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綰
也許馬云變得像劉強東一點,劉強東變得像馬云一點,兩家公司就都能得到幸福了。
劉強東娶了奶茶妹妹,馬云娶了蘇寧。
后者的這場婚禮,是真正影響中國電商格局的歷史性事件——蘇寧站隊阿里,退出了電商平臺之爭。上一個類似事件發(fā)生在一年半之前:騰訊將QQ網(wǎng)購、拍拍的電商和物流部門并入京東。易迅繼續(xù)以獨立品牌運營,京東持易迅少數(shù)股權,同時持有其未來的獨家全部認購權。這形成了當時四大電商平臺格局:阿里、京東、騰訊和蘇寧。兩年之后,四大平臺重新排列組合為雙寡頭格局:阿里+蘇寧VS騰訊+京東。
馬云不得不承認,京東已經(jīng)大到他不得不把它當做對手。市值的變化表明資本市場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如今,京東市值為400億美元上下,相當于阿里市值的20%。
2015年的優(yōu)衣庫爭奪戰(zhàn),才真正讓大眾發(fā)現(xiàn),阿里和京東纏斗得何等兇狠。電商發(fā)展十年,到了雙寡頭的格局,其競爭才終于回歸到零售本質(zhì):供應鏈的比拼。巧合的是,這一輪比拼中,阿里和京東都試圖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己的基因,向?qū)Ψ健皩W習”。
阿里體量大,但始終對供應鏈缺乏影響力,其販賣流量的線上商業(yè)地產(chǎn)模式,已經(jīng)露出了疲態(tài)。由于它提供的只是營銷、支付和交易系統(tǒng)的服務,商戶能獲得的幫助,以及平臺獲利也僅限于此。
深層次的原因是,零售的本質(zhì)不是建場收租,而是要以強大的供應鏈提升整個產(chǎn)業(yè)的效率,再讓利給消費者。偉大的零售公司,沃爾瑪、亞馬遜……所做的事情無非如此。
因此,馬云做菜鳥正是希望搭建屬于自己的供應鏈平臺。然而,僅靠菜鳥解決物流是遠遠不夠的。阿里需要一張全國性的供應鏈網(wǎng)絡,包含倉儲和物流,當阿里真正的上帝——中小企業(yè),他們需要相關服務的時候,阿里要拿得出來。除了蘇寧,國內(nèi)沒有第二家公司能夠提供這個。
蘇寧的強勢品類是3C和家電,如同百度騰訊扶持獵豹對抗360,是阿里牽制京東最好的幫手。
再看京東,如今的它也經(jīng)不起任何一記昏招。京東崛起正是由于其強大的供應鏈,和在倉儲、配送方面不計成本的投入?!霸谥袊鴩鴥?nèi)提高產(chǎn)品的搬運效率”是劉強東掛在嘴邊的話。目前,京東在擴充品類的時候,需要自身之外的供應鏈資源進行補充。不久前,京東入股永輝超市的原因,正是這種近平臺化的思維——讓永輝超市在生鮮方面的資源,彌補自己在生鮮和日用消費百貨領域的短板。
同時,京東的問題則是“供應鏈為王”的零售商思維太過強悍,在POP開放平臺上很難平衡和商戶之間的關系。此前,包括Jasonwood、Timberland、迪卡儂等品牌商都曾從京東退店。京東對入駐POP的商家和自營采銷的供應商,都以采購的思維去合作,對商戶品牌和個性需要缺乏尊重和認可。補一些平臺商的思維,京東才會更好。
“馬云的缺點,恰好是劉強東的優(yōu)點,劉強東的缺點,恰好是馬云的優(yōu)點。”某電商行業(yè)老兵如是說,可謂年度最佳觀點。換個說法,也許馬云變得像劉強東一點,劉強東變得像馬云一點,兩家公司就都能得到幸福了。
馬云曾只想搭平臺,只想做輕公司,永遠無意變重。輕資產(chǎn),平臺化,優(yōu)點是利潤高,缺點是對產(chǎn)業(yè)不夠深入,掌控力不足。他喜歡以“人情局”來搞定一些事情,其高情商在此間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還懂得分享,也愿意分享。
反觀劉強東,他做的是最重的生意,一直以7萬兄弟為豪。他的甘蔗理論認為,企業(yè)做的事情越多,盈利點才越多。劉強東做零售沒有一點偷懶:從獲客,到采購、倉儲、物流、售后,全部親力親為,真正做到了深入產(chǎn)業(yè),和供應商之間是深度綁定的關系。然而,要真正帶領京東成為偉大的公司,劉強東還需要走出采購思維,建立平臺化的思維。
對于這兩人來說,可能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