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 要:該文介紹了菊花栽培技術(shù)。主要包括:選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間管理等,旨在提高菊花的栽植水平。
關(guān)鍵詞:菊花;栽培技術(shù);加工
中圖分類號 S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8-66-02
菊花(拉丁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菊花為多年生草本。株高50~150cm,全株白色絨毛。莖基部稍木質(zhì)化,上部多分枝?;ㄆ?月至11月,果期10月至11月。菊花是我國重要的出口中藥材資源,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各國,被譽為藥用和飲料佳品,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為了提高菊花的栽培水平,根據(jù)工作實踐進行了歸納,旨在為菊花栽植者提供參考。
1 選地整地
菊花為淺根性植物。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和有水源灌溉方便的地方。于頭年秋冬季深翻土地,使其風化疏松。在翌年春季進行扦插繁殖前,再結(jié)合整地施足基肥,淺耕1遍。然后作成寬1.5m,長視地形而定的插床,四周開好大小排水溝,以利排水。栽植地,宜選擇地勢高燥、陽光充足、土質(zhì)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以沙質(zhì)壤土為理想。選地后,于前作收獲后,翻耕土壤深25cm左右,結(jié)合整地每667m2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 500kg,翻入土內(nèi)作基肥。然后整細耙平做成寬1.5m的高畦,開畦溝寬40cm,四周挖好大小排水溝,以利排水。
2 繁殖方法
2.1 分株繁殖 (1)培育壯苗和選苗。摘花前,選留株壯、花大的優(yōu)良植株,做好標記。于11月收獲菊花后,將地上莖枝齊地面割除,根蔸全部挖起,集中移栽到一塊肥沃的地塊上,用腐熟廄肥或土雜肥覆蓋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開土糞等覆蓋物,澆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促其萌發(fā)生長。4~5月,當菊苗高15cm左右時,挖出根蔸,選取種根粗壯、須根發(fā)達、無病蟲害的作種苗,立即栽入大田。(2)栽植。栽前,將苗根用50%多菌靈600倍液浸漬12h,可預防葉枯病等病。栽時,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株距40cm×30cm挖穴,每穴栽入種苗2~3株。栽后用手壓緊苗根并澆水濕潤。一般每667m2老菊花萌發(fā)后可分栽大田1hm2左右。
2.2 扦插繁殖 于每年4~5月或6~8月,在菊花打頂時,選擇發(fā)育充實、健壯無病蟲害的莖枝作插條。去掉嫩莖,將其截成10~15cm長的小段,下端近節(jié)處,削成馬耳形斜面。先用水浸濕,快速在1.5~3g/kg吲哚乙酸溶液中浸蘸一下,取出晾干后立即進行扦插。插時,在整好的插床上,按行株距10cm×8cm劃線打引孔,將插條斜插入孔內(nèi)。插條入土深度為穗長的1/2~2/3。插后用手壓實并澆水濕潤。約20d左右即可發(fā)根。插條生根萌發(fā)后,若遇高濕天氣,應給予搭棚遮陰,增加澆水次數(shù);發(fā)現(xiàn)床面有雜草,要及時拔除。當苗高20cm左右時,即可出圃栽植。栽植密度每667m2以4 000~5 000株為宜。
3 田間管理
3.1 中耕除草 菊苗栽植成活后至現(xiàn)蕾前要中耕除草4~5次:第1次在立夏后,宜淺松土,勿傷根系,除凈雜草,避免草荒;第2次在芒種前后,此時雜草滋生,應及時除凈,以免與藥菊爭奪養(yǎng)分;第3次在立秋前后;第4次在白露前;第5次在秋分前后進行。前2次宜淺不宜深,后3次宜深不宜淺。在后2次中耕除草后,應進行培土壅根,防止植株倒伏。
3.2 追肥 菊花為喜肥作物,前期氮肥不宜多,合理增施磷肥,可使菊花結(jié)蕾多、產(chǎn)量高。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長期還應追肥3次:第1次于移栽后15d左右,當菊苗成活開始生長時,每667m2追施稀薄人畜糞水1 000kg,或尿素8~10kg對水澆施,以促進菊苗生長;第2次在植株開始分枝時,每667m2施入稍濃的人畜糞水1 500kg,或腐熟餅肥50kg對水澆施,以促多分枝;第3次在孕蕾前,每667m2追施較濃的人畜糞水2 000kg,或尿素10kg加過磷酸鈣25kg對水澆施,以促多孕蕾開花。貢菊主產(chǎn)區(qū)安徽歙縣藥農(nóng)說:菊花是“七死八活九開花”的作物。意指藥菊在7月份生長不旺盛,常因缺水而萎蔫;8月藥菊又開始旺盛生長了。因此,大量的速效肥料應在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施入,有利增產(chǎn)。此外,在孕蕾期噴施0.2%磷酸二氫鉀,能促進開花整齊,提高菊花產(chǎn)量和質(zhì)量。
3.3 摘心打頂 摘心、打頂可促進菊花多分枝、多孕蕾開花和主干生長粗壯。應于小滿前后、當苗株高20cm左右時進行第1次摘心,即選晴天摘去頂心1~2cm。以后每隔15d摘心1次,共3次。此外,對生長衰弱的植株,也應少摘心。
4 采收加工
4.1 釆收 霜降至立冬為采收適期。一般以管狀花(即花心)散開2/3時采收為宜。采菊花宜在晴天露水干后采收,不采露水花,否則容易腐爛、變質(zhì),加工后色遜,質(zhì)量差。一般667m2產(chǎn)干品100~150kg。
4.2 加工 菊花品種繁多、各地加工方法不一,現(xiàn)介紹3種傳統(tǒng)加工方法。(1)亳菊:在花盛開齊放、花瓣普遍潔白時連莖稈一起割取,然后扎成小把,倒掛在通風干燥處晾干。不能曝曬,否則香氣差。當晾到80%成干時,即可將花摘下,置薰房內(nèi)用硫黃薰蒸至白色。取出再薄攤晾曬1d,即可干燥。干后裝入木箱,內(nèi)襯牛皮紙防潮,一層亳菊一層白紙相間壓實貯藏。(2)滁菊:采后陰干。再用硫黃薰白,取出曬至60%干時,用竹篩將花頭篩成圓球形,曬至全干即成。曬時切忌用手翻動,只能用竹筷等輕輕翻曬。同樣須用防潮箱簍貯藏。(3)貢菊:先將菊花薄攤于竹床上,置烘房內(nèi)用無煙煤或木炭作燃料烘焙干燥。初烘時溫度控制在40~50℃之間。當?shù)?輪菊花烘至90%干時,再轉(zhuǎn)入溫度30~40℃,烘第2輪。當花色烘至象牙白時,即可將其從烘房內(nèi)取出,置通風干燥處晾至全干即成商品。此法加工菊花,清香而又甘甜?;ㄉr艷而又潔白,且揮發(fā)油損失甚少,較曬、熏、蒸等法加工質(zhì)量好,沒有硫化物污染,深受港澳及海外藥商和消費者的歡迎。貢菊花包裝亦很有講究:每0.5kg壓成寬15cm、長20cm、厚6cm的長方形“菊花磚”。再用幾層牛皮紙防潮包裝,裝入木箱或竹蔞內(nèi)。
參考文獻
[1]單雁芳.菊花日光溫室扦插栽培管理技術(shù)[J].內(nèi)蒙古林業(yè),2015(06):24-25.
[2]陶進科,李小勇,羅菊云,等.不同栽培方式對套種野菊花生長及產(chǎn)量的影響[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4(08):69-73.
[3]蔣宗合.菊花人工控制栽培技術(shù)[J].中國園藝文摘,2014(03):136-141.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