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晉婷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南京210097)
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校讀札記
曹晉婷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南京210097)
《漢藝文志考證》是一部重要的漢代文獻研究著作,王應麟在《漢藝文志考證》中首次對《漢書·藝文志》的內容進行了系統(tǒng)嚴密的辨正與考訂,并將《漢志》中遺漏的著作一一補入,開啟了后世《漢書·藝文志》研究之濫觴。文章采用二零一一年中華書局點校本為底本,校以慶元路儒學本,參之以浙江書局本、中日合璧本、合河康基田本、《四庫全書》本,對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試作校理,多有淺薄不當之處,求正于方家。
王應麟《漢書藝文志》《漢藝文志考證》
宋代鴻儒王應麟(1223—1296),字伯厚,初號厚齋,后自號深甯居士,也被稱為深甯先生,慶元府人。王應麟博古通今、著述頗豐,是南宋末年集大成的學者。其學術德行師表一代,在南宋罕有倫比,后世也多不能望其項背。王應麟的生平,《宋史·儒林傳》、《浚儀遺民自志》、其子王昌世所作《宋吏部尚書王公壙記》有較為完整的記載。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一八《困學紀聞》提要稱“應麟博洽多聞,在宋代罕其倫比”。再如《宋史》卷四八三王應麟本傳,詳細著錄其著作之書名、卷數,共二十三種,六百九十五卷,經后人補錄共三十余種。王應麟雖著作豐多,但在元明時期其著作甚多佚失。清干隆間所修《四庫全書》較為完整的輯集其所存之著,其著作涉及經、史、子、集四部,涵蓋天文、地理、文獻學、目錄學以及典章制度等等,足以見其視野、學識之廣博,學術淵源不止于一端。
《玉?!犯娇碳啊端膸烊珪肥恰稘h藝文志考證》版本的主要來源。
(一)《玉?!犯娇?/p>
《玉?!烦蓵谒?,書成后藏于家而未刻。一直到元代至元六年才刊行以示學者眾人。自元而至清,期間多有補修和重刊,因而衍生出《玉?!返牟煌姹?,如下:
1.元刻本。元順帝至元六年初刻本,世稱慶元路儒學本(以下簡稱慶元路本)。此版本是《玉?!纷钤缈?,同時也是《漢藝文志考證》的最早版本?!队窈!肥状窝a修于至正十一年,王應麟之孫厚孫、寧孫眾兄弟新校訂疏漏六萬余字。明初版歸南監(jiān)。正德年間,又對元版略加補修,但元版大部分原貌都得到了較好的保存。此后,歷代都對此本進行補修,世稱“明南監(jiān)刻本”。因朝代不同,刻工技術以及所刻版式都有相當程度的差異,內容也不免顛倒錯亂,尤以明嘉靖、萬歷間所補刻工最為拙劣。至此,元版難再得。
2.清嘉慶重刻本。又稱合河康基田重刻本。此本版式多仿元刻本,參校經史。補漏勘誤之處甚多,優(yōu)于各補修本。但仍有空闕,??币膊簧鯂烂埽纭稘h藝文志考證》卷四“論語”類中收有“小說”類作品,考證重復。
3.清道光長白覺羅氏刻本??诘拦饬辏F藏于日本。
4.浙江書局重刻本(以下簡稱浙本)。此本刻于光緒九年,是元刻本后第三次重刻,取各本之所長,優(yōu)于明清諸本。此本流傳較廣,近代以來通行于世。
5.成都志古堂本。此本于光緒十年重刊。牌記題有“成都王氏用元刻本校補重刊”,較之于浙本,除字體略小外,二者其余版式基本一致,由此可知,此為浙本的重刻本。
6.合璧本。此本基于日本所藏元至正十一年重刊本,同時參之以臺灣所藏的五種善本,故被稱為“合璧本”。此以元刊善本配補影印,其價值不可小覷,然此本于國內并不多見。
(二)《四庫全書》本《漢藝文志考證》
以上所列為《玉海》附刻《漢藝文志考證》之刻本,此外還存抄本,即《四庫全書》本《漢藝文志考證》,包括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以及文瀾閣四個抄本。
(一)慶元路本誤
1.慶元路本:注:劉歆《七略》曰:“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則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p>
按:慶元路本此數句為大字正文,合璧本、《四庫全書》本皆作大字正文,與慶元路本同。而浙江書局本作小字注文。此句解釋上句“于是建藏書之策”,當為注文。
2.慶元路本:丁氏八篇。名寬。
韓氏二篇。名嬰。
按:慶元路儒學本先出丁氏,后出韓氏,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漢藝文志考證》與慶元路本同。浙本先出韓氏,后出丁氏①,檢《漢書·藝文志》②先出韓氏二篇,而后依次王氏二篇、丁氏八篇,《玉海·藝文·易》卷三十五③同。綜上所考,疑慶元路本誤倒。
3.慶元路本:注云:“遁,上孔曰:‘飛遁,無不利。’”《淮南九師道訓》曰:“遁而能飛,吉孰大焉?!?/p>
中華書局點校本:慶元路本:注云:“遁,上九曰:‘飛遁,無不利?!薄痘茨暇艓煹烙枴吩唬骸岸荻茱w,吉孰大焉。”
按:“孔”,慶元路本、合璧本皆作“孔”。檢《周易》作“上九”?!翱住迸c“九”因形近而誤,當作“九”。
4.慶元路本:帝堯降二女以舜□。
中華書局點校本:帝堯降二女以舜妃。
按:慶元路本“舜”下一字殘,《四庫全書》本同。合璧本殘字作“妃”(如下圖)。檢《漢書·古今人表》④:“女罃,舜妃?!鳖佔⒃唬骸凹磁⒁?。罃,音于耕反。”當據補。
5.慶元路本:西度曰柳榖、于蕃時雍、辯秩東作、辯秩南偽、辯秩南譌。
中華書局點校本:西度曰柳谷、于蕃時雍、辯秩東作、辯秩南偽、辯秩南譌。
按:此慶元路本“榖”,中華書局點校本作“谷”?!吨芏Y·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漢鄭玄注:“《書》曰:‘分命和仲度西,曰柳谷。’”孫詒讓正義:“柳者諸色所聚,日將沒,其色赤,兼有余色,故云柳谷?!惫?,糧食作物總稱。古代經傳常以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稱之。《禮記·曲禮下》:“歲兇,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谷?!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安贿`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榖,落葉喬木。又稱構或楮。《詩·小雅·鶴鳴》:“爰有樹檀,其下維榖?!薄妒酚洝し舛U書》:“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榖生于廷,一暮大拱,懼。”“榖”因與“谷”形近而誤。
6.慶元路本:工不出則之事。
中華書局點校本:工不出則乏事。
按:“乏”,慶元路本作“之”。《史記·貨殖列傳》卷一二九⑤:“《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之”當因與“乏”形近而誤。
7.慶元路本:武王惟□(左目右冒)。
中華書局點校本:武王惟睊。
按:“睊”,慶元路本作“□”(左目右冒)?!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氨挶採阕?,民乃作慝?!币蓱c元路本因形近而誤。
8.慶元路本:女母翕侮成人。
中華書局點校本:文母翕侮成人。
按:點校本“文”,慶元路作“女”。合璧本、合河康基田本、《四庫全書》本與慶元路本同。檢《漢書》卷八五:“雖有文母之德,必系于子。”顏注曰:“文母,文王之妃大姒也。《詩》曰:‘既有烈考,亦有文母’也?!惫省芭睘樾谓`,當作“文”。
9.慶元路本:湯作大護。
中華書局點校本:湯作大濩。
按:慶元路本與合璧本皆作“護”,中華書局點校本作“濩”,《四庫全書》本同。濩,通“頀”,商湯樂名?!吨芏Y·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大夏》、《大濩》、《大武》?!编嵭ⅲ骸啊洞鬄C》,湯樂也。”《莊子·雜篇·天下》:“黃帝有《咸池》,堯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湯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公作《武》?!弊o,古樂曲名?!赌印とq》:“湯放桀于大水,環(huán)天下自立以為王,事成功立,無大后患,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護》?!睗h班固《典引》:“《武》稱未盡,《護》有慙德?!笨肌墩f文解字注》:“濩,或假為護。如湯樂名《大濩》是也?!?/p>
10.慶元路本:王吉能為騶氏春秋。
中華書局點校本:王吉能為鄒氏春秋。
按:“鄒”,慶元路本作“騶”,合璧本同。《漢書》⑥卷三:“故《春秋》分為五。”韋昭曰:“謂《左氏》、《公羊》、《谷梁》、《鄒氏》、《夾氏》也?!薄班u”,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亦作姓氏。“騶”有以下幾層含義:古代養(yǎng)馬的人;或指傳說中的一種仁獸;古代掌管鳥獸的官吏;古代貴族的騎馬的侍從。綜上所考,“騶”為形近而誤,當作“鄒”。
(二)訂誤
1.文字訛誤
(1)以吏為事。(中華書局點校本P119)
按:“事”,慶元路本、合璧本、合河康基田本同皆作“師”,檢《韓非子·五蠹》⑦:“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主之語,以吏為師?!奔蠢钏怪f也?!笆隆币蛞艚`,當作“師”。
(2)予華子。(中華書局點校本P131)
按:中華書局點校本“予華子”,浙本作“子華子”。《莊子·讓王》:“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侯有憂色?!薄坝琛碑敒椤白印币蛐谓`之字,此處當作“子華子”。
(3)《十錄》六卷或云韓嬰,或云丁寬。(中華書局點校本P133)
按:“十”,慶元路本作“七”,浙本、合璧本同?!啊镀咪洝肥抢^漢劉歆、南朝齊王儉《七志》之后的一部圖書目錄分類專著,南朝梁阮孝緒撰?!端逯尽罚骸啊镀咪洝肥怼!笔币蚺c“七”形近而誤,當作“《七錄》”。
又按:“《七錄》,六卷”后當加逗號斷開,此句當作“《七錄》六卷,或云韓嬰,或云丁寬?!?/p>
(4)賈遷有無化居。(中華書局點校本P143)
(5)人共代之。(中華書局點校本P143)
按:“共”,慶元路本、合河康基田本作“其”??肌渡袝じ尢罩儭发啵骸疤旃と似浯??!薄捌洹币蚺c“共”形近而誤,當據改。
(6)黼衣,此殘碑存于今者也。(中華書局點校本P145)
按:慶元路本“衣”下有注文“扆”字,《說文解字》:“扆,衣聲。”而中華書局點校本缺此字,當據補。
(7)《儒林傳》:言《詩》,于魯則申公培。(中華書局點校本P149)
按:“申公培”慶元路本作“申培公”,檢《漢書·儒林傳》:⑨“言詩,于魯則申培公”。今中華書局點校本誤,當據改。
(8)韓氏遺說,往往見于他書,至經文亦不同。(中華書局點校本P150)
按:“氏”,慶元路本作“詩”。合璧本、合河康基田本、《四庫全書》本與同,皆作“詩”。“氏”蓋因音近而誤,當作“詩”。
(9)獨以《詩經》為訓以教。(中華書局點校本P150)
按:《史記·儒林傳》⑩:“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訓”,慶元路本作“訓故”,合璧本、《四庫全書》本同。存疑。
(10)《魯詩》二十八卷。(中華書局點校本P150)
按:“詩”,慶元路本作“說”,合璧本、《四庫全書》本同,中華書局點校本當據改。
(11)《后漢儒林傳》:“衛(wèi)宏作《毛詩序》,鄭氏以為諸序本自合為一編,毛公始分以寘諸篇之首。(中華書局點校本P153)
按:此段小字注文與大字正文(唐氏曰:“在心為志,《詩序》一言,而盡作詩之本。以意逆志,孟子一言,而盡說詩之到。”)無關,當為上段末句之注文?!靶l(wèi)宏”即上段末句“毛公及衛(wèi)敬仲又加潤益”中的“衛(wèi)敬仲”,且文義相符。蓋點校本此段,小字注文誤倒。
(12)是以詳于史而未必實。(中華書局點校本P171)
按:此句慶元路本、合璧本作“是以詳于史而事未必實”,上文有“左氏傳事不傳義”。中華書局點校本脫一“事”字,當據補。
(13)三傳傳經。(中華書局點校本P172)
按:“三”,《四庫全書》本同。慶元路本與合璧本皆作“二”?!叭币蔀椤岸币蛐谓`之字,“二傳”當指《公羊》、《谷梁》。
(14)七錄云:“《春秋斷獄》五卷?!保ㄖ腥A書局點校本P173)
按:“《春秋斷獄》五卷”,正文誤作注文。中華書局點校本作小字注文,慶元路本、合璧本、《四庫全書》本皆作大字正文。當據改。
2.標點
《釋文序錄》:《子夏易傳》三卷,卜商。
按:此句標點當為:《釋文·序錄》:“《子夏易傳》三卷,卜商。”
注釋:
①[宋]王應麟,輯.玉海·藝文·易(卷三十五)[M].江蘇古籍出版社與上海書店聯(lián)合出版,1987,12.
②[漢]班固,撰.漢書·藝文志(卷三十)[M].北京:中華書局,1962,6:1703.
③[宋]王應麟,輯.玉?!に囄摹ひ祝ň砣澹跰].揚州:廣陵書社,2003,8:666(上).
④[漢]班固,撰.漢書·古今人表(卷二十)[M].北京:中華書局,1962,6:878.
⑤[漢]司馬遷,撰.史記·貨殖列傳(卷一二九)[M].北京:中華書局,1950,9:3255.
⑥[漢]班固,撰.漢書·藝文志(卷三十)[M].北京:中華書局,1962,6:1701-1702.
⑦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54,12.
⑧[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⑨[漢]班固,撰.漢書·儒林傳(卷八十八)[M].北京:中華書局,1962,6:3593.
⑩[漢]司馬遷,撰.史記·儒林列傳(卷一二一)[M].北京:中華書局,1950,9:3121.
[1][漢]司馬遷,撰.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0,9.
[2][漢]班固,撰.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6.
[3][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4][宋]王應麟,輯.玉?!に囄模跰].江蘇古籍出版社與上海書店聯(lián)合出版,1987,12.
[5][宋]王應麟,輯.玉?!に囄模跰].揚州:廣陵書社,2003,8.
[6][宋]王應麟,著.張三夕,楊毅,點校.《王應麟著作集成》之《漢志考》.漢藝文志考證.
[7]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54,12.
[8]陳奇猷.韓非子集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9][清]焦循,著.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1,9.
[10][清]紀昀,等纂.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欽定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97,1.
[11]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10.
[12]趙生群.春秋左傳新注[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13]李零.蘭臺萬卷[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1.
[14]楊毅.王應麟漢代文獻研究述論[M].廣州:世界圖書廣東出版公司,2013,5.
[15]楊萬兵.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的文獻學貢獻[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16]劉躍進.《玉?!に囄摹返奶厣捌鋬r值[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