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清
圍場縣城子學區(qū)中心校
怎樣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劉彥清
圍場縣城子學區(qū)中心校
世界范圍內(nèi)的新一輪課改方興未艾,我國的新課改正蓬勃興起。這次新課改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是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的,著重在課程性質、功能、內(nèi)容、學習方式、教學方式、評價機制等幾方面,做了較大幅度的突破。新課改符合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它們二者應時而生,恰似一對孿生兄妹。二者的核心都是以人為本,二者終極目標都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二者實施的前提都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如果說素質教育是目的,那么新課改則是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說,二者相輔相承,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就對學生發(fā)展而言,二者達到妙合無垠之境,確有異曲同工之效。在實際教學中,為更好貫徹新課標,實行新課改,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fā)展。我認為就歷史學科來說: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動機,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保證學生愿意學歷史、進而學好歷史的一劑“良藥”。那么什么是興趣,怎樣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興趣是一種個性意志傾向性,指對某種事物所抱有的積極態(tài)度和特殊傾向。這種態(tài)度和傾向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研究、創(chuàng)新,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新穎的學習內(nèi)容,形象生動的講解及學習成就等都可引起學生的直接認識興趣。由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引起的,對學習活動可能導致的預期結果產(chǎn)生的學習興趣是間接興趣。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成為枯燥乏味的負擔;沒有間接興趣,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毅力和恒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指出學習要靠自覺,要積極主動,而這需有興趣做牽引。相信:培養(yǎng)學生有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我們每一位歷史老師夢寐以求,躬身實踐的一件大事。我們總是通過興趣的培養(yǎng),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改進他們的學習方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怎樣實現(xiàn)這種轉變呢?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學歷史的興趣是達到這種轉變的有效途徑。
1.明確歷史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
歷史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一門基礎課程。提高素質是全面的,包括身體素質,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單靠數(shù)、理、化、語、外不行,還包括歷史素質、地理素質等綜合素質。要使學生知道:任何民族的今天都由過去發(fā)展而來,一個民族若只依賴過去是不會有發(fā)展的,但一個拋棄祖先的民族注定不會有前途的。告知學生學習歷史的重大意義。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見興潛”,我國近代啟蒙思想家龔自珍說:“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可以明智”??梢姡瑲v史學習意義深遠,非同尋常。學習歷史可使我們受益無窮。通過正面說理端正學習態(tài)度,從而對歷史產(chǎn)生興趣,是歷史學習的第一要務。
2.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
歷史新課標解讀指出: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轉變在教學中的自身角色,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向新課程條件下的知識傳授者轉變,鼓勵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了解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成長規(guī)律,掌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而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現(xiàn)代科技,尤其是網(wǎng)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及學生喜愛上網(wǎng)的特性,培養(yǎng)學生學歷史的興趣。許多學生愛上網(wǎng),但不是為了學習,而是聊天、玩游戲等,不務正業(yè),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yè),讓家長著急,老師痛心。我們要把學生的愛好、興趣從歪門邪道引到光明大道上來,讓現(xiàn)代科技為我們的學習服務,讓網(wǎng)上游戲“迷”變?yōu)榫W(wǎng)上學習“迷”。
3.培養(yǎng)學生學歷史的興趣。
還要在歷史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和諧融洽、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老師尊重、關心學生;學生尊敬、愛戴老師。老師熱愛學生,感到跟他們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學生的快樂和悲傷,了解他們的心靈,時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個學生,從而換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同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同學同玩,同喜同憂,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學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雙邊關系,使學生覺得老師和藹可親,他們愿意接近你、聽從你的教誨,從而達到“愛屋及烏”即“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4.培養(yǎng)學生學歷史的興趣,還要改革歷史課的評價體系。
現(xiàn)在的課程評價和考試制度是素質教育的一大桎枯,是實行新課改的一塊絆腳石,它整齊劃一、無視個體差異的評價方式,有類于“人是機器”的倔強再現(xiàn),這種評價方式嚴重挫傷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好在新課改已意識到原有評價體系的弊病,并提出建立能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的評價體系,這是所有教師和學生的一大幸事,我們更希望這些好的措施和方案能在具體教學中得以實踐,而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走了形、變了樣,重蹈應試教育的覆轍,落得個新瓶裝舊酒,事倍而功半的結局。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方法多樣,我們應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及時發(fā)現(xiàn)每個同學的閃光點,捕捉學生樂學歷史的有效信息,并使之發(fā)揚光大,形成興趣,成為學習歷史的不竭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