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威爾士一個男孩、酒鬼和詩人的故鄉(xiāng)

2015-11-07 05:01:47姜曼編輯趙立魯韻子
人物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威爾士詩人

文|姜曼 編輯|趙立 魯韻子

南威爾士一個男孩、酒鬼和詩人的故鄉(xiāng)

文|姜曼 編輯|趙立 魯韻子

一句反復出現(xiàn)的臺詞“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點亮了電影《星際穿越》,也再次證明了狄蘭·托馬斯詩意的不朽。在他寫下此詩的故鄉(xiāng)南威爾士,故事仍在繼續(xù)。

英國的秋天,總是伴隨淅淅瀝瀝的小雨,它們可以肆意流連南威爾士長達一兩周。這樣的天氣讓人煩躁,而當?shù)厝嗽缇土曇詾槌?,陰雨綿綿的氣候,似乎還特別澆灌出他們心中別具一格的浪漫情懷,雨中漫步的比比皆是,撐傘的屈指可數(shù)。

這樣飄著雨的早晨,我走進拉恩小鎮(zhèn)圣瑪麗教堂前的墓園。在一大片黑壓壓的墓碑中,毫不費力地找到了那個顯眼的白色十字架。雨珠晶瑩,順著黑色刻字的紋路緩慢下滑。我摸了摸,微涼。

這里沉睡著威爾士詩人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1914—1953)。他被認為是繼奧登之后,英國的又一位重要詩人,是威爾士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搖滾教父鮑勃·狄蘭的姓氏,就是為紀念他而改。

我把一束白菊擺放在十字架前的一堆鮮花旁,心中默念“生日快樂”—再過兩周就是狄蘭的百年誕辰。站在墓前眺望四周,牧場像暗綠色的地毯,隨山勢起伏鋪張,遠處的羊群則變成一個個灰白色的小點,像散落在地毯上的毛線球。我聽不見風的悸動,卻能感覺到秋的寒意見縫插針地在草地上穿行?;疑脑茖訅褐鴺渖?,在更遠的地方它變得明亮溫柔,咧開嘴讓陽光傾瀉下來。

像威爾士吸食鴉片的人,在天堂半睡半醒

乘火車沿南威爾士沿海干線到卡瑪森郡,然后驅(qū)車20分鐘,就到了拉恩鎮(zhèn),狄蘭結(jié)婚后定居在這里。

詩人曾把拉恩描述為“威爾士最奇怪的小鎮(zhèn)”。20世紀30年代的拉恩,是一個被威爾士語包圍的英語小鎮(zhèn),主要居民是威爾士人后裔,混雜著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的血液。鎮(zhèn)上居民安守一方樂土,沒有乘風破浪的雄心,豪情大多貢獻給了鎮(zhèn)上的酒吧。端著酒杯,敞開懷聊八卦、發(fā)牢騷的畫面,是威爾士小鎮(zhèn)最普通的生活日常。在狄蘭眼里,安享這份平淡的拉恩人“像威爾士吸食鴉片的人,在天堂半睡半醒”。

即使是19、20世紀席卷歐洲的工業(yè)化浪潮,也沒有為拉恩帶來產(chǎn)業(yè)性的轉(zhuǎn)變。近年來拉恩致力于發(fā)展文化旅游業(yè),外來游客漸多,但當?shù)厝松钊绻?,仿佛現(xiàn)代化、全球化的巨手在這里失去了魔力。

我拜訪了狄蘭的老粉絲、拉恩鎮(zhèn)長鮑勃·斯蒂文斯(Bob Stevens)。這個土生土長的68歲威爾士農(nóng)民,帶著他18歲的小狗“皮皮”,開一輛老舊的銀灰色小車來接我。車里灰撲撲的,狗的味道很嗆鼻。

他把我載到狄蘭最后的居所船屋(Boathouse)。這是一棟白墻黑頂?shù)娜龑有牵o依塔夫河畔的矮崖而建。當年,好奇的鄰居會透過窗簾,偷偷瞥一眼穿紫色居家服的托馬斯夫人,或者看看她的丈夫,那個會只穿一件睡衣和一層外套,就一路小跑下山,去公用水龍頭接水的“作家”。

狄蘭有時在船屋寫作,更多的時候則把自己鎖在不遠處海邊的寫作棚里。每每寫下幾行詩,他總喜歡大聲朗誦出來,過往的行人聽了,以為里邊住著一個瘋子。

在這種舒適、自然的寫作環(huán)境中,狄蘭寫下了許多晚期名作,如《十月的詩》(Poem in October)、《在約翰爵爺?shù)纳綅徤稀罚∣ver Sir John's Hill)和《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等。而他最著名的廣播劇《牛奶樹下》(Under Milk Wood),則是以拉恩和拉恩人為原型的創(chuàng)作。

如今船屋被用作游客中心,設(shè)有書店、餐廳、茶室和藝術(shù)展館,保存著狄蘭的詩歌朗誦音頻和視頻,以及他使用過的家具。沿著一人寬的木質(zhì)樓梯下到底樓,還沒出門,潮濕的泥土味就撲鼻而來。底樓門口是一片空地,小木桌上還留著尚未干透的雨水。鮑勃點了一杯咖啡,把皮皮拴在桌角,面對我坐下來。

他說,讀狄蘭的詩就知道,60多年過去了,這里的景色幾乎和當時一樣。越過圍墻看出去,遠處卡馬森灣的海岸,在云霧里慵懶地鋪開,平靜而壯觀。對面則是狄蘭姨媽安·瓊斯家所在的小鎮(zhèn)。童年的夏天,狄蘭會到她家的農(nóng)場度假,那里背靠羊齒山(Fernhill),農(nóng)場用柵欄或矮灌木隔開,像顏色深淺不一的格子衫,中間散落著大大小小的農(nóng)舍?!堆螨X山》里,狄蘭把自己想象成“蘋果鎮(zhèn)的小王子”,在幽谷燦爛的星空下,馬車迎送?!昂芫靡院笪蚁窬跻粯訐碛猩趾途G葉/沿途長滿雛菊和大麥/河岸上微風吹拂灑落的月光……”

兩年前,鮑勃在拉恩建起了“狄蘭·托馬斯生日步道”,長約3.2公里,起于船屋,經(jīng)過古堡,沿海邊的林蔭小徑,一直延伸到約翰爵爺山。狄蘭曾在他30歲生日那天獨自走過這條路,并創(chuàng)作出《十月的詩》。

“我起身/在此多雨的秋天/走出戶外,過往的歲月紛至沓來……蒼茫的雨落在小小的港灣/淋濕了海邊那座蝸牛般大小的教堂/它的觸角穿越云霧和城堡/貓頭鷹般棕黃……”

最近,有不少世界各地的粉絲前來“朝圣”,重走狄蘭走過的路。每到一個詩中描繪過的景點,他們都會停下來,對照指示牌上的詩句,看詩人看過的風景。

“這是我邁向天國的/第三十個春秋,佇立于此,夏日的正午/山下小鎮(zhèn)上的片片葉子,沾染十月的血色/哦,愿我心中的真情/依然被吟唱/在這高高的山巔/在這交替的歲月……”鮑勃用他蒼老的、如風裂的石頭般的聲音,為我朗誦《十月的詩》。

兩個舌頭的大海

1914年10月27日,狄蘭出生于被稱為“天鵝?!钡哪贤柺亢_叧擎?zhèn)斯旺西(Swansea)。

從卡瑪森乘火車往東到斯旺西,隨處可見穿著“防寒衣”的馬匹,愛坐著吃草的奶牛,和肥碩的威爾士黑臉羊。這里以牧羊業(yè)聞名,300萬人口,養(yǎng)了1100多萬只羊。

在海山相映的景致中,在那個比早期基督教更早的、英語還未出現(xiàn)的時代,凱爾特人關(guān)于大海的神話故事開始代代傳誦。他們是不列顛島上最早的居民,是威爾士人的祖先。

狄蘭的威爾士曾是一個經(jīng)濟滯后的南方“大農(nóng)村”。工業(yè)發(fā)展帶來頻繁的港口貿(mào)易,將它引向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的窗口。大量英格蘭工人涌入,威爾士人紛紛放棄民族語言,掀起說英語的潮流。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如潮水般,沖開凱爾特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之門。

如今,和蘇格蘭人一樣,不少威爾士人也覺得自己不是English,而是Welsh,但他們似乎并不想從不列顛的領(lǐng)土上分割出去,雖然英國國旗上唯獨沒有威爾士國旗的痕跡。

不同于蘇格蘭的是,自工業(yè)革命以來,威爾士對英格蘭的依賴越來越重。但蘇格蘭公投卻也喚起了威爾士對自主權(quán)更多的訴求,威爾士自由民主黨領(lǐng)袖科斯蒂·威廉姆斯(Kirsty Williams)在一次電視討論中說,公投對威爾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爭取更多權(quán)力下放的機會”。

走在斯旺西街頭,隨處可見雙語的指示牌,公交車上也有鼓勵學威爾士語的廣告,但這種語言的主導地位早已不再,威爾士300萬人口中,近200萬人只說英語,生活方式也和英格蘭趨于同化。

和大多數(shù)當時的南威爾士小孩一樣,狄蘭從小只說英語—帶著一種像嘴里包著一顆梅子的威爾士口音。父親拒絕讓他學習威爾士語,甚至否認這是他們的母語。在國家由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向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的進程中,兩種文化在這位父親的腦袋里震蕩沖突,折射出那個時代的人對身份定位的疑惑。唯一清晰的共同目標,是竭力擺脫工農(nóng)出身的家庭背景,設(shè)法躋身中產(chǎn)階級。

正如北島所總結(jié)的,狄蘭“生來繼承的是分裂的國家、分裂的傳統(tǒng)、分裂的語言和分裂的社會”。而斯旺西是當時南威爾士的縮影,用狄蘭自己的話說就是“兩個舌頭的大海”。

在給初戀女友帕米拉的信中,狄蘭這樣描述在變化的國家里長大的自己:“我在格拉摩根郡的郊外初見日光,在威爾士口音的恐懼中和鐵皮煙囪冒出的濃煙里,生長成一個可愛的嬰孩,早熟的兒童,叛逆的男孩,病態(tài)的少年。”

狄蘭不愿強調(diào)自己是威爾士人,他給自己的定位是:“我代表的是一株葉蘭,一條馬路,早晨的咖啡,夜里的酒吧……”當作品被貼上“威爾士”的標簽時,他說:“我從來無法理解這種民族主義的說法……”

相比之下,生于南威爾士長于北威爾士的詩人R.S.托馬斯(1913—2000),同樣在英語的環(huán)境下出生,卻在《想起就令他心傷》中,把英語文化的影響形容為“接受他們/骯臟的喂養(yǎng),吮吸他們的話語/和母親受感染的/乳汁?!痹谕旭R斯心中,威爾士王子不是查爾斯親王,而是威爾士獨立時期的末代王子Llewelynap Gruffudd。不過,就算是托馬斯,也不對威爾士的獨立抱有任何期望。

狄蘭曾說,如果不是生在威爾士,他可能不會成為一名詩人。小城之小,迫使他把思緒的觸角向內(nèi)伸展,去探索生與死的真諦。但是他又時常為之惱怒,覺得自己如井底之蛙,思想受困。

19歲,狄蘭離開斯旺西前往倫敦。倫敦是唯一能把他從貧困中解救出來的地方。但都市生活的節(jié)奏與現(xiàn)實壓力常讓狄蘭不堪重負,于是他只好不斷往返于威爾士的緩慢安逸與倫敦的速度激情之間。

1949年,狄蘭在一檔廣播節(jié)目中說:“(我)像一片被風吹落的葉子,迷失在倫敦。我還是原來的那個我嗎?我還是記憶中那個在威爾士過著安適散漫的生活,像睡神桑德曼一樣快樂的我嗎?”

據(jù)和狄蘭一起闖蕩倫敦的朋友Fred Janes回憶,他們在倫敦的生活緊張而拮據(jù),冬天甚至得用所有衣服把自己包起來,坐在床上取暖。有一次,F(xiàn)red出去理發(fā)時狄蘭不辭而別,直到一個月后,F(xiàn)red才在斯旺西再次見到他。

第一, 我是威爾士人;第二,我是個酒鬼

去倫敦之前,狄蘭在斯旺西城堡街的《南威爾士郵報》找到一份記者的工作。在報社對面一家名叫卡多瑪(Kardomah)的咖啡廳,他結(jié)交了一群有理想的藝術(shù)家,比如畫家弗農(nóng)·沃特金斯、詩人查爾斯·費舍爾、作家丹尼爾·瓊斯、藝術(shù)家默文·利維等等。

在查爾斯·費舍爾筆下,這是一個“充滿時代榮耀感的小角落”。他們是有名的“卡多瑪幫”,時常聚在一起聊天,從宗教到死亡,從斯特拉文斯基到畢加索,從愛因斯坦到葛麗泰·嘉寶。

1941年,城堡街在德國空軍的閃電戰(zhàn)中被炸毀。如今,這里已看不出戰(zhàn)爭的痕跡,但附近幾條街仍是藝術(shù)家聚集地。殘缺的古堡和城墻坐落在寫字樓和商業(yè)街之間,像一位安睡在嘈雜都市的老者。

二戰(zhàn)后,卡多瑪在城堡街隔壁的波特蘭街重新開業(yè),如今雖幾易其主,但店里一直掛著狄蘭的肖像。店員對戰(zhàn)前的故事知之甚少,只叫我去博物館和狄蘭·托馬斯中心看看。1995年,斯旺西在市中心建立了狄蘭·托馬斯中心。詩人百年誕辰之際,街上隨處可見中心的各種活動海報。

從市中心乘公交車,沿海岸往南20分鐘,就到了狄蘭年輕時常光顧的漁村曼布爾斯。

公元5世紀初羅馬人離開不列顛后,大量基督教傳教士來到威爾士,建了很多教堂。在曼布爾斯,每走一個街區(qū),都可能看到一個不同的教堂。沿紐頓路往坡上走,會看到圣靈基督教會,狄蘭常來這里,據(jù)說他有時候一個周末要去3個不同的教堂做禮拜。教堂旁有兩個小酒吧,選址恰到好處:山路陡峭,爬得口渴腳酸時,一杯啤酒,一把藤椅,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教堂與酒吧的奇妙共存,朝圣之旅伴隨著酒精安撫的環(huán)境,大約賦予了狄蘭獨特的生命特質(zhì):他是生活中的酒鬼,也是藝術(shù)世界的圣徒。正如他在一次朗誦會上形容自己的那樣,“第一,我是威爾士人;第二,我是個酒鬼;第三,我愛著人類?!?/p>

狄蘭的朋友曾說,他們都很喜歡狄蘭酒后所顯露的溫暖與機智。在第三杯到第八杯之間,他非常健談,妙語連珠。而在三杯之前他通常悶悶不樂,八杯后則暴躁不安。

一個女演員在回憶錄中寫到,某次狄蘭與卓別林、瑪麗蓮·夢露共進晚餐,結(jié)果還沒開飯他就喝醉了。生氣的卓別林把狄蘭趕走,說偉大的詩歌不能成為發(fā)酒瘋的借口。狄蘭走前,在卓別林家門廊的植物前撒了泡尿,以作答復。

而酒精最終奪去了詩人的生命。1953年11月4日,狄蘭在曼哈頓格林威治村附近的白馬酒家,干下18杯純威士忌和兩杯啤酒后,陷入昏迷。9日,在紐約一家醫(yī)院里,他永遠地停止了呼吸。這期間狄蘭的朋友、蘇格蘭詩人魯斯文·托德正在紐約,他趕到醫(yī)院,見到了戴著氧氣罩的狄蘭,后者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一個人一不留神就到了39歲?!?/p>

猜你喜歡
威爾士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8期)2023-08-24 08:53:14
遇見一名詩人
英國皇家威爾士團第1營正在進行實戰(zhàn)訓練
軍事文摘(2022年11期)2022-06-24 09:23:04
威爾士國家博物館運營模式及治理結(jié)構(gòu)觀察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0∶6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英國:威爾士絞肉產(chǎn)品標簽元旦實行新規(guī)
锡林浩特市| 建瓯市| 东阳市| 浏阳市| 洪泽县| 年辖:市辖区| 灌云县| 邯郸县| 射洪县| 舒兰市| 仁化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千阳县| 全南县| 长武县| 华池县| 昌邑市| 左云县| 冀州市| 安溪县| 京山县| 当阳市| 保康县| 大冶市| 响水县| 白沙| 莎车县| 石棉县| 阜阳市| 平谷区| 革吉县| 舞钢市| 青神县| 新绛县| 宜都市| 祥云县| 娱乐| 宿松县| 苍南县| 政和县|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