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
【摘 要】在中職語文實用文章教學中開展信息化教學,應創(chuàng)造多維情景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實用文章意境,讓學生在不同意境中感受不同的思想情懷;創(chuàng)建提問模式,加深學生對核心思想的理解感悟;創(chuàng)建互動活動模式,讓學生在互動情境中掌握實用文章的學習方法;創(chuàng)建學習樂園,培養(yǎng)學生勤讀書愛思考的好習慣。
【關鍵詞】中職語文 ?實用文章 ? 信息化技術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B-0037-02
掌握實用文章的寫作技能,是中職學生以后參加工作的必備技能。然而,中職語文實用文章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單調、局限、封閉,在照本宣科的教學中,令中職學生興趣欠缺,教師教學艱難。信息技術的融入,為中職語文實用文章教學打開了活潑生動、豐富有趣的局面。如何讓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實用文章教學中發(fā)揮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掌握實用文章寫作技能,將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一、創(chuàng)造多維情景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中職語文實用文章教學中,由于教學觀念傳統、內容比較枯燥、形式較為單一、資源匱乏等,語文老師的教學以“照本宣科”為主,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立體化、多維度去設定實用文章的教學模式,例如通過具體文章情景的畫面、視頻設定,讓中職學生感性認識其重要性,并且可以增設讀的環(huán)節(jié),增加實用文章的耳記功能。總的來說,可以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讀、視、圖等多種形式,設定實用文章情景。
1.聽讀模式。在課堂上播放中央廣播電臺的新聞,通過播音員不同的語氣、語調等,讓中職學生感受不同新聞的感情色彩,增強他們對新聞的直接感情色彩認知能力。
2.誦讀模式。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在融入認真誦讀的情景中,配合不同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朗誦出來,體會具體的文章的核心思想、語言魅力、嚴密邏輯,體會文章中所要表達的觀點和情感,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分析模式。在充分誦讀理解文章之后,再對文章進行分析、解讀,了解不同類型的實用文章的特征及寫法,總結規(guī)律,充分掌握寫作技巧,減小學習難度??偟膩碚f,就是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具體運用信息技術的相應部分,提高中職語文實用文章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建實用文章意境,讓學生在不同意境中感受不同的思想情懷
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手段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把圖像、文字、音樂進行動態(tài)處理,以多維角度傳送到學生的感覺器官當中。而這樣的技巧處理,減少了實用文章的枯燥性。例如,在公共事件報道的學習過程中,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現場報道為例,配上當時比賽的場景和現場記者聲情并茂的報道,創(chuàng)造濃郁的體育比賽現場報道,讓學生真正走進公共事件報道的世界,走進實用文章的真情實感當中。又如,災情報道類的實用文章,以“5.12”汶川大地震為寫作練習背景,首先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汶川大地震當時的情景,激發(fā)起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懷,并播放幾條知名記者的現場報道,讓學生全身心走進當時的情景中,文思泉涌,各抒情懷,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提高實用文章學習的感性驅動。
三、創(chuàng)建提問模式,讓學生加深對核心思想的理解感悟
老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抓住實用文章的特點、重點和疑難點,進行多層設問,讓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都做到完全消化,不留尾巴。并且,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增加趣味性和新穎度,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問題單一、方式死板的慣例,利用音樂、相聲、圖像、動畫等信息技術手段,做到問題設置的動態(tài)趣味性。另外,在創(chuàng)建提問模式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問題的設置必須結合學生的興趣、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多引入他們感興趣的元素,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提問模式預期的效果。
2.增加學生提問、討論及頭腦風暴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成為完整的動態(tài)過程,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
3.創(chuàng)造提問情境,注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點及面,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實用文章的重點、難點。
四、創(chuàng)建互動活動模式,讓學生在互動情境中掌握實用文章的學習方法
借助信息技術的龐大資源庫,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講臺交給學生,讓學生變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自主探索、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興趣和能力,使其形成自主學習習慣。例如,選擇某一知名媒體人,讓學生自助查詢他的相關資料,了解其主要代表作,對不同作品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特點、當時的社會背景等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同時,在文章朗讀環(huán)(下轉第39頁)(上接第37頁)節(jié),通過角色扮演、朗讀比賽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興趣愛好,并增加游戲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在解讀實用文章的過程中,設計實用文章大比拼游戲,讓學生集中精神,發(fā)現趣味和問題,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積極交流不同意見,借鑒他人看法,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理論體系。設置學習交流區(qū),實現師生隨時互動、生生隨時互動,不用面對面地交流,學生能夠更加舒暢地發(fā)表看法意見。例如,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設置不同的游戲,分別設置朗讀討論區(qū)、提問游戲區(qū)、知識點競賽區(qū),學生在不同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和志同道合的同學,更深度發(fā)掘學習潛力。同時,老師給予建議和指導,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幽默點評,多鼓勵和贊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五、創(chuàng)建學習樂園,培養(yǎng)學生勤讀書愛思考的好習慣
利用信息技術的資源優(yōu)勢,建成實用文章資源庫,以供學生閱讀,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實用文章教學過程中,設計經典實用文章閱讀、提交讀后感、制作PPT等內容,促使學生勤讀書愛思考。在實用文章推薦過程中,可以通過設計老師向學生推薦、學生之間相互推薦、讀后感交流分享等培養(yǎng)學生勤讀書愛思考的好習慣。在實用文章相互推薦環(huán)節(jié),對相同類型的實用文章在不同時期的代表作進行推薦、對以后工作中經常會用到的實用文章進行推薦、對知名人士撰寫的實用文章進行推薦、對相同主題的不同實用文章進行推薦。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學生先進行全面系統的閱讀,而后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類型文章進行深度學習,從而體會實用文章的魅力。因此,為了提高語文實用文章學習的有效性,激活語文實用文章的趣味性,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加積極發(fā)揮,應在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
總之,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語文教學,可以最大化增強教師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且,信息技術的引進能夠開闊中職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其積極主動的自學習慣和思考能力,最大化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具備優(yōu)秀的實用文章寫作技能。
【參考文獻】
[1]蔡明,王立英,張聰慧.語文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6-39
[2]侯器.語文信息化教學設計導論[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12
[3]閆寒冰.學習過程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高 雨(1980- ),女,廣西北海人,北海市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