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立 樊騰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文章分析了武術、佛教的形成與發(fā)展,并論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與相互影響。研究認為:中華武術與佛教文化歷經歲月的磨礪,二者之間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佛教的經典思想、倫理道德為武術技能的提高、武德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其唯心的思想對武術的發(fā)展也起到了消極的影響,武術則是以其獨特的實踐、修行方式傳承并演繹著佛教的經典理念與文化內涵。
【關鍵詞】武術;佛教;文化
中圖分類號:B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229-01
武術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武術的發(fā)展、演變受到我國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影響。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后,便落地生根,不斷與本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迥異于印度佛教的中國佛教,中國化佛教主要體現(xiàn)在其獨特的寺院武宗——禪宗,武術與佛教的經典結合成就了中國獨有的寺以拳顯,拳以寺存的少林寺。少林寺作為佛教的圣地,對武術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少林功夫則是通過自身獨有的方式影響著佛教的發(fā)展。
一、佛教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佛教在印度本土的發(fā)展概述
佛教在印度的發(fā)展經歷了三次重大變革:從質樸的原始佛教,一變而為嚴謹?shù)牟颗煞鸾?,再變而為恢弘的大乘佛教,終而變?yōu)樯衩氐拿艹朔鸾獭7鸾淘谟《冉洑v了艱難的創(chuàng)教、興盛、衰落甚至滅亡以及后期的復興。
公元前4世紀,由于對佛陀遺教特別是與僧團集體生活關系重大戒律上的解釋出現(xiàn)分歧導致統(tǒng)一的教團分裂為眾多的派別,這一時期稱為部派期,部派佛教在印度為時約500年左右,部派中最盛行的有大眾部、南方上座部、說一切有部、正量部、經量部五部。大乘佛教于公元1世紀中葉出現(xiàn),與遠離社會、遠離信眾、自我解脫的出家僧有所不同,大乘發(fā)普度眾生、利樂眾生之弘愿,以成就自覺覺他、功圓果滿的佛果為終極目標,大乘因而又稱菩薩乘、佛乘。公元七八世紀,佛教在印度本土開始衰落,這一時期佛教以系統(tǒng)組織化的咒語禮儀和神秘主義為特征形成了佛教的另一形態(tài)——密乘佛教。公元七世紀以來,伊斯蘭教開始向東方傳播,逐漸征服了佛教流行的一些地域,加上佛教反本土傳統(tǒng)信仰的性質,歷經七個多世紀的時間,除尼泊爾、錫金等地外,佛教終于在印度本土絕跡。19世紀末,伴隨著東方佛教復興運動的興起,各國佛教徒開始籌劃印度佛教的復興,在各國佛教徒的努力下加上印度政府的支持,佛教再次盛行于印度本土。
(二)中國佛教的發(fā)展概述
佛教于兩漢之際開始傳入中國,作為一種外來的宗教文化,他不斷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交融,與當?shù)氐囊恍┟耧L民俗相迎合,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傳入中國的佛教主要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特點與宗派。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公元七世紀中葉由大唐和印度傳入我國西藏并與當?shù)卦诮滔嗳诤?,其發(fā)展包含前弘階段和后弘階段,主要派別有:寧瑪派、噶當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等宗派,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內蒙古、甘肅、四川、云南等地。南傳佛教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它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滇南和滇西南的一些地區(qū),主要派別有:潤派、多列派、擺莊派,昨抵派等。漢傳佛教又稱漢語系佛教,它在我國南北朝時期開始形成學派,隋唐時期開始逐步興盛,它涵蓋了天臺宗、三論宗、法相宗、律宗、華嚴宗、密宗、凈土宗、禪宗八大宗派,幾乎遍布全國各地。
二、武術與佛教的淵源
(一)武術與佛教的關系概述
佛教、武術兩者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在佛教以禪修的思想指導武術訓練,而武術也化為一種特殊的佛教修行方式。從佛教的角度看,乃是意味著一種武術形式的佛教修行法門的出現(xiàn),而從武術的角度看,則是意味著一種佛教特色的以超級心理訓練為形式、以本能開發(fā)為宗旨的武術訓練方式的形成。
(二)武術對佛教的影響
佛教的修行是一種心理訓練的過程,是人們實現(xiàn)去除執(zhí)念、轉識成智、成就佛果的修煉之道。禪宗是佛教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后的新事物,是中國化了的佛教,它超脫印度佛教的一些高深理論,是修行者憑借自身體驗和悟性去領悟宇宙的永恒,這和中國武術的修行是相通的,中國武術的習練除了師傅的口傳身授以外更多的便是自身的體悟,佛教禪宗與武術的這種內在聯(lián)系促成了佛教禪宗以武術為佛道,以武術訓練為佛教修行,在武術中貫穿佛教修行的基本原則,并以佛教修行的思想理論來指導武術訓練的具體實施的禪武合一的思想。
(三)佛教對武術的影響
佛教哲學的基本點是唯心主義的思想體系,這就凸顯現(xiàn)出了佛教的神秘性,武術在其影響下,也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武術氣功誤入歧途,武、巫不分,破壞了武術的形象。武術的神秘性導致了拳種流派仙傳佛授的鼓吹,武術宗派的林立,各流派武術難以融合,嚴重阻礙了武術的發(fā)展。
三、結語
佛教與武術同屬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歷經數(shù)千年歲月的淘洗,不斷的交織與滲透,一方面,佛教的精神內涵、修行體系促進了武術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佛教神秘和消極的唯心思想將武術的發(fā)展引入了歧途。佛教以其深厚的理論滋潤了武術的技能,武術以其獨特的實踐方式完善了佛教的內涵。
參考文獻:
[1]田桂菊.鄴下寺院武術與少林武術文化起源研究的新進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08):26-18.
[2]鄭旭旭,袁鎮(zhèn)瀾.中日武術對佛學、佛教借鑒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