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有些同學寫關于下雨的作文,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只寫了一個下雨的過程。有一個女生寫雨:起初雨小,斜灑在窗內的紙上;后來大了,像傾倒一樣;再后來,下得天地間都是水;最后雨停,天光透出來。
讀完感覺平平。你就是想寫一個下雨的過程嗎?若如此,出發(fā)點就錯了。“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的出發(fā)點是為了表達感受,抒發(fā)感情。
有人說,同一場雨,大家看到的都一樣,不過就是雨大雨小的問題。大家的感慨也一樣:雨真大啊,或真小啊!的確,這是感受,但這是共同的感受。除此之外,你就沒有更私人化的感受嗎?比如,一場大雨,有人會覺煩悶,到處都是水,哪也不能去;有人會覺得大雨洗滌了萬物,讓心靈也受到凈化;還有人漂在異地,因此地的雨,想起了故鄉(xiāng)的雨,起了思鄉(xiāng)之情;等等。
我們要的就是你的私人感受。上面那篇《雨》的失敗就在于,沒有寫出她的私人感受,只是忠實地記錄了雨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你都沒有感受,沒有要抒發(fā)的情感,讀者怎么會被感染?
那么,如何寫出自己的私人感受呢?
首先,要確定表達什么感受,或抒什么情。就拿那篇《雨》來說,下雨時,她從寫作業(yè)的房間跑到陽臺上淋雨,可以看出,雨帶給她的感受是,洗刷學業(yè)的疲勞,釋放心靈。但她并沒有抓住這一感受來寫,而是忽略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是寫景文的出發(fā)點,若出發(fā)點錯了,后面寫什么都是徒勞。
其次,要動用多種感官,多角度地表達感受。感官,主要包括眼、耳、鼻、舌、皮膚。雨,可觀,可聽,可聞,可嘗,可觸。你要盡可能動用身體的多種感官,表現(xiàn)雨帶給你的某種感受,避免只用一種感官。
《雨》的作者想表達雨的沖刷帶來的暢快感,那怎么才能寫出這種感受呢?可從觸覺寫,雨淋在身上,沖刷走塵埃,也帶走煩悶;從嗅覺寫,雨澆在樹木花草上散發(fā)出的清新氣息,讓人神清氣爽;從聽覺寫,雨奏出的音響,會讓人想放聲歌唱,一吐心中不快。
而作者只用了一種角度、視覺,只寫了眼睛看到的。用單一的感官描寫雨,大家很難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如果動用了各種感官,那么雨就既聽得到,又聞得到,還看得到,讓人仿佛置身其中,那種暢快感是不是就有了?當然,也不需要各種感官都平均用力。哪種感官最能表達你對雨的感受,可以著重寫。比如,你覺得雨澆在身上最能表達你的暢快之感,那就重點寫觸覺。
最后,避免過多的直接抒情。把我們的感情隱藏在這些具體的描寫中,讓讀者看后,發(fā)出“啊,這雨真暢快”的感嘆,而避免自己在文中反復發(fā)出“啊,雨真暢快啊”“啊,雨真痛快呀”等的直接抒情,否則文章就變空洞了。
來看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他由臺灣的雨,想到故鄉(xiāng)江南的雨,由此表達思鄉(xiāng)之情。他寫雨,動用了各種感官。比如,聞到的:“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fā)出草和樹林沐浴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的蝸牛的腥氣吧?!笨吹降模骸吧街幸灰癸栍?,次晨醒來……溪頭的山,樹密霧濃,蓊郁的水氣從谷底冉冉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云開的空處,窺見乍現(xiàn)即隱的一峰半塹。”
但聽是他最重要的感官,占篇幅最多。聽雨打屋瓦,讓他想起雨敲在故鄉(xiāng)江南的屋瓦上:“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在古老的大陸上,千屋萬戶是如此?!庇甏蛟谌帐酵呶萆系穆曇?,令他想到了母親哄孩子睡覺的鼻音:“滴滴點點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時在搖籃里,一曲耳熟的童謠搖搖欲睡,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边€想到了江南蠶食桑葉的細碎聲:“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xiāng),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嚙于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
所有這一切聲音,都是和故土相關的。我們也明顯感覺到,作者思鄉(xiāng)了。雖說用各種感官寫了雨,但對他來說,聽到的雨最能勾起思鄉(xiāng)之情。
那么,你感受到的雨是什么樣的?請動用各種感官描寫出來,讓我們也分享下你的私人感受,而不是寫一個下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