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記者從多個消息源獲悉,農產品價改或將繼續(xù)成為2015年“一號文件”的關注點,并且有望擴大試點范圍以及試點品種,具體價改方案有關部門正在研究。
中華糧網(wǎng)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向記者表示,國家臨儲政策使得最低收儲價高出市場價太多,從而脫離了真實的市場價格,因此必須改變目前農產品這種價格形成機制。
價改亟待加快
“持續(xù)多年的最低收購價和臨時儲存政策存在諸多問題,農產品價改勢在必行,但是能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現(xiàn)在還不好判斷?!倍嗉肄r產品經銷企業(yè)以及農產品生產企業(y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梳理我國農產品改革進程發(fā)現(xiàn),從2004年我國就全面啟動了糧食市場化改革思路。改革使得企業(yè)經營機制得到轉化,致力于解決了“老人、老賬、老糧”等體制問題;但是,在執(zhí)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之后,糧食市場化改革卻出現(xiàn)停滯,甚至是倒退。
其中最為直觀的體現(xiàn)在于:政府的收購價逐步代替了市場價格,原來的多渠道經營模式變成了單一的依靠中儲糧經營。
“由于政府收儲價高出合理市場價較多,使得一般的農產品企業(yè)擔心收購后虧損,不敢貿然入市收購,基本上都是中儲糧委托的定點企業(yè)在兜底收購,一般的企業(yè)只能為中儲糧打工代收,維持經營?!鞭r產品期貨從業(yè)人士張強向記者表示,這就使得大多數(shù)農產品經營企業(yè)不得不依靠中儲糧這棵大樹旱澇保收。
這種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價原本意圖是幫助農民“止損”,但實際執(zhí)行中,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價卻變成了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fā)點的“目標價格”。
根據(jù)統(tǒng)計,自2004年出臺政策性收儲以來,稻谷除2008、2010和2011年外,小麥除2011年外,玉米除2010年外,其余年度均啟動收儲;大豆、油菜籽已分別連續(xù)5年啟動收儲;棉花連續(xù)3年、食糖連續(xù)兩年啟動收儲。
在2013年,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每斤1.39元和1.12元,累計分別比2004年、2006年提高0.67元、93%和0.42元、60%;玉米、油菜籽累計分別提高60%和38%;大豆臨時儲備價至2013年累計提高24%。
這背后,截至2013年我國補給種糧農民的糧食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四補貼”已經達到1700億元,比2004年增加了10.72倍。
“看似最低收購價一直被視為保護農民收益的杠桿,然而,事實情況并非如此,國家在出臺保護價的同時,其他關聯(lián)產品價格也都紛紛上漲,使得農產品價格構成成本增加;因此,農民也沒有因為保護價而得到太多利益?!睆垙娭赋?。
因此,為了回歸市場定價原則,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必須與政府補貼脫鉤。2014年1月19日,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市場定價原則,逐步建立目標價格制度,并且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試點,最終理順價格構成機制,讓市場來決定價格。
“被”觀望的國際價格
“今年大豆和棉花取消了臨時收儲,但是為了保證生產者的利益以及我國的糧食安全,國家層面還設計目標價格制度?!蹦繕藘r格的引入正是這一輪農產品價格改革試點的突破口。
所謂目標價格制度,是指由政府設定農產品目標價格,當實際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則按差價補貼生產者。
其中,棉花的采價期為當年的9月至11月,大豆為當年的10月至次年3月份,這兩個采價期的棉花、大豆交易量分別可以達到全年銷售的85%、80%左右,基本上能夠代表試點地區(qū)的實際出售價格。
例如,2014年國家公布的大豆目標價格為4800元/噸,即每斤2.4元;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將來對應的市場價格低于4800元/噸,將補貼生產者,如果市場價格高于4800元/噸,那么就不予補貼。
因為大豆目標采價期截止到2015年3月份,所以直到現(xiàn)在對應的市場價格并沒有完全地體現(xiàn)出來。吉林省一位受訪的大豆經銷商向記者表示,今年的大豆市場不同于往年,因為沒有了收儲價指引,一般的經銷商都不敢大量收購或者干脆是用多少買多少。
本報記者采訪了吉林多個大豆種植戶?!翱赡苁切麄鞑坏轿?,對于目標價格制度大多數(shù)農戶還不是十分清楚?!奔值貐^(qū)一位姓段農戶向本報記者表示,自己今年種植大豆超過30畝,雖然已經出售,但是價格低于往年,每噸售價4300元,和吉林設定的大豆目標價格4800元/噸相差500元/噸,按理來說能夠得到補貼,但是由于自己4300元/噸的售糧價格并不代表與目標價格對應的市場價格,因此能不能得到補貼,現(xiàn)在看來還是個“未知數(shù)”。
假如4300元/噸設為吉林地區(qū)大豆市場價格,那么,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就有著500元/噸差價。根據(jù)本報記者調查獲得的消息顯示,在吉林地區(qū),畝產大豆大約在200公斤左右,經過換算,每種植一畝大豆就能獲得100元的政府補貼。
對此,該段姓農戶表示,如果每畝真能補貼到100元,那么大豆還可以繼續(xù)種植,但是每畝達不到100元政策補貼,那么,來年他就會考慮改種其他農作物。
張智先認為,在我國,土地基本上都承包到戶,至于土地上種植什么完全由農戶自己做主,如果大豆的市場價格過低,農戶又得不到補貼,農戶完全有可能改種其他經濟效益好的農作物。
“既然農產品價改已經開啟,自然會隨著試點的擴圍逐漸增加試點品種提交,對于大豆和棉花試點之后,會推出哪個品種?”張智先認為,可能是食糖或者油菜籽,至于涉及面更廣的玉米小麥或許會排在最后。
(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