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平
1582年,法國國王亨利三世的侍從在巴黎開了一家專賣鴨子的“銀塔餐廳”。400多年過去了,餐廳還在賣鴨子,不過此時的鴨子已賣出了國際水平,成了巴黎乃至整個歐洲數一數二的鴨子“專賣店”。
要問“銀塔餐廳”的鴨子為什么如此出名,還得從1880年的餐廳老板弗雷德里克·杰列爾身上說起。當時店里的鴨子名頭很響,市場上已經漸漸開始出現(xiàn)假冒“銀塔餐廳”牌子出售的鴨子。為了打假,杰列爾決定對“銀塔餐廳”出售的每只秘制鴨都進行編號,發(fā)展到后來,還把食客的名字一同記入名錄里。誰也沒曾料想,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捍衛(wèi)主權”的舉措,從此改寫了“銀塔餐廳”的歷史。
看一看今天餐廳檔案的記錄,就可以知道杰列爾帶來了怎樣的“鴨子革命”:餐廳的墻上,掛滿了名人食客的照片,包括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德國前首相俾斯麥、俄國歌唱家夏里亞賓、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美國前總統(tǒng)肯尼迪等;再看“食客名錄”及鴨子編號,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是最早來吃鴨子的大腕級名人,他吃的鴨子編號為328號;喜劇大師卓別林為253652號;影星伊麗莎白·泰勒是579051號……最有意思的是日本天皇裕仁,二戰(zhàn)時期他吃的是53211號,50年后他又當了一次回頭客,吃掉了423900號。到今天,沖著一只美味鴨,更為沖著一個吉祥號,“銀塔餐廳”的名聲持續(xù)看漲,食客絡繹不絕。
在“銀塔餐廳”舉行的盛大“百年慶典”上,“你吃的是第幾只鴨?”成了紅極一時的廣告語。而今,在巴黎,這已不僅是一句廣告,更是一種誠信、尊重與品牌的象征。它的營銷價值和意義,早已超出餐廳而遍及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