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遜 王婷
在倫敦東北部的Stock Newington,有一家叫做“ROUGE”的設計小鋪,店主是來自中國的獨立設計師楊蕾(Lei Yang),她是一名70后的北京大妞。20歲時,她來到英國倫敦從事古董及藝術品交易,幾年后因為對藝術和設計天然的熱愛,選擇進入金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學習服裝設計。畢業(yè)后,楊蕾通過幾次旅行受到東方藝術的啟發(fā),在兄長的鼓勵下,于2005年創(chuàng)辦了家居藝術品牌“ROUGE”,并取了一個中文名字:“赤宏”。
她將自己對設計與旅行的熱愛灌注到這一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商店中,為倫敦帶來中國、蒙古、日本、泰國、越南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的手工藝產(chǎn)品。這些來自東方的家具、紡織品、陶瓷、珠寶、藝術品以及各種難以描述的小物,讓Rouge通過小步前行的實踐成為讓東方設計與中國制造的精品走向世界的一道“任意門”。
藝術與生活:倫敦的春節(jié)剪紙工作坊
2015年的春節(jié),楊蕾應景地在ROUGE舉辦了一次剪紙工作坊活動,來慶祝羊年春節(jié),在她邀請來的一位精通剪紙的朋友指導下,8位不同膚色、發(fā)色,年齡也頗為懸殊的參與者完成了可能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幅中國剪紙作品。羊、雙龍、紅雙喜、鶴,古老的手藝和文化元素,通過色彩和圖案鮮艷活潑的現(xiàn)代材料和形式,就這樣在異國煥發(fā)了新生。像這樣不同主題的工作坊,是ROUGE的一個傳統(tǒng)項目。楊蕾說:“讓大家來學習一些傳統(tǒng)手工技藝,感受手工制作的樂趣,引導他們?nèi)ニ伎技毿『推椒驳氖挛锂斨刑N含的巨大能量?!?/p>
無論是工作坊,或者用攝影和攝像的方式記錄下傳統(tǒng)工藝制作流程,讓人們能看到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這些努力源自于楊蕾血液中流淌的那份對藝術的熱愛。“從小我就能感受到自己對于色彩、形狀、質(zhì)感等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并從中體會到趣味和快樂?!边x擇學習服裝設計,而并非繪畫、雕塑這樣的純藝術,已經(jīng)可以說明楊蕾在藝術上的觀點,那就是更相信藝術是融入在生活之中而并非只是懸掛于高墻之上的。
盡管每年都在畫廊和藝術展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有許多繪畫的朋友,也會購買他們的作品,但楊蕾最希望成為一個生活的藝術家。她說:“我想要看到我的藝術觀念、美學觀念,從日常生活之中體現(xiàn)出來——從每天的吃穿用度當中;從一件觸手能及的日常用具當中;從每日入睡和醒來的空間當中。我沉迷于一個手工陶瓷杯子細膩豐富的釉質(zhì),一匹織物上絲線細密精巧排列后搭建出來的色塊,一件修復后的老家具上面新油漆與舊圖案產(chǎn)生的化學作用般奇妙的美感……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也能夠體會到我所體會到的這一切,看到日常事物中隱藏的美好?!?/p>
楊蕾最希望成為一個生活的藝術家。她說:“我想要看到我的藝術觀念、美學觀念,從日常生活之中體現(xiàn)出來——從每天的吃穿用度當中;從一件觸手能及的日常用具當中;從每日入睡和醒來的空間當中?!痹谶@組作品中她使用古董家具與現(xiàn)代家居裝飾品設計的中國風家居陳列,通過不同的色彩搭配呈現(xiàn)出充滿畫面感、和而不同的藝術效果。
熱愛傳統(tǒng)手工藝的楊蕾經(jīng)常在ROUGE舉辦手工作坊活動(Workshop),并加以紀錄,力圖將手工藝之美和手作的快樂傳遞給更多人。
最近舉辦的三次Workshop分別是倫敦設計周期間的日本折紙與禮物包裝、圣誕節(jié)時的圣誕星制作,以及前文提及的中國春節(jié)剪紙。去年是ROUGE首次參與到倫敦設計周,楊蕾說自己一直對設計周非常欣賞和向往,沒想到第一次申請參加就得以成功。第一次設計周體驗,楊蕾受到自己在日本參加朋友的傳統(tǒng)婚禮的啟發(fā),將婚禮上的日式的禮金紅包(祝儀袋)帶到倫敦展示給觀眾,并教授日本折紙和禮物包裝工藝。
藝術與民族美學 ROUGE和大屋陶瓷的故事
楊蕾曾開玩笑地說,她的商店就是一件藝術館,而她是這里的館長和策展人。因為有時候她覺得自己的工作跟策展人很相似,走遍世界各地去尋找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然后精心地將它們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每個藝術館都有自己的主題,ROUGE也不例外,它著重展現(xiàn)的是各民族的傳統(tǒng)工藝、美學與現(xiàn)代生活的融合。
楊蕾一直對民族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圖案色彩等非常著迷,在她學習服裝設計的時候,為了完成畢業(yè)作品,只身去了蒙古,學習蒙古傳統(tǒng)服裝獨特的裁剪和縫紉技法,然后將它融合到自己的設計當中。在那之后楊蕾深深感覺到自己并不滿足于只在服裝設計上實現(xiàn)想法,她希望將它延伸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而ROUGE就成為了這樣的一個載體。因此在她選擇合作的藝術家的時候,也會傾向于選擇有共同理念的。
最近,楊蕾正為第二次參加倫敦設計周做準備。去年首次參與到倫敦設計周時,楊蕾受到自己在日本參加傳統(tǒng)婚禮的啟發(fā),將日式的禮金紅包和禮品包裝帶到倫敦展示給觀眾。今年楊蕾則計劃與自己的合作伙伴景德鎮(zhèn)“大屋陶瓷”將中國陶瓷設計在倫敦設計周上展示給全球的觀眾。
與大屋陶瓷的合作有一定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多年來,楊蕾一直想到景德鎮(zhèn)去看一看,但一直沒能成行。2014年,楊蕾的一個好朋友到景德鎮(zhèn)參觀之后再次向她強烈推薦,并特別提及大屋陶瓷,終于促成了楊蕾的景德鎮(zhèn)之行。而這一次造訪中,楊蕾與大屋陶瓷的店主——一個性格非常開朗活潑的內(nèi)蒙女孩兒一見如故。
在景德鎮(zhèn)的大屋陶瓷,他們在中國傳統(tǒng)陶瓷器形的基礎上進行了傳承和改良,在他們的陶瓷作品上能看到古典與現(xiàn)代的、古典與實用性的巧妙結合,出色的畫工和用色更加讓熱愛民族工藝的楊蕾對大屋陶瓷的作品一見傾心。在首批定制一些陶瓷坐墩和花瓶后,楊蕾很快決定與他們合作一個系列作品,將ROUGE的品牌更強烈地融合進去,并將在今年的倫敦設計周上推出。
這種設計師品牌與民族手工藝間的互動與合作,在今天不僅是民族美學和傳統(tǒng)工藝獲取現(xiàn)代設計精神的新方法,通過設計師來溝通藝術和商業(yè),更為優(yōu)秀的中國設計制造精品市場化運作另辟蹊徑。
藝術與商業(yè) 會安手工燈籠如何走進英國家庭
藝術是很浪漫的事,而經(jīng)商是很現(xiàn)實的。“ROUGE首先是一間商店,人們不會要求一幅畫有實用功能,但人們會這樣要求一個杯子、一個柜子、一盞燈。如何去解決這種矛盾,對我而言就是如何讓傳統(tǒng)的技法和美學在現(xiàn)代生活中找到立足點?!睏罾偃缡钦f。
一件為大眾設計的產(chǎn)品,首先是解決實用功能性的問題。在ROUGE里你能看到越南會安的手工燈籠,楊蕾在會安參觀了這些燈籠的作坊,并花時間學習了怎么去制作它們,但將它們帶回英國銷售并不止于此,要讓這種手工燈籠能為英國消費者接受,走進英國家庭,就需要根據(jù)英國這邊的生活情況進行調(diào)整。比如燈籠口的大小要能塞得進這邊的燈泡,所用的布料的耐熱度、透光度等等都要適合現(xiàn)代家居,所用插頭要符合英國要求的安全標準,甚至燈籠的形狀、大小、色彩都由楊蕾在考量了英國人的審美和居家要求之后進行了調(diào)節(jié)。技藝仍是會安燈籠的傳統(tǒng)技藝,但燈籠是在英國現(xiàn)代生活中能非常方便使用的燈籠。
許多傳統(tǒng)技巧工藝,正是因為在現(xiàn)代生活中缺乏實用性而被淘汰,楊蕾為它們感到非??上?。比如燈籠,若只是外形漂亮,但使用起來極不方便,電壓不合適,插頭不合適,布料不耐熱不能長時間照明,那人們根本不會將它買回家使用,更別提什么去想象身著奧黛的會安女子用芊芊玉手制作燈籠的美好了。
對于ROUGE來說,還遇到了解決審美差異性的問題。因為傳統(tǒng)的民族美學大部分艷麗生動,這也是楊蕾個人的審美偏好,ROUGE里盡是鮮艷的色彩、繽紛的印花和張揚的圖案,但這與傳統(tǒng)的英國審美可以說大相徑庭。楊蕾遇到許多顧客表示自己家的裝修風格和ROUGE的商品反差很大,不知道如何在家居中使用這些器物。于是楊蕾和一些攝影師合作,尋找一些英國朋友或者顧客的家作為拍攝地點,將ROUGE的商品融入傳統(tǒng)英式家居和簡約的現(xiàn)代家居,拍出來的照片既是商品圖冊,更是一種教學。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居所美麗溫暖、充滿故事、充滿趣味,通過一張張家居陳設照的審美示范,楊蕾讓大家看到ROUGE里這些充滿民族色彩、異域風情和手工故事的物品會給他們的家、他們的生活帶來點睛之筆。
熱愛與傳承 一個重塑“中國制造”的起點
長期旅居海外,以及經(jīng)營Rouge過程中的經(jīng)歷,對于“中國制造”在西方社會是怎樣的一種形象,楊蕾頗有感觸。她深刻體會到在西方社會中,大家對中國制造的感覺大多數(shù)停留在工廠的流水線上,所謂的制造更多的是加工,而沒有太多的設計感、原創(chuàng)感,也沒有太多的情感和故事融入其中。
隨性的楊蕾一開始對此也并不以為意,但是隨著她多次在國內(nèi)旅行和探索的過程之中,看到許多國內(nèi)的手藝人在為傳承民族技藝而努力,看到許多的藝術家在為自己的藝術作品在奮斗,他們的熱情和堅持讓人感動也讓人羨慕。楊蕾熱愛他們的作品,同時也逐漸意識到這些作品才是中國制造的真正含義。而對于西方所理解的“中國制造”,楊蕾逐步萌發(fā)了“希望自己能做一些努力來改變這樣的看法”的想法。
正是這樣小小民族責任感的萌芽,讓楊蕾以ROUGE為陣地,開始和國內(nèi)的藝術家和手工藝人合作,通過設計以及制造上的相互溝通、配合,并且拍攝記錄ROUGE商品誕生的故事,讓越來越多的人能看到他們的作品、聽到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故事。這就是ROUGE,一個中國設計的小小平臺,立足于倫敦向全世界傳遞源自中國的設計之美。
關于ROUGE,還有一些我們想知道的……
Q:流行色 A:楊蕾
Q:ROUGE的名字應該是來自法語的“紅色”?為什么選擇了這個名字?
A:Rouge的確是法語“紅色”的意思,我們還有一個中文名字叫“赤宏”,是我哥哥取的。“赤”是紅的意思, “宏”和紅同音,又有宏偉的意思。至此你應該看出來我非常喜歡紅色。我覺得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一抹紅色。在我心里,這個顏色不但是東方的代表色,還具有許多美好的特質(zhì)——熱情、溫暖、生命力、愛……這些都是我最熱愛的品質(zhì),也是我希望人們能在這里感受到的品質(zhì)。而之所以用法語ROUGE,是因為法語的發(fā)音比英文RED更浪漫,更有女性的柔美,就像法國老電影帶給人的感覺。
Q:與現(xiàn)在很多崇尚極簡的無彩色或者低彩度設計不同,Rouge的絕大部分商品都有著鮮艷、活潑的色彩和圖案,這種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A:與其說這樣的風格是逐漸形成的,不如說這是最初ROUGE在創(chuàng)立之時就確定了的,這是我基于自己的品位和審美做出的一個決定,從ROUGE誕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生命。當然隨著時間,隨著她的成長,這種鮮艷多彩的風格變得更加的豐富,更加的多元化。
Q:ROUGE已經(jīng)走過了十年,從你的角度看,ROUGE通過商店、工作坊和設計展等等這些多樣化的途徑,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
A:我覺得最大的影響就是吸引了世界各地許多不同群體、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們來到ROUGE這個小集體里,有的人只出現(xiàn)過一次,有的人時常伴隨在我們左右,有的人穿過一條馬路來到這里,有的人跨越大洲和大洋來到這里,每個人都在ROUGE里加入了一部分的自己,每個人也都帶走了一部分的ROUGE,大家在ROUGE里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分享對藝術和美的理解……對我而言這是非常美好也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另外一方面就是我覺得ROUGE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一部分人對“中國制造”的看法,這也是我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情,希望大家能看到越來越多中國的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的作品,了解到中國當代的設計水平,雖然ROUGE只是一個小小的平臺,我還是為所能做到的一切感到驕傲。
Q:一路走來,ROUGE為你的生活和理念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A:這個問題其實很難用幾句話說清楚,因為大大小小的改變實在是太多了。我覺得最主要的一點是我這些年跟著ROUGE在一起成長,我們共同經(jīng)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撐過了許多的難關,也收獲了許多的感動。我是一個很外向的,ROUGE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朋友,讓我的生活比以前更充實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