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彤
旅行的意義,就是在前行的腳步中積累著自己人生的閱歷,讓在每一處留下的足跡都成為最難忘的回憶。當我們沉浸在如詩如畫的秀麗山水時,內(nèi)心的感動與激蕩的感情才是驅(qū)使我們不斷踏上新的人生旅途的原動力。我愿意記錄自己旅途中的小事,因為文字的留存是永恒的,它不包括心血來潮。或許在許多年之后,再次翻閱自己的所寫所記,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動。我對于旅行的記憶是存在于某些瞬間的,當在翻山越嶺的時候,留在耳蝸中的是呼嘯而過的疾風。那些美好的瞬間往往比流水的過程更令人沉醉,在腦海中定格,渲染潤色,筆墨勾勒。
記憶中的這次旅行,伴隨著汽笛的飛鳴與清晨的霧氣,從車窗外鉆進來的是青草與牲畜的氣息,夾雜著斑駁的光線傾倒在鐵皮車廂里。懸崖列車,顧名思義,行走在危崖之間,聽起來帶著科幻的色彩,但它確確實實存在于我們這個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之間。
小火車佇立于瑞士琉森的皮拉圖斯山,由48°的斜坡上建立的軌道載滿游客開往山頂,沿途均為高山植被。姍姍來遲的我們登上了最后一節(jié)車廂,四面開闊的車窗,僅用一層玻璃隔絕了我們與窗外的一切。伴隨著車門的關閉,小火車開始邁動緩慢的步伐。作為一輛齒輪火車,它的動靜的確不小。齒輪相互嚙合向著山頂攀登,棱角分明的軌道建設一如瑞士人的精益求精。瑞士作為世界上規(guī)矩第一多的國家,并沒有把所有的法律法規(guī)束縛在人民身上,而是把規(guī)則作為了生活中的一把戒尺,用嚴苛的態(tài)度對待關乎人民利益的生產(chǎn)與建設。
伴隨著齒輪的不斷運行,小火車如同一位不緊不慢的老人家,步伐穩(wěn)健地載著我們朝山上駛?cè)?。一步一個腳印,速度雖不夠迅猛,但卻給人以安全感。正因為這樣舒緩的節(jié)奏,我們可以愜意地欣賞窗外的景色,看著一棵棵參天大樹從身旁掠過,斑駁的樹影映在身上。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火車愈行愈快,原本清晰可見的植被也變成了迅速移動著的綠色的模糊物體。
忽然,火車底部傳來被抽空的聲音,我感覺身子傾斜了一下,齒輪間相互摩擦的聲音小了很多。我大著膽子把頭抵在窗戶上,側(cè)眼朝著底下看去。只見小火車的三分之一已經(jīng)懸空,底下是萬丈深淵,被霧氣籠罩著深不見底。有膽小的游客不禁倒吸幾口涼氣,干脆扭頭不看,我卻沉浸在凌空于大地之上的快感當中。雖然腳下仍踩著車廂的地面,可心卻感覺已經(jīng)飛出了窗外,火車行進時的風吹進來,仿佛給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凈土上迎風飛翔。
就在這時,一陣“叮當叮當”的聲音響了起來,如同少女銀鈴般的笑聲,不絕于耳。我饒有興趣地向窗外望去,原本白霧環(huán)繞的大地被一陣蒙蒙細雨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眼前的景物漸漸趨于清晰:幾只泥土色的黃牛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大片的草地上,黃牛粗壯的脖子上都掛著一個充滿童趣的巨大鈴鐺。一位胡須花白的老爺爺坐在遠處的樹樁上,朝著經(jīng)過的小火車招手示意著,口中哼著不知名的曲調(diào)。黃牛依舊從容不迫地咀嚼著青草,我們卻已經(jīng)漸漸遠去,向山頂繼續(xù)前行。
一段隧道擋住了我眺望遠方的視野,黑暗過后,是一道耀眼的強光。它穿透厚重的云層,點亮了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那就是瑞士琉森的母親湖——琉森湖。不規(guī)則的湖面波瀾不驚,它在陽光與小雨的點綴下顯得格外動人,湖面忽暗忽明,帶給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感。正應了蘇軾的一句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異域的土地,卻也能帶給人相同的震撼。
不知不覺中,短暫的旅途結(jié)束了,我再次凝望著小火車。它紅色的鐵皮車廂看上去銹跡斑斑,但卻帶給了我一段難忘的旅程。一路顛簸并未讓我感到絲毫的疲憊,沿途的風景已經(jīng)洗刷了我所有的倦意。
感受過程,收獲震撼。在短暫的沉醉之后留在心里的是最美好的回憶,永遠地在心中蕩漾,這才是旅行的真諦。所以,朋友,別停下來,踏上新的旅途吧。收獲感動,收獲閱歷,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