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國 韓文弘
中藥熏蒸療法是在熏蒸的熱能與對癥使用的藥物這一對治療因子的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下,使機體產生協(xié)同和增效作用,發(fā)揮顯著、強大、持久的生理、藥理效應。熏蒸過程的熱效應是由源源不斷的熱藥蒸汽以對流和傳導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體的,而藥療效應或是由熏蒸藥物中逸出的中藥粒子作用于體表直接產生殺蟲、殺菌、消炎、止癢、止痛等作用;或是經透皮吸收入體通過激動組織細胞的受體或參與調節(jié)新陳代謝水平等生化過程發(fā)揮藥療作用。中藥熏蒸過程中,豐富熱能和對癥藥物持續(xù)作用于人體,便出現一系列生理、藥理效應。
一、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作用
熱是一種物理因子,可刺激引起周身體表毛細血管網充分擴張、開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導致體內儲血重新分布,進而引發(fā)全身血液大循環(huán)。在疏通腠理、舒張血管、通達血脈、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同時能增進藥物的吸收,而隨著紅花、丹參、川芎、當歸等活血化瘀藥物的吸收并發(fā)揮藥效,又使因熱效應產生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持久。另有藥理實驗研究表明,熏蒸療法可改善模型動物血液流變學,降低血液黏滯度和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
二、促進藥物的吸收作用
中藥熏蒸的藥物治療作用直接與皮膚相關,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面積大,毛孔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襲的保護作用外,還具有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是人體與外界進行交換的器官。對皮膚體表的癰疽瘡瘍及各種皮膚病,熏蒸藥物的有效成份可直接在接觸的肌膚部位產生藥效或在向體內轉運的透皮吸收過程即發(fā)揮其抑菌消炎、殺蟲止癢、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
1.熏蒸中的芳香性、揮發(fā)性成份對人體表數以百萬計的汗孔、毛囊、皮脂腺等組織有很好的親和性,在溫熱狀態(tài)下,十分有利于這些中藥粒子的通過和進入。
2.皮膚角質層在熏蒸狀態(tài)溫熱、水汽、藥物的共同作用下被充分水合,水合后的角質層具有很好的親水性和輸運功能,因而是中藥粒子進入體內的主要與便捷通道。
3.生物體細胞的膜結構存有跨膜擴散作用,有利于熏蒸中一定分子量的藥物粒子通過此交換渠道進入體內,發(fā)揮藥療作用。并且細胞與細胞間并非是天衣無縫的,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并作高速運動的中藥粒子可通過細胞、組織的間隙進行滲透,這也是進入體內的方便之路。
4.中藥蒸氣熏蒸面部或全身時吸入的中藥微粒,經鼻腔、氣管、肺臟,最后通過黏膜擴散入血液。呼吸道內表面是黏膜,黏膜沒有角質層,黏膜下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組織,更有利于藥物分子的透入;而且肺泡接觸藥物微粒的表面積巨大,吸收迅速。因此,揮發(fā)的藥物微粒經“鼻腔—肺”通道吸收迅速而完全,起效快,并且沒有肝臟的“首過效應”。
5.透皮促進劑或透皮增效劑的使用。中藥熏蒸中常添加酒和醋,實為傳統(tǒng)的促進劑;前者具有通血脈、引藥性、助藥力、行藥勢的作用。因其具有較好的水、脂兼溶性,又可擴張、通達血脈,故為熏蒸療法最常用的透皮促進劑,最宜在治療風、寒、濕引致的痹癥或跌打損傷急性期后的化瘀消腫、活血止痛時運用。醋,性酸、溫,具有消癰腫、散水汽、殺邪毒之功效,在治療皮膚的癰疽瘡瘍和頸、腰、足跟等骨質增生致痛時常用之,亦有很好發(fā)散藥性、增加藥效之功。除了上述傳統(tǒng)的透皮促進劑外,近幾年臨床廣泛使用的新型透皮促進劑為二甲亞砜,5%用量可明顯增加藥物的透皮吸收;而近年問世的氮酮透皮促進作用更為顯著,1%的用量即可使某些藥物的透皮吸收成倍增加。
6.被熏蒸部位的局部溫度高于身體其他部位,具有“高溫”的特點;熏蒸時有大量水蒸氣出現,帶有“高濕”的特點;而水蒸氣的蒸發(fā)揮發(fā)出大量中藥有效成分,如有濃烈香味的物質酮、醛、醇等油狀物,其他的還有各種生物堿、苷類和微量元素等等,從而形成“高溫”、“高濕”、“高藥物濃度”的局部環(huán)境。具有高溫、高濕、高藥物濃度的中藥蒸氣,十分有利于中藥粒子經皮膚進入體內。
7.產生“發(fā)汗”效應 發(fā)汗為中醫(yī)治病基本手法之一,具有解表去邪,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排泄體內有毒有害物質的功能,可有效清潔機體內環(huán)境、維護機體健康,同時發(fā)汗可有效調節(jié)體內水液輸布、運行和排泄。
而中藥熏蒸療法所產生的熱藥蒸汽,促使汗腺活動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并能恢復部分汗腺、皮脂腺的功能;汗液排泄還能帶走部分積蓄在體內的毒素和沉積物,清除體內毒素對機體各臟器的損傷,可用于尿毒癥、慢性腎功能不全等臨床治療。
8.神經、經絡調節(jié)作用 人體皮膚分布著無數神經感受器和腧穴,而人體信息的傳遞,正是由這些感受器和腧穴分別通過神經纖維和十二經絡組成的信息網絡,時刻保持著皮膚—內臟—大腦間頻繁的信息傳遞與調節(jié)過程來完成。也即外周傳入感覺神經在脊髓段與內臟傳入神經發(fā)生了交織與聯(lián)系,從而使傳導的信號相互影響。因此,臨床上常發(fā)現內臟病變時,某一區(qū)域皮膚痛覺變得敏感起來,還有可能發(fā)生牽涉痛或反射性肌痙攣。
三、在中藥熏蒸的熱藥效應作用下,骨骼肌吸收熱量,局部溫度升高,導致支配肌梭內的纖維素的興奮性減弱
同時減輕了向肌纖維的傳出沖動,使肌張力下降,肌痙攣緩解,痙攣性疼痛減輕。此外,平滑肌的張力也降低,收縮運動減少、減弱、結締組織的張力也降低,彈性增加。從而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纖維結締組織的張力、松解肌肉、緩解痙攣。
1.中藥熏蒸汽體中所含芳香化濁、辛香走竄等藥物離子作用于全身皮膚、腧穴后,通過神經、經絡系統(tǒng),調節(jié)高級神經中樞、內分泌、免疫系統(tǒng)的刺激效應,達到迅速調整人體臟腑氣血和免疫功能,治愈疾病,改善全身生理過程等作用。并且中藥熏蒸的熱藥效應對皮膚的溫熱刺激作用或養(yǎng)血補氣安神中藥的藥療作用,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使人產生一系列如情緒輕松、肌肉松弛、睡眠改善、身心舒暢等生理、心理變化;使偏勝偏衰的臟器功能受到有益調節(jié)、趨于協(xié)調、平衡。
2.抗炎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中藥熏蒸療法可通過下調炎癥模型動物血液中異常升高的致炎因子白細胞介素—1(IL-1)水平;降低血液中異常升高的腫瘤壞死因子(TNF-)的含量,抑制TNF-的表達;抑制血液黏附分子(ICAM-1)的表達,減輕炎性反應;還能顯著改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度。
3.提高免疫力作用 在中藥熏蒸溫熱作用下,增加體內腦啡肽的含量,小動脈及毛細血管周圍出現白細胞總數增加,網狀內皮系統(tǒng)功能加強,大小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加強,淋巴細胞的轉化加強,使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從而使化膿性炎癥病灶早日局限化、成熟,促使壞死物質迅速脫落、代謝排出。并增進正常新陳代謝作用,使生理機能發(fā)揮極致意識趨于安定而達到身心平衡狀態(tài)。
4.止痛作用 熏蒸療法是通過熱與藥的共同作用,可以加速血液、淋巴循環(huán),加強代謝物的排泄,促進炎性致病因子的吸收與排泄。能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能力,較快緩解肌肉及周圍軟組織緊張,加速人體對中藥的吸收,使局部致痛物質迅速消失,從而使疼痛消失。
中藥熏蒸療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人們對熏蒸療法的機理探討從未停止。中藥熏蒸療法集中了中藥醫(yī)療、熱療、超聲波霧化、氣療、中藥離子滲透等多種療法,集熱度、濕度、藥度于一體,具有很高的實用和推廣價值。對其機制的研究方式也從早期的理論探討,發(fā)展到目前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水平。目前,也有一批很有影響的專著如《自然療法大全》、《當代中藥外治臨床大全》等以及蘇培基主編的中國民間療法叢書《熏洗療法》等十余種有關中藥熏蒸洗浴療法的單行本相繼出版,師承前人,推陳出新,為中藥外治和中藥熏蒸療法的不斷發(fā)展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