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合甫·米爾扎汗++阿不都力江·賽依提
哈薩克人的婚禮是在歌聲中舉行的,從定親到迎親,無處不伴隨著歌聲。如果您有幸碰見哈薩克族結(jié)婚的儀式,一定要從頭到尾地參加,您不僅能分享他們的幸福,更會為他們的歌聲所陶醉……
哈薩克族的婚禮與其他民族不同,從說親到完婚要經(jīng)過一系列儀式,哈薩克族稱為“托依”。這類儀式在女方家舉辦4次,即說親、訂婚、送彩禮和出嫁儀式;在男方家舉行2次,即吉爾提斯儀式和迎親儀式。這些儀式的規(guī)模大小,主要根據(jù)男女雙方的經(jīng)濟狀況而定。
說親儀式
說親時,兒子不去,只有男方父母或親朋好友攜帶禮物前往女家。如女方有意,則收下禮物,并宴請男方客人;如果雙方都滿意,即商定訂婚日期。
訂婚儀式
這是婚禮中的重要儀式之一,在女方家舉行。是日,男方父母及近親帶上一匹馬和其他一些禮品到女方家,女方家邀請親戚朋友和鄰居參加。女方家接受了男方父母送來的馬和衣料等物品,就表示定了親。
訂婚之日,女方家要宰羊款待。一般要挑選紅毛白頭或黃毛白頭羊宰殺,切忌宰胸部有黑毛的羊。宰殺紅毛白頭羊或黃毛白頭羊,表示以赤誠、純潔無瑕的心來定親。
送彩禮儀式
在送彩禮的這一天,未婚夫在一位小伙子的陪同下,馱著彩禮前往女方家。男方父母及姑、舅、姨等近親同往。在離女方家三五百米的地方時,未婚夫要下馬回避,不能隨父母及親戚一同進女方家的門。這時,女方前來迎接的年輕人接過未婚夫的乘騎,馱著彩禮向女方家飛奔而去。女方的姑母、親朋在氈房外,熱情地迎接男方來客。女方姑娘的嫂子(親嫂或堂嫂)就帶領(lǐng)一伙年輕女性一路嬉笑著去迎接未婚夫。未婚夫在女方婦女的陪同下來到女方家門口時,女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婦女向新郎身上撒“喜食”(哈薩克語稱“沙修”,即糖果、包吾爾沙克、奶疙瘩等食物),在場觀看的小孩和青年男女搶著去撿拋在地上的食品。撒“沙修”是表示向新郎祝賀,祝愿新郎生活幸福美滿。然后女方主人把新郎領(lǐng)進事先安排好的小氈房里招待。這一天,女方家宰殺羊只招待所有來客和未來的女婿。宴席間,彈唱冬不拉、對歌、跳舞,歡慶一番。第二天吃過早飯后,女方選兩三位有經(jīng)驗的婦女,打開男方送來物品展現(xiàn)在女方父母親友的面前,任憑大家觀賞,評論這些彩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符合男方的經(jīng)濟情況。如果彩禮不夠理想或不夠齊全的話,她們就代表女方家向男方家提出補充彩禮的要求。哈薩克人把這一儀式叫做“吉爾提斯阿修”,即“驗收彩禮”之意。另外,男方還要給女方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近親贈送衣服、衣料等禮品,同時要給女方的母親支付一筆喂奶費,一般以牲畜計算,多少視經(jīng)濟狀況而定,還要帶來舉行婚禮時女方招待宴客的羊只等。
這一天,未婚夫與青年男女在另一氈房歡聚(也可與父母親友同在一處),但未婚夫與未婚妻彼此不能說話、接觸,只能互相默默對視。晚上留宿時,未婚夫單獨在一頂氈房里就寢,當夜深人靜時,人們都安寢后,姑娘由嫂子陪伴著來到未婚夫就寢的氈房,未婚夫有權(quán)享受“恰西賽帕他爾”,意即“可以成婚同房”。這時,未婚夫要向嫂子贈以厚禮答謝她成全之意。
送彩禮儀式后不久,姑娘便遠嫁他方。
出嫁儀式
一般選在秋天,儀式十分隆重。這種隆重的婚禮,往往成為整個氏族部落舉行大規(guī)模文娛活動的機會。在舉行出嫁儀式期間,要舉行賽馬、叼羊、姑娘追、阿肯彈唱等活動,熱鬧兩三天。
婚禮前一天的晚上,女方家宰殺準備好的羊只,招待賓客。晚上,一般舉行對唱活動,對唱者一般是年輕婦女和年輕男子。兩個婦女為一對,兩個男子為一對,相對而唱。這樣的對唱分為幾組,同時進行。對唱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不拘一格,歌詞即興編唱,以問不倒為勝。有些則邊彈邊唱,氣氛十分熱鬧。這種對唱,多通宵達旦。
在舉行儀式的第一天,女方父母要準備一頂新的小氈房,放上陪送的嫁妝,并請來部落中的一位年長而有聲望的老人為新娘致祝辭,祝她婚姻美滿幸福。新娘從這一天開始至離家出嫁,要和姑娘們圍坐在一起,用幔帳遮擋面龐。
當天,新娘的至親密友用一種固定的“薩仁”曲調(diào)對新娘唱歌,歌詞大意是夸贊新娘,勸新娘不要悲傷,男娶女嫁本是人生必經(jīng)大事。
一聽到《薩仁歌》,出嫁的姑娘就坐在陪送的氈房里帷幔后面哭泣。唱《薩仁歌》的小伙子到新娘氈房門前下馬,掀開氈房下氈的一角,轉(zhuǎn)唱“加爾,加爾”(《勸嫁歌》)曲調(diào)。這種歌曲調(diào)輕松愉快,語言風(fēng)趣詼諧,以勸說新娘為主要內(nèi)容。歌詞大意是
我要用加爾——加爾來開頭,
加爾——加爾
請你傾聽我唱的加爾——加爾,
加爾——加爾
姑娘出嫁是祖先傳下的規(guī)矩,
加爾——加爾
望安拉保佑你,
加爾——加爾
你像巢里白色的雛鷹,
加爾——加爾
你所去的地方幸福美滿,
加爾——加爾
你的公婆是你今后生活的靠山,
加爾——加爾
唱到此時,站在門邊聽唱的老人們,都不約而同地雙手搭胸,齊聲祝福:“阿明,阿明,愿你的祝愿實現(xiàn)?!贝撕螅阈吕傻男』镒涌膳c氈房內(nèi)的姑娘和年輕的婦女對唱。氈房內(nèi)的年輕婦女可以代替將出嫁的姑娘用“畢克木”的曲調(diào)來對應(yīng)。唱詞每句的最后都有“畢克木”一詞,回答小伙子在“加爾,加爾”歌中所提出的問題。歌詞大意是:endprint
我的紅披巾隨風(fēng)飄揚,畢克木,
誰能理解我的心事和憂傷——畢克木。
婆婆好了可以理解我,畢克木,
否則會把我置于死地說是懶婆娘—畢克木。
水里飄浮的柳條哪有重量,畢克木,
我在父母的嬌生慣養(yǎng)下成長——畢克木。
雖說婆婆是他人的長輩也是我的長輩,畢克木,
哪能比得上我的親愛的父老尊長—畢克木。
唱“加爾,加爾”的儀式結(jié)束后,新娘當天并不去婆家。新娘離開自己的家前由阿吾勒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婆婆,把唱《薩仁歌》時陪伴新娘坐在床幔前的4個媳婦或姑娘披戴過的頭巾,蓋在新娘的頭上。新娘一戴上頭巾,要立即獨坐哭泣起來,不住地哭道:“再見啦,故鄉(xiāng)!再見了,親人們!”然后,新娘唱著《哭訴歌》,傾吐對親人和故土的留戀,對未知的新生活的憂慮:
我的新房將安置在什么地方?
那里像不像這里水草豐旺?
我就要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阿吾勒,
去那人生地疏的異地他鄉(xiāng)。
愿未來的生活稱心如意,
可公婆怎能像親生父母一樣。
何日再見你們慈祥的面龐。
新娘快唱完《哭訴歌》時,由兩個年輕媳婦攙扶著來到父母、兄弟、姐妹面前一一哭別,唱“闊爾斯”《哭別歌》,然后,新娘倚門哭泣,動身前還要向親朋哭別。歌詞大意:
門前的小山坡啊,
牛羊離不開你。
可愛的故鄉(xiāng),親愛的人們,
我怎能忘記他們的情義。
門前的柳樹林啊,
我常在你的綠陰下乘涼。
我的好哥哥呀,
你怎么忍心讓我離去。
天鵝被驅(qū)離了湖泊,
馬兒被趕離了草原。
我的父兄們呀,
怎么狠心把我換取金錢!
也有的歌詞唱出了與父母及親人依依難舍的情景。
新娘唱完“闊爾斯”后,即在伴娘的攙扶之下,在婦女們的簇擁之下,和父老兄弟及親人們一一擁抱,揮淚告別。當姑娘每和一個親人擁抱時就要對他(她)唱一段“闊什塔斯”(《告別歌》),歌詞大意是:愿山梁上空春常在,愿父老鄉(xiāng)親皆平安,愿密林流水永常在,愿草原上的部落無災(zāi)難。以此表達自己美好的祝愿。父母也向女兒唱《送別歌》。
然后新娘即由哥哥或弟弟扶上馬,送行。姐夫和新娘同乘一騎,送一程后姐夫再回。新娘上馬后,一般不讓哭唱,不讓多停留,也不讓再回頭看,意思是不讓新娘過于眷戀家鄉(xiāng),要一心一意跟隨丈夫生活。
馱嫁妝的駱駝的韁繩上,要拴兩塊色布,這叫“圖葉姆爾恩克”。路上,經(jīng)過某個阿吾勒,這個阿吾勒的婦女要從家里端出食物和飲料,請陪新娘的人們吃后,才能再上路。在半路上,還會有人拉起繩子擋路對唱,索要喜品。新娘一行唱完歌,饋贈了喜品,才可放行。
迎親儀式
在男方家舉行,即為迎接新娘而舉行的儀式。
新娘到新郎家里,新郎家要舉行迎娶儀式。新娘被送進公婆家門時,由一個胳膊上系有各色布、手持嫩樹枝的人唱“別他夏爾”歌,即《揭面紗》歌。歌唱完后揭開新娘的面紗,向眾人介紹,并且向新娘勸誡、忠告。新娘向公婆等行禮,向爐火內(nèi)倒油。油燃起時在座的人都口念“火娘娘,油娘娘,給我們把福降?!币源俗8P禄榉驄D幸福。此時,人們爭相觀看和嬉逗新娘,新郎的母親拿出帶顏色的布塊,撕成寬窄不等的布條,分給前來賀喜的人們。新婚夫婦合飲一碗由毛拉念過經(jīng)的圣水,或由老人給新娘倒碗茶,并做“巴塔”(祝福)。
接著,新娘坐在剛宰的羊的羊皮上(哈薩克人認為坐在這種羊皮上生育順利),主人給新娘端來一盤特意準備的羊肉,新娘先把盛羊肉的盤奉送給公公、婆婆,先請長輩吃肉,并屈膝施禮。得到公婆允許后,才能吃肉和喝茶,吃喝完,老人要給新娘做“巴塔”,然后舉行各種活動,如叼羊、姑娘追、賽馬、摔跤等。
晚上,為祝賀新娘的到來新郎家要舉行晚會,盛情款待賓客。阿肯們彈起冬不拉,一邊為新人祝福.一邊歌唱新生活,贊歌一直唱到第二天破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