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若虹
摘 要: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一年級教學的難點,本文嘗試通過微技能研究的方式來探尋更有效的拼音教學策略,從找準小學拼音難教難學問題的核心點,把握學生學習活動的興奮點,在問題核心點與學生學習活動興奮點之間尋求有效教學的切入點三個方面進行一些探究。
關鍵詞:拼音 教學 切入點
一年級學生一入學,尚未適應小學生活,建立起常規(guī),學習的內容卻是最為枯燥抽象的拼音字母,這對于孩子們學方塊字來說,簡直是個下馬威。所有教過一年級語文的教師都有同樣的感受:教學拼音這一段時間最難熬,花時不少,效果不好。拼音教學成了一年級師生食之無味的一塊“硬骨頭”。
如何把漢語拼音這“硬骨頭”燉成一鍋營養(yǎng)又美味的“拼音湯”,讓一年級的孩子們從愛上拼音到愛上語文。筆者以此為突破口,嘗試通過微技能研究的方式來探尋更有效的拼音教學策略。在一個多月的實踐中,找到了提升小學一年級拼音教學實效的三要點:首先要找準小學拼音難教難學問題的核心點;其次要把握學生學習活動的興奮點;再次就是在問題核心點與學生學習活動興奮點之間尋求有效教學的切入點。
一、找準拼音教學問題的核心點
拼音難教難學,問題的核心點在哪?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一是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與孩子的接受能力之間存在較大落差。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就要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來組織教學。二是有些教師往往不能準確地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了應考而拔高要求,加重了學生負擔,在死記硬背和大量書面練習中逐漸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此,我們先要認真研讀課標,做到心中有標,我們就可以有底氣不為應考而教拼音。
二、把握學生學習活動的興奮點
心中有標之后是眼中有人。怎樣能讓這些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項學習語文的工具呢?筆者查閱了大量有關一年級孩子學習心理特點的資料,還有一些教師的拼音教學相關的論文論著。最后,選擇在教學中采取兩個策略:一是適當提供具體的形象,加強學生對字母或讀音的形象記憶;二是采取各種方式,開展各種活動,投其所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快樂學拼音。
隨著對教材與學生的了解,筆者心里逐漸建立起一個解決問題的框架,要給這鍋拼音湯添些孩子們喜歡的“作料”,讓它味美香濃,開發(fā)一個全新的拼音課程的想法在腦海浮現(xiàn)。
三、在問題核心點與學生興奮點之間尋求有效教學的切入點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針對抽象的教學內容,筆者設想突破核心問題的切入點應該是以游戲、故事、直觀的形象激發(fā)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讓拼音有趣起來;讓拼音教學更具挑戰(zhàn)性,使學生的主動性得以充分地調動起來;使學習更具整體性,讓學生的記憶更具有意義;打通生活與學習的鴻溝,讓拼音有用起來。就在這樣的設想中,我和孩子們一起上路,開始了尋找拼音國的旅程,編織出一個個美麗的屬于我們自己的故事。
1.讓拼音有趣起來,以故事激發(fā)學生興趣
探險尋寶故事是孩子的最愛。以“尋找拼音國”為主題開發(fā)一個拼音課程的想法在我腦海浮現(xiàn)。故事大概是教師帶領孩子們一起尋找神秘的“拼音國”,路途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考驗。歷經(jīng)重重考驗之后,孩子們將獲得一項神奇的本領——能拼讀出任何一個音節(jié)。這是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學習過程,每學習一組聲母或韻母都是一次歷險。比如學習■,是去解救被惡魔抓走的六個單韻母寶寶;學習bpmf是在波波國,尋找神秘大佛;還有得得國(dtnl)、古怪國(gkh)、稀奇國(jqx)……一節(jié)課結束了還有下集預告,讓孩子們更加期待著下一節(jié)拼音課。“告別了得得國,小朋友來到了古怪國。天哪,古怪國,太奇怪了!在這里會遇到誰呢……”
2.讓教學更具挑戰(zhàn)性,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能激發(fā)強烈學習動機,所以學生完成每一個學習任務都應該成為挑戰(zhàn):尋找到拼音國,才能擁有神奇的拼音本領;尋找拼音國,要闖過種種關卡,戰(zhàn)勝各路惡魔;每學完一課,闖關成功,才能獲得一張通往拼音國的“通行證”;尋找到拼音國,才能得到國王的一份神秘禮物……
實踐證明,對一年級孩子來說,各種闖關游戲和比賽是最具激發(fā)力的課堂興奮劑。在闖關游戲中他們聽說如果沒有規(guī)范地書寫,這些獲救的字母會被惡魔再次抓走。有的孩子埋頭認真寫啊寫,連下課鈴響了都不知道;有的為了早日攢夠拼音國通行證,下了課還拉著我不放,要求考他……當孩子被學習熱情支配著,對學習活動的投入甚至是忘我的。
3.讓學習更具整體性,學生的記憶更有意義
在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b-a—ba,d-a—da之類的機械拼讀很讓學生生厭,讀時常常有口無心。如何才能使拼音的學習更具整體性,學生的記憶更有意義?我嘗試加入大量詞匯訓練。
詞匯訓練是鞏固環(huán)節(jié)拼讀字母和漢字混編的詞語。比如學習yi、wu、yu之后,練習中會出示“yī生、wū云、下yǔ”等詞語。從學拼音的第一天起就要讓孩子們感覺到拼音是和我們的語言表達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所以,當學生A準確響亮地讀出了“ā姨好”,我摸摸他的頭,夸他:“真有禮貌的孩子?!背鍪究ㄆ皑ⅰ?,學生B讀得很小聲,我接話問:“?。èⅲ?,你說什么?”小姑娘會意,大聲又讀了一遍。此時,我再亮出卡片“ò”,“哦,原來是這樣啊?!庇幸饬x的拼讀更能讓孩子感知到拼音是生活中存在著的。
4.讓拼音有用起來,打通生活與學習的鴻溝
打通生活與學習的鴻溝,讓拼音有用起來,這才是讓孩子保有持久學習動力的關鍵。隨著實驗逐步深入,我的目標與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學拼音是為了什么?最終目的是為了能早日獨立閱讀。應當從此時起就把拼音這根拐杖用起來,讓孩子開始閱讀。讀什么?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難,兒歌童謠成了最佳選擇,大量的兒歌開始引入課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受學生的啟發(fā),開始創(chuàng)編屬于我們班的獨有兒歌,大受歡迎。在教學音節(jié)yu時,指名說說所知道的詞,有個孩子說:“喻老師的yu?!保ㄓ骼蠋熓俏覀儼嗟臄?shù)學老師)另一個說:“玉米的yu?!蔽耶敃r即興把他倆說的串起來:“喻老師,吃玉米?!碑敃r全班小朋友樂不可支。于是,在后面的教學中有了這類的兒歌“tǘ序航,大國王,騎著馬兒,dē dē dē。tǘ序琴,吹著lā bɑ,dī dī dā。lǔ yì 詩,唱著歌兒,lā lā lā。黃賢nà,小公主,跳起wǔ來,tī tī tā?!眱焊柚械某霈F(xiàn)的人名是班上孩子的名字。讀這樣的兒歌,孩子們常常是一邊拼一邊笑,沒有一個偷懶的,音節(jié)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熟讀,不知不覺成為他們自己的一部分。
在課堂上的新授與練習力求聯(lián)系生活,有趣有用。課外作業(yè)可以花樣翻新,盡量少一些機械重復的抄寫,即使抄寫也可以改頭換面。我們班孩子最愛做的作業(yè)就是給音節(jié)配畫,他們把音節(jié)寫下來,在旁邊畫一畫這樣東西。有少數(shù)幾個孩子,在學習復韻母時就開始嘗試用拼音寫句子了。我大加褒獎這樣走在前列的孩子,鼓動了不少孩子追隨?!袄蠋煟憧矗覍懙腷a ba ma ma ai wo?!辈乓唤Y束拼音課程,全班孩子就嘗試用拼音寫了一句話,并配上畫,我還請孩子畫了封面,封面上寫著“文圖:某班全體小朋友”。把這些作品裝訂成冊,在拼音課程結束慶祝活動時展示給孩子們看:“瞧,我們剛學完拼音就能寫書了,你們一個個都是了不起的小畫家、小作家。這將作為我們的第一本創(chuàng)作的繪本存放在我們的毛毛蟲圖書館。”孩子們伸長著脖子,仰著下巴,個個自豪極了。
在學完拼音課程的結束儀式上,每個孩子都收到一份拼音國國王的神秘禮物——那是請每個家長事先為孩子們買好的一本圖文并茂的拼音讀物,還有一張毛毛蟲圖書館的借書證。從學拼音起就引入適當?shù)膬和喿x,讓拼音有用起來,打通生活與學習的鴻溝,這才是讓孩子保有持久學習動力的關鍵。
隨著拼音課程的推進,不斷地對語文課堂做出調整。每節(jié)課都成為研究的案例,時有收獲與發(fā)現(xiàn),也不乏失敗與碰壁。教室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這項微技能研究的最佳拍檔、最佳檢測員、最佳評論員。根據(jù)他們的種種反饋,不斷嘗試、反思、改進,成了整個研究過程中不變的主旋律。兒歌與故事都在拼音教學中穿插進來,每一堂拼音新授課過程大體如此,由故事引入新課,故事與游戲貫穿各個環(huán)節(jié)。故事一直以歷險與闖關為主題,兒歌總是在最后作為一種綜合的鞏固練習出現(xiàn)。每天的語文課學習了新的內容,通過考驗、順利闖關之后,都將請某個孩子作為光榮的旗手鄭重其事地將小紅旗插到拼音國地圖的一個新起點上。
這鍋拼音湯熬啊、燉啊,終于開了,終于飄出些香味了。從三次拼音的測驗來看,學生對聲韻母的認讀與書寫,對拼音規(guī)則掌握得還是令人滿意的。就學習的態(tài)度來說,在語文課上多數(shù)孩子還是興致勃勃積極參與的。
這次的歷程中留下了每課的教學隨記,整理了創(chuàng)編兒歌;收集了學生的一些作品,這是我和43個孩子共同穿越拼音國的見證。開展這項微技能研究的最初,我的目標僅僅是探討拼音教學的有效策略。在行走的過程中,才有了開發(fā)“尋找拼音國”小課程的設想。微技能研究開展的過程其實也就是這個小課程慢慢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更加了解了教材、學生與自己,并且開始種種思考:在學生從幼兒園邁入小學大門時,用什么樣的教學來迎接他們?如何利用教材又不受制于教材?此時,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答案,那就是作為教師有責任主動開發(fā)教材,賦予教材第二次生命。我們經(jīng)歷了拼音國,還可以有漢字國、古詩國、成語國……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課程來迎接每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
以前筆者一直也在努力解決問題,但那只是被動招架,深陷于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中無法自拔,無暇反思,取得的進步也小,最終導致倦怠。而“微技能式”的研究包括的聚焦、分析、嘗試、反思、改進,再嘗試、反思、改進——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操練過程。在教學中,如果時時處處能以“微技能研究”的眼光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用“微技能研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此大量的反復操練,最終累積起來的能力將成為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