示出了中門的高大。陵門橫額上刻著孫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它出自《禮記·禮運》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孫中山先生借用“天下為公”作為對“民權(quán)主義”的解釋,說明國家政權(quán)為全體人民所公有,不為一家所有。中國民主促進會創(chuàng)始人馬敘倫以一首七律懷念孫中山:“先生畢竟是人豪,天下為公字字敲;思想每隨時代進,堅貞不為大風(fēng)撓;奔走卌年余薄產(chǎn),纏綿一病返天曹;使公今日猶操國,郭李勛名未足高?!痹凇傲觊T”的東、西各建有一座硬山頂建筑,屋面同樣覆蓋藍色琉璃瓦,東房作衛(wèi)士室、西房是休息室,實際上是兩座配享建筑。
過了“陵門”便是“碑亭”,該亭以花崗巖建造,亭為方形,亭頂為重檐式歇山頂,上覆藍色琉璃瓦,建筑外觀仿中國古代傳統(tǒng)木結(jié)構(gòu)亭。亭的東、西、南各有一座拱門,供謁陵者出入;北面為一立窗,下半部裝有石欄桿,游人到此可以憑欄遠眺祭堂,只見藍瓦屋頂?shù)募捞梦∪辉谕?,巍峨的紫金山直指云天,對孫中山先生的高山仰止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亭中間立有一塊石碑,高9米、重達幾十噸,是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雕琢而成,碑上刻有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的譚延闿手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24個鎏金大字。石碑的頂端和底座刻有圖案花紋:頂端四周為云彩朵朵,底座周圍是巨浪層層,線條簡潔、十分樸素,均由建筑師呂彥直親自設(shè)計,這些圖案花紋似乎在默默地告訴人們,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的大仁大義比天高、比海深。原本計劃在石碑的背面刻“墓志銘”,當時經(jīng)過再三審議認為: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中山精神的偉大思想不是墓志銘、傳記文字所能概括的了得,因此決定石碑的背面不鑿一字。豐碑威嚴聳立、昭示偉人風(fēng)范,令后人無限緬懷。
出了“碑亭”,就是層層疊疊的石階,從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臺階,每段設(shè)有一個平臺,上三下五,其寓意為“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從博愛坊算起共有392級臺階,象征著當時有三億九千兩百萬人民。在第五段臺階的左右各有兩個大銅鼎,鼎身上鑄有“奉安大典”四個篆字,現(xiàn)在仍然可見銅鼎上的槍眼,真實記錄了日本侵華戰(zhàn)爭時的罪證。沿階而上,由下向上仰視,只見臺階而不見平臺。當從第七層平臺繼續(xù)攀登至30級、42級,54級石階,分別到達第八、第九、第十層平臺的時候,這里已接近祭堂,坡度較陡,更加突出了祭堂和陵墓的雄偉氣勢。中山陵的祭堂,就建在第十層平臺上,但從第十層平臺還要往上走過9個臺階,方能進入祭堂大門。我發(fā)現(xiàn),走完全部臺階、到達最高平臺的人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可見孫中山先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現(xiàn)在,中山陵“祭堂”已經(jīng)完整的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 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仿古宮殿式建筑,祭堂長28米、寬22.5米、高26米,建筑外部全用灰白花崗石砌成,重檐歇山頂,上覆藍色琉璃瓦。祭堂門楣上刻有時任國民黨中常委主席、有“革命導(dǎo)師”之稱的張靜江所書“民族”、“民生”、“民權(quán)”六個篆字,在回顧三民主義形成的歷程中,孫中山頗為自信地說:“倫敦脫險后,則暫留歐洲,以實行考察其政治風(fēng)俗,并結(jié)交其朝野賢豪。兩年之中,所見所聞,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國家富強,民權(quán)發(fā)達如歐洲列強者,猶未能登斯民于極樂之鄉(xiāng)也;是以歐洲志士,猶有社會革命之運動也。予欲為一勞永逸之計,乃采取民生主義,以與民族、民權(quán)問題同時解決。此三民主義之主張所由完成也。”三民主義既是孫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受人尊敬、被人追隨的原因所在。在祭堂中門上鐫刻有中山先生親手所書“天地正氣”四個鎏金大字,這四個字既是中山先生對自身的做人要求也是對孫中山一生的客觀評價。進入祭堂,但見陵宮巍巍,祭堂內(nèi)部以灰黑色花崗石立柱和黑色大理護壁為建筑棟梁,東、西兩壁上刻著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四壁上部和地面分別用灰白色大理石和灰黑色斑紋意大利石筑造。這些精心選擇的建筑材料襯托著祭堂中部孫中山先生漢白玉像,使得祭堂顯得無比崇高莊嚴。在漢白玉像后面有一扇門,門內(nèi)是安放孫中山先生遺體的建筑,由于文物保護的原因,只有在中山先生誕辰日、逝世日才打開門對外開放,所以未能進入。出了祭堂,在大平臺的四周處處有景,大平臺東西寬137米,南北深38米,站在寬闊的平臺上天風(fēng)繚繞于耳際、舉目是無盡的林海,向南俯視,臺階上游人如織、絡(luò)繹不絕,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的藍瓦灰墻,典雅莊重、壯觀之至;回首北望,則見紫金山青松似海、云光山色、氣象萬千!
在孫中山誕辰90周年的時候,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人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一文中,旗幟鮮明地稱贊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說:“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紀念他在中國民主革命準備時期,以鮮明的中國革命民主派立場,同中國改良派做了尖銳的斗爭。他在這場斗爭中是革命民主派的旗幟。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lǐng)導(dǎo)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并且明確地表示:“現(xiàn)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中山革命事業(yè)的繼承者?!痹诿珴蓶|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心目中,孫中山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一面?zhèn)ゴ笃鞄?。?008年5月,中共中央國臺辦主任陳云林在迎接國民黨訪問團一行時說:“南京是代表團訪問大陸行程的第一站。這里長眠著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是兩岸同胞共同尊崇的歷史偉人。在當前兩岸關(guān)系發(fā)生積極的重大變化之時,中山先生提倡的中華民族要大團結(jié)、中華民族要實現(xiàn)偉大復(fù)興的精神,對凝聚兩岸同胞的共同感情,對于推動兩岸關(guān)系和平發(fā)展意義深遠?!笨梢灶A(yù)見,孫中山先生愛國、民主、進步的革命思想必將成為海峽兩岸和諧發(fā)展的紐帶,兩岸民眾增進互信的源泉,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孫中山的人格魅力》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10).
[2]《孫中山傳》華文出版社,2011,(9).
[3]《正道上行—馬敘倫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