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laday
在此之前,基本沒有了解過印度尼西亞,也從未有遠赴異域感受當?shù)仫L土人情的渴望。對于印尼,大多數(shù)中國人印象中應(yīng)該還停留在早年的反華及近年來熱門的巴厘島,我當然也不例外。今年,因為一個契機,讓我對遙遠國度的風土人情有了前所有未有的探索與了解的欲望。于是,不同尋常的印尼之旅,正式成為必走不可的篤定之約。
風情:土著文化開山節(jié)
印尼每年一度的開山節(jié),各部落所派代表皆盛裝出席,呈現(xiàn)最完整的原始部落文化。據(jù)介紹,當?shù)赜胁煌牟柯淙朔N,大體上分為達尼人(Dani)、亞力人(Yali)和拉尼人(Lani)等,若細分就有十幾種。達尼人、亞力人和拉尼人很類似,差別不大,他們屬于棕色人種密克羅尼西亞人。由于長期與世隔絕,這些部落以往都是獵頭族,即食人部落,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關(guān)于他們吃人的駭人消息還時有耳聞。在部落法則里,殺死敵對部落并剝其皮啖其肉,是部落至高無上的榮耀。當然,隨著社會的現(xiàn)代化、國家法律的制約,這幾個部落已經(jīng)逐漸遠離了吃人生涯。
他們居住的地域很廣,我們所遇到的大多數(shù)的達尼人、拉尼人,以及一些異族部落人員至今仍住在20米高的樹屋里。這里的男人都是赤身裸體,僅在陰莖上套上一個葫蘆,從其葫蘆的大小長短以及服飾差異可分辨出不同的族群;而女人一般無上裝,穿著由細小念珠圈匝做成的短裙擺。
開山節(jié),其實就是各部落聯(lián)合參與的“狂歡節(jié)”與“技藝節(jié)”,表演傳統(tǒng)的生活場景:豬宴、戰(zhàn)斗、跳舞、磚木取火、手工藝、勞作,同時展示各部落的裝飾,以及為家人祈福的方式等等。他們渾身黝黑結(jié)實的身體、隨意點綴的白色圓點或小花圖案、色彩斑斕的羽毛頭飾、插在鼻孔的霸氣小“牛角”、在手上緊緊攥著的“長矛”,無不濃重地展示出原始部落的種種獨特美感。置身現(xiàn)場,遠離現(xiàn)代文明,回歸原始質(zhì)樸,我靜靜地感受著,感受著遠古文明帶來的原始神秘與情感沖擊。
美食:特色地灶燜天豬
一頭豬從出生到長成100公斤需要多長時間呢?在中國,養(yǎng)豬場給出的答案很可能是只要3至5個月!而在世界第二大島幾內(nèi)亞島的西側(cè),即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中部的巴里姆山谷(Baliem Valley),他們放養(yǎng)式的游牧喂養(yǎng),足足需要3年!因為這些部落基本只種植甜薯食,近些年才種植玉米與蔬菜,食物結(jié)構(gòu)單一、緊缺,沒有形成較為高級的農(nóng)耕文化,如何有多余的食物喂養(yǎng)讓豬爆炸式短期迅速生長?經(jīng)過漫長三年野生放養(yǎng)成長起來的豬,味道當然極其美味,對長期缺乏肉食的部落來說異常珍貴。珍貴到什么程度?豬已經(jīng)成為婚嫁的重要“聘禮”,例如幾頭豬就可換取女人成為妻子,如果妻子想離婚,賠償同樣數(shù)目的豬就可以恢復自由身。
因此,殺豬,在部落也是重要的大事,也是重要的節(jié)目之一。他們獨特的烹飪方法簡而言之就是“地灶燜天豬”,先在地上挖坑,形成一個地灶,地灶的大小跟要燜的食物多少有關(guān),一般的地灶是給一個村子(大約20-30人)的食量準備的,5個村子的聯(lián)合集會也就需要5個地灶。如果是一家人的地灶,就會小很多。比較特別的是,他們用石頭燜豬。一般情況下,提前一晚搭好木架子,擱上石頭,第二早上就放火燒,讓石頭充分受熱。燒石頭彌漫起來的煙霧夸張一點形容,就是遮天蔽日了。
殺豬前,全村老少圍在一起不停地轉(zhuǎn)圈奔跑,似乎在表達熱烈的歡慶之情。隨后,一個女人抱著一只豬交給兩個男人,一個年長的男人(可能是族長)拿弓箭射向豬,隨后拔出箭,豬落地后滿地跑,血流如注。最后把豬放在已經(jīng)準備好的木頭架上,用火燒掉豬毛,男人們徒手去毛,女人和孩子們添柴火添石塊,繼續(xù)燒,濃煙成柱。男人們把去毛的豬搬到另外一邊,鋪在地上的芭蕉葉上,開始進行開腔分片。石塊添滿了木頭架子,火繼續(xù)燒著,同時又在另外一邊挖坑,青草鋪在坑底,把滾燙的石塊鋪開,鋪上各種食用植物葉子以及紅薯,然后再鋪上燒熱的石頭,再一層葉子紅薯,最后鋪上分片好的豬肉,再鋪上葉子和草。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他們開始扒開草和石塊,取出豬肉和紅薯,以及可食用的各種葉子,男人和女人們各自坐在一起,并圍成了圈,開始津津有味地享用食物。
對于簡單的一道豬肉,在舌尖上的中國,也許可以有N種方式進行“花式烹飪”,用來滿足人們要求不斷提升的味蕾觸覺。在原始部落,他們耗時兩天,以純天然的材料,在濃煙繚繞、有可能被石頭燙傷的艱難環(huán)境下,僅以鹽巴作為調(diào)料,利用團體的力量完成屬于自己的天然佳肴。他們煮出來的味道,是現(xiàn)代文明最厲害的廚師都無法烹飪出來的。
人文:原始淳樸的交流
微笑與善意是一種讓人心弦觸動的溫暖力量,尤其是在陌生的國度,面對陌生的人群。在行走過程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當?shù)鼐用?。他們一直在閉塞的部落,對外面的世界也有著美好憧憬與探索的求知欲望。旅客理所當然成為他們眼中的“天外飛客”,是繽紛外界的連接者。他們樂于與陌生的游客接觸、交流。記得在途中稍事休整時,我們帶著照相機、手機出門,想捕捉一些特殊鏡頭下的特色回憶。剛剛進入那片山坡,一群孩子聞聲而動,帶著好奇、帶著善意,融入我們。于是,各種姿態(tài),各種鬼臉,各種歡樂,伴隨著笑聲,我們肆意拍攝……遠處還有一群孩子在打排球,他們說什么,我也調(diào)皮地學舌跟著說,于是他們更大聲地說話,我也故意跟著大聲地說,不標準的發(fā)音、笨拙難掩的神情也都逗樂了他們。而我,也被他們天真無邪、爛漫純真的笑容所感染。我們雖然聽不懂對方的語言,但是自始至終傳遞了至真至誠的原始單純,從而碰撞出彼此最簡單的歡樂。是的,快樂很簡單,也許就源于完全無法語言交流下傳遞的一顰一笑一動作。
當?shù)氐姆孔雍苡幸馑?,明明有大門,但非要用木頭攔起來,只開個小門,爬欄桿過去,我觀察了一下,幾乎家家戶戶如此。比較特別的是,院墻上也設(shè)有欄桿,可以爬進去,大門形同虛設(shè)。我們貪好玩,曾爬欄桿進入其中一家,院子挺大,他們穿著傳統(tǒng)服飾,人員眾多。見到生人,孩子們一點都不膽怯,反而非常熱情,主動圍過來與我們一起跳繩、做游戲。在那一刻,其實語言已經(jīng)不重要,我們用身體語言、用清脆的笑聲,彼此信任地靠近,很快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陣陣笑聲長久地回蕩在原始部落深處。
我們臨走時,當?shù)匦∨笥褌円蔡匾馑土艘宦?。他們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在原始部落廣袤天地隨意穿梭,而他們的父母從不擔心他們會丟失。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感受到孩子真摯的情感。直至走到另一個村子,孩子們才不舍地與我們告別,我們也揮手依依惜別。直至走遠了,我回頭還能見到他們站在原地用力地揮手。再回頭,他們成為視線中模糊的小點……
旅行中,除了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最重要的一環(huán)也莫過于融入當?shù)厝ψ?,感受他們,形成對當?shù)氐囊粋€整體的文化融合。這里的孩子,讓我更感受到原始部落的純真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