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拼補的星球》的拉康式解讀

2015-11-10 21:58白燕琴
博覽群書·教育 2015年7期

白燕琴

摘 要:美國當代女作家安妮·泰勒以獨特的家庭主題與細膩溫情的文風(fēng)享譽文壇,《拼補的星球》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本文從拉康的鏡像理論、俄狄浦斯情結(jié)理論出發(fā),揭示了小說獨特的拉康式心理學(xué)架構(gòu)下的自我重塑主題。

關(guān)鍵詞:自我重塑;鏡像時期;俄狄浦斯情結(jié)

一、當代女性文學(xué)領(lǐng)域中美國女作家安妮·泰勒(1941—)無疑舉足輕重

從上世紀70年代起,泰勒相繼發(fā)表長篇小說19部,逼真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文關(guān)懷與縝密的敘事手法不僅征服了廣大讀者,更為作者相繼贏得大使圖書獎、美國國家書評獎、普利策小說獎等多項大獎,也使業(yè)界將泰勒與約翰·厄普代克、簡·奧斯汀、尤多拉·韋爾蒂相提并論。(李美華,2003)

安妮·泰勒的主題非常獨特:親情特權(quán)下家庭的矛盾與傷害。盡管在西方學(xué)界備受關(guān)注,泰勒的作品在我國的研究還很少見。本文旨在研讀泰勒的代表作《拼補的星球》,為國內(nèi)的泰勒研究拋磚引玉。從拉康的鏡像論、俄狄浦斯情結(jié)理論出發(fā),本文揭示了小說獨特的心理學(xué)架構(gòu)下的自我重塑主題。

二、拉康提出人類主體的自我意識的發(fā)生主要經(jīng)歷兩個階段,即鏡像時期與俄狄浦斯情結(jié)時期

其鏡像理論認為,嬰兒的自我意識始于鏡像,鏡像使嬰兒把自己從環(huán)境中區(qū)分出來,開始建立自我-他者的意識,隨后通過與一系列自戀對象的認同,逐漸獲得了一種自我身份。更重要的是,鏡像認同使嬰兒主體獲得了一種貫穿生命的始終的自我想象功能。鏡像時期的意義在于它打開了人類主體的想象維度,創(chuàng)造了自我的生存空間。

鏡像時期之后,自我發(fā)展進入了新的關(guān)鍵時期:俄狄浦斯時期。兒童在此會經(jīng)歷從依附母親到認同父親,最后走向社會的主體成長過程。這一時期的經(jīng)歷會嚴重地影響主體的成長。俄狄浦斯前期為母嬰關(guān)系時期,聯(lián)系母嬰的是象征母親欲望的菲勒斯。兒童的欲望是取悅母親,從而得到母親的愛,而取悅母親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成為菲勒斯。因此能不能成為菲勒斯對兒童來說是具有生存意義的問題。

俄狄浦斯后期,兒童認為母親之所以不具有菲勒斯,是因為父親剝奪了它。兒童只有通過認同父親,希望成為像父親一樣的菲勒斯的擁有者,同時成為母親欲望能指的菲勒斯。俄狄浦斯情結(jié)的出路就是兒童與父親的認同,父親其實是象征化了的法與規(guī)則,自此兒童獲得自我理想。(黃作,2005:7-28)

三、《拼補的星球》是一部小說化了的拉康式自我發(fā)生畫卷

從開篇陷于俄狄浦斯情結(jié)而迷失自我的主人公巴納比·戈特林開始,小說講述了他通過鏡像反思、重歷并走出俄狄浦斯情結(jié),最終重塑自我的故事。

小說伊始,將屆而立卻前途慘淡而極度迷惘的巴納比來到巴爾地摩火車站,即將踏上探望女兒的旅程。此時的他急切地盼望著每個戈特林家族男人命定的天使快點出現(xiàn),引導(dǎo)自己走出困境,這時他遇到了已屆中年的蘇菲亞,兩人開始交往。在介紹蘇菲亞認識自己的回憶中,巴納比不斷地反思自我,蘇菲亞猶如一面心理之鏡,使巴納比踏上了重新認識自己的自我重塑之旅。

其實困擾巴納比的主要是三個問題:自己的過去,與母親的矛盾和自己的前途。巴納比首先需要正視自己的過去:出身富裕卻經(jīng)?;锿藵撊胨秸?,被捕后被父母送到了特殊行為矯正學(xué)校?;貞涀尠图{比重新審視自我,他發(fā)現(xiàn)誘使自己屢次非法潛入私宅的真正原因是他想知道人是否可以改變:“我那時想知道的是,人不能改變嗎?難道他們從生到死只能永遠接受自己一直以來的樣子?”(Tyler, 1998:167) 新的認識使巴納比重拾自信,不再如當年懵懂得只會逆反自棄:你若當我是個流氓,看著吧,我會表現(xiàn)的比你想象的更壞(Tyler, 1998:188)。

走出“問題少年”的困擾之后,巴納比開始直面與母親的矛盾。這一矛盾有著濃烈的戀母情結(jié)色彩。巴納比太渴望得到母親的愛,因此不能客觀理解母親與他的矛盾。在他看來,自己是母親的恥辱——高傲的母親一再為了自己向鄰居低頭乞憐。巴納比的戀母情結(jié)甚至體現(xiàn)為追求符合母親意志的女友,無論是前妻娜塔莉還是后來的蘇菲亞,都是符合母親意志的兒媳形象。當然錯誤的基礎(chǔ)導(dǎo)致了婚姻的失敗。尤其蘇菲亞對巴納比的感情更像是母親寵溺一個任性的孩童,巴納比后來認識到,“就像我以她的美德為榮,她以我的罪孽為榮”(Tyler, 1998:170)。蘇菲亞的包容、犧牲及試圖以感情干預(yù)來讓巴納比接受她的生活規(guī)劃,完全是一個母親的行為。兩人最終分手。

導(dǎo)致巴納比與母親的矛盾激化的是巴納比的還債舉動。母親其實很愛巴納比,但愛之深因而痛之切,而嚴厲的批評讓巴納比以為母親不愛他。巴納比每次與母親口角時,母親都會提到為彌補他年少過失而向鄰居賠償?shù)囊淮蠊P錢。巴納比最終決定攢錢還債。兒子還債的行為深深地刺激了母親,使她失控,直白坦陳對巴納比的愛,“唉,你始終是‘我的兒子。我一直覺得杰夫更像是你父親的兒子,而你更像是我的兒子” (Tyler, 1998:245)。巴納比由此心結(jié)釋然,意識到自己無需為了取悅母親而放棄自我,戀母情結(jié)自此而解。

解決了與母親的矛盾,巴納比的自我構(gòu)建進入了最后階段:與父親的認同,亦即價值觀的認同。戈特林家族的傳承最重要一環(huán)是每一個戈特林家族的男人都會碰到自己命定的天使,帶給他們財富和榮耀,如曾祖父、父親與哥哥都聲稱如是。而自己卻受聘于一家老年家政幫扶公司,收入微薄,只能租住地下室。巴納比期盼著自己的天使能出現(xiàn),引導(dǎo)自己走向成功,使自己認同自己戈特林家族成員的身份。讓巴納比意外的是,最終他的天使恰是這些孤寡弱勢的老人。當自己遭遇信譽危機時,這些老人們堅定地選擇了支持他。老人們的信任終于使巴納比振作起來,并且認識到其實成就戈特林家族的輝煌的并不是那些縹緲的天使,而是購入戈特林家族產(chǎn)品的平凡大眾,生命的意義也不等于金錢,生活中人們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扶持遠比金錢更為重要。批判地樹立了自己的價值觀,巴納比完成了與父親的認同,成功走出俄狄浦斯情結(jié),獲得了獨立的人格。

隨著三個問題的漸次解決,巴納比重拾自信,走出困境,實現(xiàn)了自我重塑。

四、如同泰勒其它的小說,《拼補的星球》探討的依舊是家庭婚姻這一母題

但本部小說的獨特性在于泰勒將一個迷失“浪子”的自我重塑故事構(gòu)建于心理學(xué)框架之內(nèi),卻毫無穿鑿之感,渾然天成,小說因此魅力升華。

參考文獻:

[1]李美華.安妮·泰勒在美國當代女性文學(xué)中的地位.當代外國文學(xué)[J],2003年03期.

[2]黃作.不思之說—拉康主體理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3]Anne Tyler. A Patchwork Planet[M]. New York: Alfred A.Knopf, inc.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