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蘭
德育教育是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同時也是傳授文化知識的主渠道。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除了傳授一些文化知識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勤儉節(jié)約等德育教育。但是,這種在課堂上說教式的教育收到的效果是低微的。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雖然純樸的民風還在,但是,“碰瓷”、見傷就賠錢等丑陋的社會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特別是在遇到“看見有老人跌倒時,你扶還是不扶?”這樣的社會問題考驗時,大部分孩子更不知道如何抉擇。
怎樣能讓孩子“知榮辱、講正氣”,“知惡從善”呢?我的做法就是:立足社區(qū),推動學校德育教育。
一、挖掘社區(qū)材料,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
藝術來源于生活。德育作為一門教育藝術,它洗滌人的心靈,啟迪人的智慧,是先輩們優(yōu)良生活傳統(tǒng)的傳承和發(fā)揚。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充分應用社區(qū)材料中蘊含的德育因素,然后恰到好處地進行引導和教育,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在開展“交通安全知識知多少”的主題活動時,由于我們處在農(nóng)村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大部分人在山區(qū)自由行走慣了,對交通法規(guī)的認識淺薄,不管是行人還是車輛,時常都可能在馬路上橫沖直撞?;顒忧?,我先讓孩子們?nèi)フ{(diào)查社區(qū)或村子里看到和聽到的有關交通事故的故事,并查閱資料,收集交通與安全的相關知識,教師也收集相關的資料和視頻?;顒又?,學生講述的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老師播放的交通事故的視頻畫面,帶給孩子們的是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的震撼,也讓他們深深地感覺和認識到:了解交通與安全的知識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重要性。
二、組成社團,融入社區(qū),付出一份勞動,收獲一份感動
記得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德育是鹽,不能單獨給人吃,必須溶解在各種食物當中。德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并根據(jù)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進行分析和調(diào)整。鼓勵和指導孩子們積極參加有益的社團活動,融入社區(qū)生活,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去接近生活,了解生活,把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結(jié)合起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付出一份勞動的同時,也收獲一份感動。比如,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在家里的大部分是老、弱、婦、幼。我組織的“愛心小分隊”,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去幫助那些年老、行動不便的就醫(yī)人員,幫他們拿藥、送水,陪他們聊天。雖然只有一早上,孩子們也比較辛苦,但是,在告別時聽到的那一聲聲“謝謝!”“謝謝你們!”孩子們的臉上都掛滿了幸福的笑容。小分隊隊員木色阿衣有真切的感受,她說:“奶奶住院的一個星期,我沒有著急,因為有老師的幫助和小伙伴們的陪伴,我有時間學習,還可以給奶奶和弟弟做飯,也沒有讓爸爸媽媽從外地趕回來?!薄拔椰F(xiàn)在是小學生,以后上了初中、高中,上了大學,我也要一直做下去,用我的愛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p>
三、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模式
如今,隨著網(wǎng)絡信息的飛速發(fā)展,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不斷沖擊著人們的大腦。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已經(jīng)不再僅僅局限于學校,正逐漸向著家庭、社會傾斜,因此,要著實提高學校教育的實效性,德育工作的主戰(zhàn)場就不能停留在學校,而是要團結(jié)學生的家庭和社會的力量,著力搭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促進德育工作不間斷、全方位。
一根蠟燭的光非常微弱,但是,兩支、三支、……當無數(shù)支蠟燭被點燃時,那光就不在微弱了。我們每個人就像一根蠟燭,當你被點燃時,你也應該去點燃更多的人。學校是鐵打的營盤,流動的學生,當一批又一批懷揣著美好的理想,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的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再用他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和周圍的人,那么,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明亮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