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云存
猛于虎的小圈子
文/林云存
羊年春晚的一出相聲《圈子》在引來觀眾捧腹的同時,也引起了人們的思索。正像一首順口溜所云:“進班子沒有進圈子等于沒有進班子;進圈子沒有進班子等于進班子;進班子又進圈子等于班子中的班子;沒有進班子又沒有進圈子,想不開的是孫子,想得開的是老子?!?/p>
看看因涉腐而垮臺的周永康——“石油幫”;徐才厚——“軍旅圈”;令計劃——“西山會”,充分證明了小圈子的危害。順著上面的順口溜推測,當年一心想進這些圈子而沒有進的人,現(xiàn)在想想雖然有點后怕,但還有成了“老子”的幾分僥幸和成就感;對于一些本就沒有依權傍勢的人來說,自然會發(fā)出“做老實人好”的感嘆!
編者按:從前,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寫道“苛政猛于虎”。在官場,也有一種名為“小圈子”的東西,能使民主決策徒留于表,視黨紀國法形同虛設,讓公平正義蕩然無存,化身滋生腐敗的窩點,與“苛政”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要清除小圈子,必須認清其實質(zhì),不能全寄希望于干部的自律,關鍵在于制度的建設與落實。
“學得文武藝,售于帝王家?!鄙侔l(fā)財,光宗耀祖,一直是中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中國有著世界上規(guī)模最龐大的官僚體系,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而封建統(tǒng)治屬于“人治”,靠權謀和裙帶治理,政治缺乏透明性,隨意性大,皇帝、臣子彼此之間都缺乏信任感。為增強安全感,也為爭權奪利,官場到處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圈子。當然,古代官場的圈子不叫“宗派主義”,也不叫小圈子,而叫“朋黨”。早在“武王伐紂”的誓詞中,就有譴責商紂朋黨肆虐的內(nèi)容??鬃訉ε簏h造成的政治黑暗深惡痛絕,認為“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歐陽修在著名的《朋黨論》中寫道:“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今人多結(jié)朋黨,究其結(jié)黨之義,不過互相攀援,以求富貴耳。”清世祖順治對朋黨之害感觸尤深,在《清世祖實錄》中,他感慨道:“竊名譽,貪貨利,樹黨羽,肆排擠,以欺罔為固然,以奸佞為得計。用人行歧,顛倒混淆?!薄盎?qū)俟俳杳I媚,附勢趨炎;或上官恃權相迎,恐嚇要挾,彼此圖利,相煸成風,恬不知恥,以致下吏職業(yè)罔修,精神悉用于交結(jié)?!憋@然,朋黨只能算一個圈子,與現(xiàn)代的政黨相比,不具備政黨的基本要素。正如荀子所說,“朋黨比周,以環(huán)主圖私為務?!迸簏h既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又缺乏嚴密的組織,只是在互相傾軋、包庇、薦舉、朝會時,能夠發(fā)揮作用。
今日的官場小圈子,指的是黨的干部隊伍中以實現(xiàn)個人私利為目的,以各種名義結(jié)合在一起的小團伙,其本質(zhì)是公權與私利的結(jié)盟,是個人私欲膨脹的產(chǎn)物。通常是掌握實權的一些黨政官員或國企老總坐鎮(zhèn)圓心,趣味相投的官友、大款巨商占據(jù)圓面,秘書、司機、財務等辦事人員在圓的弧外線上擔任謀士。有時候圓周邊還有托兒、特殊關系戶等。往往都是以權力為紐帶,以休閑為媒介、以謀私為目的。或為了仕途順利,不斷升官,或為了發(fā)大財,或為了相互照應。一個個獨特的圈子,所形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人仿佛看到一個個縱橫交錯、五顏六色或圓或扁或方或說不上形狀的“圈子文化”在恣意地舞動,如風似雨儼霧,看不透,弄不明。
在形形色色的小圈子面前,個人是渺小的,在圈子與圈子之間游離,其命運如何,可想而知?!拔锔偺鞊?、適者生存”,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有人說,在官場加入了圈子,就找到了“組織”,就有了可以依靠的主子,從此就是“某某領導的人”了,就有了拜把子磕頭的地方,就有了搖尾乞憐表忠誠的“頭人”,安全感也有了,心里也踏實了,腰桿子也硬了。有些領導干部啥都不怕,就怕因進不了圈子,站錯了隊跟錯了人。
羽翼未豐的要入圈子,羽翼豐滿的不僅要入更高的圈子,還要建立自己的圈子?!耙怀熳右怀肌薄R粋€地方、一個單位的頭領換了,副職和中層也會進行相應調(diào)整。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就現(xiàn)實而言,一個領導要打開局面,建立威信,沒有自己的得力干將確實不行。于是乎,找兩個“左膀右臂”,培植“四大天王、八大金剛”的心腹,搞十幾個人來七八條槍的親信,再搜羅一批小兄弟,已經(jīng)成了潛規(guī)則,甚至是社會默許的領導手段了。有了一批“自己人”,指到哪打到哪,用起來自然是輕車熟路、如魚得水,從此一言九鼎,八面威風,無往而不勝了。
入“圈”也好,結(jié)“幫”也罷,雖心態(tài)各異,但目的無二,無非是為了從圈子里獲得更多的好處,達到權力的“利益共享”的目的。圈中人“抱團”似地互為一體,行動以圈子為依托,是非曲直全以圈子為準。有了圈子的庇護,有些人就變得有恃無恐,單獨不敢做的違法亂紀之事也就做了,不該給的好處也給了,不該占的利益也占了。為了規(guī)避風險,許多腐敗分子竭力控制自己的圈子,或者說精心打造這個圈子,只在核心圈子里活動,只接受核心圈子成員所托所求,走的是“隱蔽戰(zhàn)線”的路子,力求少而精。這樣才隱蔽性強,不會輕易被攻破和瓦解。
小圈子的實質(zhì)是分裂和謀私,劃圈為界,劃圈為戰(zhàn)一榮俱榮,“圈主”提拔,則雞犬升天一損俱損,“圈主”倒臺,則“拔出蘿卜帶出泥”“樹倒猢猻散”。
小圈子的實質(zhì)是分裂和謀私。劃圈為界,劃圈為戰(zhàn)。一榮俱榮,“圈主”提拔,則雞犬升天;一損俱損,“圈主”倒臺,則可能“拔出蘿卜帶出泥”“樹倒猢猻散”。小圈子的弊端在于只講小團結(jié),不講大團結(jié);只講圈內(nèi)的利益,不顧圈外的利益;只信任圈內(nèi)人,不信任圈外人。鄧小平1989年曾講過,“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領導干部中的小圈子是一種不正之風。大量的事實充分證明,小圈子是滋生歪風邪氣的溫床,是腐敗行為的滋生地和包容場,是毒害干部心靈、破壞黨的團結(jié)的腐蝕劑,其危害不容忽視。
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小圈子一旦形成,決策就會異常。重大問題不是真正實行民主決策,而是在圈子中先達成共識,少數(shù)人說了算,開會只是走過場,圈外人敢怒而不敢言,給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巨大損失。小圈子一旦形成,在選人用人上就很難公平公正。對德才兼?zhèn)涞母刹恳暥灰姡贿x自認為靠得住的圈子里的成員,這不但會給黨內(nèi)和諧帶來巨大傷害,還會敗壞干部隊伍的風氣。小圈子一旦形成,還會成為牟取非法利益的團伙。在個別領導干部的小圈子里,匪氣、霸氣、江湖義氣代替了黨紀國法和規(guī)章制度。從那些被查處的腐敗串案、窩案來看,被查處的領導干部大多是“圈中人”,平日里就沆瀣一氣,為一己私利而“榮辱與共”。
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的重要講話中嚴肅指出:“黨內(nèi)絕不允許搞團團伙伙、結(jié)黨營私、拉幫結(jié)派,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薄坝行└刹烤墼谝黄?,搞個同鄉(xiāng)會、同學會,一段時間聚一下,黃埔一期二期的這么論,看著好像漫無目的,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結(jié)交情誼,將來好互相提攜、互通款曲,這就不符合規(guī)矩了。這種聚會最好不要搞,這種飯最好不要吃。有的人只要是他工作過的地方,都利用手中的權力‘正正規(guī)規(guī)’地搞團團伙伙,全搞成他自己的領地,到處插手人事安排,關照自己圈子里的人,結(jié)果他們就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p>
小圈子是結(jié)黨營私、破壞社會公平正義的癌腫,它的危害有目共睹,但要徹底破除小圈子現(xiàn)象并非易事。人性如水,制度似渠。要清除小圈子,不能全寄希望于干部的自律,關鍵在于制度的建設與落實。首先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設步伐,推進民主決策,讓權力真正在陽光下運行,擺脫封建官場陳舊文化影響,提升政治文明水平,形成民主、公正、透明、清新的政治氣象。
再次是要全力推進依法治國方略,改進執(zhí)政方式和領導方法,要倡導依法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領導干部要注意提高依法管理社會能力,不能靠權謀、道術來管理,而要下決心掌握管理藝術和技能,增強領導人格魅力。同時,嚴格規(guī)范選人用人的程序,加快選人用人體制的改革和完善,逐步推行差額選舉,注重民意,公開選人,改變由少數(shù)人在少數(shù)人中選人、干部任命由少數(shù)甚至個別領導說了算的現(xiàn)狀,從制度上打破人身依附。然而,要確保上述措施的順利執(zhí)行,就必須要保障強化監(jiān)督,嚴明法紀。加大對黨員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力度,規(guī)范干部異地交流和崗位交流的制度化;嚴格執(zhí)行黨紀國法,堅持依法辦事,防止由少數(shù)人說了算,使少數(shù)別有用心的人不能得逞,使小圈子失去存在的價值,徹底清除滋生小圈子的環(huán)境和條件。
(作者系上海市紀委正局級紀檢專員)
編輯:施楊 shiyang09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