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山
俄羅斯有個民間故事,翻譯成中文叫《世界第一傻瓜和他的飛船》,說從前有個老農夫,他和他的妻子有三個兒子。老大和老二都很靈光,而且吃不得一點虧,老三很駑鈍,就像個傻瓜,大家都叫他傻廖沙。一天,這個國家的沙皇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能送他一艘飛船的人。兩個哥哥蠢蠢欲動,想不造船就把沙皇的女兒娶到家。于是他們在父母的祝福和豐富的物質支持下,踏上了冒險之旅。傻廖沙則被冷落一旁,在他的苦苦哀求下,父母才勉強讓他上路,不過在他口袋里就裝了些干巴巴的黑面包渣和一壺白水。故事結局和所有古今中外的寓言一樣,像小孩子一樣單純,甚至比很多小孩子還要天真的傻廖沙,最終獲得了勝利。他不僅找到了一艘飛船,還請每一個他見到的人上船,他們在船上快樂地唱歌、漫游。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傻廖沙和沙皇斗智斗勇,最后贏得了公主的愛情和價值連城的嫁妝。兩個哥哥則再也沒有什么消息。
這則俄羅斯民間故事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其實還是一個老套的說教,那就是:實誠、善良的人往往最后能得到上天的眷顧,收獲人人渴望的成功。這個故事也很像中國傳統的學手藝的過程,同樣一個師傅,兩個學生,一個聰明,一個笨拙但實誠,往往最后那個略顯笨拙的才能得到老師的真?zhèn)?,聰明的那個可能由于想法太多,半路開小差,去干了別的營生。
寫詩亦然,做詩人亦然。詩歌是實誠人的事業(yè)。這種實誠,看起來拙,其實包藏人生很多的智慧。比如對技藝孜孜不倦的摸索,對自己近乎偏執(zhí)的不妥協,對自己事業(yè)無限的熱誠。畢竟詩歌天才還是極少數,大多數詩人都要靠自己這種后天的笨拙的訓練,才能完成你心中的那首帶著圣潔的光輝的、帶有殉道色彩的悲愴之詩。
太陽底下無新事。說來說去,其實還是一些常識。詩歌作為一門實誠人的手藝,你必須老老實實地面對這門技藝。前輩們走過的路,你都得認認真真地走一遍,甚至前輩們不曾抵達的路徑,你都要試著去趟出一條血路來,正所謂在無字處讀書,在無路處走路。前輩們熱愛過的山川湖泊,你都得真真切切地愛一遍,甚至要比前輩們愛得更決絕,更壯懷激烈。這些功課,你一門都少不得去做。這很像《論語·述而》里孔子講的,“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路漫漫其修遠兮,愿每一個傻瓜廖沙,都能乘著詩歌這首飛船,找到你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