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良
當前,學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評價方式過于單一、評價集中于教師一人,評價內(nèi)容很片面等。在科學教學過程中,這種評價的現(xiàn)象也大量存在,這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其弊端不言而喻。況且新編的科學學科在關注學生基本科學知識積累時,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探究等能力的發(fā)展,如果再用這種落后的評價方法去評價學生,那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因此需要轉化對學生的評價體系,那如何轉化,做到與時俱進呢?愚以為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一、評價方式由單一性向多樣化發(fā)展
以前的評價方式很簡單且很單一,就是一張試卷,學生考得好就是優(yōu)秀、考得差就是及格或不及格,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和成績都一律不管,最多平時再搞些單元小測驗、期中考試等,但歸根結底還是單純的書面考試,這種只把學習結果當“金元寶”的死記硬背式的應試教育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顯然已經(jīng)不再適應科學課程學科的改革與發(fā)展,與素質(zhì)教育也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多樣性的評價方式也就勢在必行了。
科學評價方式除了原有的書面測試以外,還可以包括教師的現(xiàn)場觀察、訪談、軼事記錄、專題作業(yè)、作品分析、評定量表等?,F(xiàn)在的科學教學評價在關注學習結果時,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那在評價學生學習過程中就需要大量運用到上述一些評價方式來系統(tǒng)、全面地考查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例如在學生做實驗時,就需要教師通過細心的觀察和有目的的談話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評價主體由施教者向多元化發(fā)展
在以往的學科教學評價中,評價人員的角色關系一直是:教師是評價者,學生是評價對象。評價活動一般都由教師提出,學生主要是聽從教師的安排,做好接受評價的準備。在這種評價活動中,由于評價的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只能處于被動應付的地位,很難發(fā)揮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因此,評價對他們的激勵作用也很難體現(xiàn)。
綜上所述,在不斷轉化了對學生的評價方法和手段后,教師才能更加理性、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才更能適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與時俱進,學生學習科學學科的積極性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師生教學相長的氛圍才會更加濃厚,科學的種子才能在學生心中迅速發(fā)芽、長大……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