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曉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作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边@就表明作文是以學生體驗為基礎,書寫自己的獨特感受,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運用“體驗”,發(fā)揮它的作用呢?
一、要認識到“體驗”的內(nèi)涵與外延
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學”和“活動—經(jīng)驗”課程,為“體驗”豐富了內(nèi)涵和外延,就是立足于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豐富寫作內(nèi)容著手,通過學科融合、情景再現(xiàn)、思維訓練、參與體驗等多角度、多渠道地開展作文教學的實踐活動,從中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寫作習慣,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進而發(fā)展學生智力,完善學生人格的一種作文教學模式。
二、構建“體驗”作文教學模式,積淀寫作素材
1.生活經(jīng)歷體驗作文
主要是將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生活經(jīng)歷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以生活經(jīng)歷、手工活動、繪畫、制作等為載體,在活動過程中觀察、體驗、想象,表達自己的做法、想法,激發(fā)孩子們的童真童趣,在口頭訓練的基礎上再通過書面語言表達出來,主要在初學作文的中年級段進行此類作文教學。如,四年級的《樹葉貼畫》一課,就是讓孩子們親身經(jīng)歷制作樹葉貼畫的基礎上,確定“從多角度細致觀察描述、大膽想象和激發(fā)審美情趣”的目標,通過“激發(fā)回憶,點燃交流熱情;指導表述,張揚表達個性;詳略得當,抓住重點描寫;感情流露,表達真情實感”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從“體驗”活動到語言文字表達的轉變。
2.智力競猜體驗作文
主要是將一些智力競猜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以智力競猜為載體,在參與競猜過程中感知、思考,體驗思考過程,感受成功與失敗,帶動孩子的情緒變化,在口頭訓練的基礎上進行體驗作文。如,《猜成謎》就是通過一幅幅畫面,將孩子引入一個個體驗情境中,通過孩子思考,交流思維過程和感想進行體驗作文訓練的一種模式。其中一個孩子寫道:……這時候,一串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的數(shù)字寶寶出現(xiàn)在屏幕上,他們有的揮舞著手,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有的張著大嘴笑著,好像有無限的樂趣要和我們分享;有的一臉調(diào)皮的樣子,好像故意逗我們樂似的……看到這些,同學們都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這會是什么成語呢?此時,我覺得大腦就像飛速旋轉的機器……就在我思索的時候,我的同桌田旭陽大聲地喊道“丟三落四”,等我們仔細一看,果然這些數(shù)字寶寶中沒有“3”和“4”兩個數(shù)字,我們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田旭陽頭一甩,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我心想,別高興得太早,接下來我一定比你猜得多、想得快。
3.群體游戲體驗作文
主要是通過群體參與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感受氛圍、觀察同伴的動作、神態(tài)等表現(xiàn),體驗在游戲不同階段的內(nèi)心感受,在探討交流中進行體驗作文。如,《一次拔河比賽》就是讓孩子們真實體驗拔河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其他學生的表現(xiàn),完成體驗作文訓練。
4.學科融合體驗作文
主要是以數(shù)學邏輯思考、科學實驗操作等學科融合為載體,在經(jīng)歷過程中進行觀察、猜想、驗證、探討,從而豐富見聞,學習科學知識,增強好奇心,在交流展示中進行體驗作文教學。如,結合科學實驗進行的體驗作文《水上漂針》就是運用了科學知識——液體張力進行的:先讓孩子想象一根針放在水上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激發(fā)學生興趣,然后讓孩子進行嘗試,產(chǎn)生疑問,最后通過科學知識揭示問題,形成反思。
三、形成“體驗”自覺,提升孩子綜合素質(zhì)
這些主體性、多維性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眼、耳、手、腦多種感官參與,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等多種能力,并極大地提升了孩子的興趣,形成“體驗”自覺,通過觀察,領悟到世界的多姿多彩;通過思考,感悟到人生的奧妙無窮,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誗編輯 謝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