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土高原上的發(fā)奮之作

2015-11-16 00:04吳成杰
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 2015年3期

吳成杰

摘要:在人地關系的研究中,人類所實施的技術始終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技術的深入考察和理解,在解釋人類應對環(huán)境的反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全國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梯土作為一項水土保持技術引入到甘肅省莊浪縣。當?shù)馗刹亢腿罕娧杆賹⑵渥鳛橹饕霓r田建設手段加以推廣。經歷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規(guī)格較高的水平梯土已廣布莊浪大地,原有的丘陵溝壑區(qū)環(huán)境條件為之一變,所取得的社會和環(huán)境效益極為明顯。梯土建設技術的采納和創(chuàng)新,已經發(fā)展為當?shù)氐霓r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改造之路,技術的引進和創(chuàng)新在改變生產條件的同時也優(yōu)化了人地關系的和諧。

關鍵詞:丘陵溝壑區(qū);人地關系;梯土技術

中圖分類號:S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1X(2015)03-0018-08

一、研究緣起

李根蟠教授曾在其論文《環(huán)境史視野與經濟史研究一以農史為中心的思考》中提出了這樣種認識:“以勞動為中介的經濟活動是人與自然之間物質變換的過程,勞動包括人的有目的的體力和智力的活動。而技術則是其結晶。在一定意義上技術可視為經濟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核心。而歷史中形成的各種技術體系,正是人類在經濟活動中應對自然環(huán)境的產物?!笨梢姡祟悹I造自身家園的技術體系不僅是人類獲得知識和所具智慧的體現(xiàn),也是對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和利用過程。因此也可以說,對技術的思考乃是人地關系研究中的重要途徑。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的一些自然要素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極為不利,但是這一區(qū)域仍然生活和繁衍著為數(shù)眾多的人群。這些人群為了克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改善生活和生存的面貌,不斷尋求著適應和利用當?shù)丨h(huán)境的方法。1998年7月莊浪縣被國家水利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梯田化建設模范縣”,將莊浪縣的梯土建設技術列為黃土丘陵溝壑區(qū)人民應對自然、改造自然的典范。2014年5月,筆者在莊浪縣的考察過程中,為該縣的梯土技術所吸引,最感興趣的莫過于莊浪縣人地互動關系中所包含的技術內涵。

以往以梯土建設技術為中心考察歷史上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研究,曾有侯甬堅教授對云南哈尼梯田形成史的探討。他分析了哈尼梯田與當?shù)亍按怪鄙鐣杯h(huán)境之間的關系,揭示了環(huán)境與人互動中產生的“地方經驗”。另外侯甬堅教授在《梯田的誕生為何屬于過去的南方山地?》一文中,他還通過南北方梯土產生的自然、社會和歷史條件,作了對比分析,進而注意到梯田為何產生于古代南方的地理和社會因素。這些研究啟發(fā)著讀者去思考地理環(huán)境在梯田產生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在環(huán)境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高蕓以綏德縣“以糧為綱”政策實施對陜北黃土丘陵溝壑區(qū)水土保持工作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綏德縣的梯土形成史,探討了梯土與綏德糧食生產和水土保持之間的關系。在這些研究的啟發(fā)下,筆者通過對莊浪縣梯土的考察,從中感到梯土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還存在進一步的探討空間,特別是在當代社會條件下,環(huán)境變遷更為劇歹,研究內容也就更為精彩。結合豐富的資料和切身的體會,更能理解到技術在環(huán)境與人之間所起的作用。

本文試圖通過對莊浪縣梯土技術的考察,分析梯土建設技術如何被當?shù)厝私邮?,如何運用到農田改造之中,并加以改進和創(chuàng)新,嘗試解答這一技術在當?shù)厝伺c環(huán)境互動中的地位問題。

二、位于黃土高原丘陵區(qū)的莊浪縣

莊浪縣位于黃土高原中心地帶,是中國甘肅省平涼市下轄縣,也是黃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災區(qū)。全縣面積1553.14平方公里,除了東南部六盤山山麓的基巖山區(qū)和莊浪河、水洛河沖刷而成的河谷山川地外,63.3%的土地為黃土山地丘陵區(qū)。由于黃土高原的自身環(huán)境特點,加上歷史上長期的不合理開發(fā),莊浪縣水土侵蝕現(xiàn)象明顯,而且經歷時間久,整體地貌結構呈現(xiàn)出千溝萬壑的破碎景觀。

2014年5月中甸,筆者在莊浪縣沿途所見到的溝壑又深又大,而且分布密度高。正如《莊浪縣志》記載:“莊浪東北至東南的基巖低山丘陵區(qū),溝壑密度每平方公里達2.5公里;莊浪河和葫蘆河交匯峽谷中黃土低山丘陵溝壑地帶,溝壑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47公里;莊浪河、水洛河兩側的黃土丘陵地帶,溝壑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2公里。”由于位于六盤山西麓,莊浪具地面坡度整體呈現(xiàn)為一個大落差的坡面。“從1/50000地形圖上量算,全縣自然坡度在5度以下的面積只有8.6%;5-15度的面積占14.9%;15-25度以上面積占46.6%;25-35度占16.1%;35度以上面積占13.3%。”

在這種地貌條件下,莊浪縣實施一般意義上的固定農耕,其環(huán)境制約作用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當?shù)卣@樣描述過這里的農耕環(huán)境:“總耕地面積114萬畝,其中103萬畝耕地分布在402道梁峁、2500條溝壑中?!碑?shù)孛裰V也說:“十山九坡頭,耕地滾了牛?!泵裰V總不免夸張,但這一民諺卻真實地道出了當?shù)厝嗣駨氖罗r業(yè)生產的艱難處境。

此外,由來已久的水土流失問題也給當?shù)剞r業(yè)發(fā)展帶來了另一重困境。1983年,當?shù)剡M行的水利、水保調查,結果表明莊浪縣水土流失狀況極為嚴重:“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高達144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2.7%。全縣多年平均降水徑流為1.02億立方米,占總降水量的12.4%。相當于每畝地年水資源年損失量44立方米,隨徑流被沖刷的泥沙年達953萬噸,年平均侵蝕模數(shù)為每平方公里6243噸,每年每畝平均流失土壤72公斤?!比绱艘?guī)模的水土流失,使得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肥力不斷流失,使得農業(yè)生產有如雪上添霜。由于深處溫帶季風氣候區(qū),每年降雨集中分布在夏季的六七月,這段時間暴雨集中,水土流失更加劇烈,而這正是農作物生長迫切需要水分和肥力的時候。面對如此狀況,百姓哀嘆道:“天上下雨地上流,肥土沖到溝里頭。”環(huán)境條件對固定農耕生產的不利就不言自明了。

不利的地貌條件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導致了農業(yè)生產的落后狀態(tài),也導致了依賴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莊浪縣整體社會經濟狀況的低下。莊浪舊縣志有載:明清以來“縣設巖僻,邑小民疲,觸目蕭條”,“地褊而確,民孱而窶”,“居隴坂萬山之中,蹺瘠較他邑尤甚”,“崎嶇陋邑”,據(jù)此可知莊浪縣的的環(huán)境險惡,民生凋敝實屬由來已久。上述文獻記載的共性結論在于將當?shù)氐呢毨?,集中歸結為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地理區(qū)位的偏僻。對當?shù)厝说仃P系的上述認知,僅是反應了問題的一個方面,但卻忽略了社會制度對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制約因素。有鑒于此,筆者對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莊浪縣能夠尋找到適應當?shù)氐乩憝h(huán)境特點的建設方式,以推進當?shù)孛癖姷纳姘l(fā)展,抱有充分的關注和期待。

三、梯土技術的引進和選擇

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世居于此的莊浪人民在歷史上是怎樣從事農業(yè)生產的昵?筆者就此查閱了相關歷史文獻,從資料中可以看出,莊浪的坡地開發(fā)為時甚早,但使用的開發(fā)技術卻不甚合理。成書于清乾隆年間的《莊浪志略》對當?shù)氐钠赂刈髁巳缦卤硎觯骸熬d山亙野,田畝荒蕪”“山陡田薄”。這些描述可以看出當時山坡地已經被開發(fā)利用,而采用的技術是粗放式順坡開墾,而且這種不合理的耕作技術一直持續(x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后。1953年《新黃河》期刊發(fā)表的一篇名為《莊浪縣推廣水土保持工作經驗》的文章,其中所涉及的耕作技術似乎與清代相比幾乎沒有變化也反映了這種情況。

該文是1953年隴南水土保持工作推廣站莊浪工作組的同志,根據(jù)當年在該縣推廣水土保持技術工作中的經歷寫成的。經過筆者對相關資料的對比和對當?shù)厝耸康牟稍L,認為這篇文章提供的線索是比較可靠的。

該文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了工作組在莊浪推廣培地埂、修梯土等水土保持技術工作所遇到的阻力。受阻原因主要是當?shù)厝嗣駥@些技術不了解。文章說到:“宣傳培地埂,群眾說:‘培地埂占地,還耽擱功夫”、“提到修梯土,群眾說‘薄田出大地昵”、“地薄只要塊塊大”、“地中間加埂子不好耕”、“宣傳挖地坎溝又說:‘翻起生土不長莊稼”等等”。通過這些文字描述可以看出,當?shù)孛癖娭饕母髁晳T正在于千篇一律的順坡耕作,為的是加快翻耕的速度和減少勞動力的投入,希望憑惜大面積的廣耕薄收,去追求糧食總產量的提高,但這種粗放的耕作辦法和土地利用觀念,會使本來就很貧弱的黃土丘陵農耕環(huán)境更其惡化,造成植被覆蓋率的降低,加劇水土流失。對此可以說長期以來當?shù)剞r業(yè)生產環(huán)境雖說存在著諸多不利因素,但更為嚴重的是,當?shù)孛癖姷霓r耕模式恰好放大了這些不利因素,最終使得人地關系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之中,耕作技術與當?shù)氐沫h(huán)境不相適應在其間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

如何改變這樣一種狀況昵?《莊浪縣推廣水土保持工作經驗》一文在破解上述矛盾中提供了一個優(yōu)化水土保持的契機。盡管推廣水土保持技術的工作受到了阻礙,工作組的同志們一面進行科學的宣傳,另一面在部分水土試驗區(qū)開展了水土保持技術的試驗,在取得初步成效后邀請農民去觀看,使農民感受到農業(yè)技術手段的改變,對當?shù)丨h(huán)境來說是切實有效的,能帶來良好的效益,農民便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其思想觀念也因此而改變了。

舉例說:鄉(xiāng)民馬天壽站在他壟作了的洋芋地里說“水土保持就是好,這是壟作了的洋芋,肥土沒沖走,地沒掛椽,苗還長的好?!编l(xiāng)民馬聚財:“往年在二畝地年年掛椽,種啥沖啥,連地皮也都揭了,今年壟作以后一點都沒沖。”又說:“今年工作組來的遲了,明年社里的山地都要做成壟作區(qū)田?!比罕娬f“只要把地埂培起,幾年就翻平了?!薄巴诹说乜矞希嗥鸸∽?,地變平了,無論是犁、是糖都很方便,還能多打糧食。”“壟作區(qū)田地里的水和肥土都淌不出去,又能保持水土,又能多打糧食。”

農民談的都是切身體會,不僅談的是當年的受益,而且還談到了今后的打算。可見水土保持技術的推廣,給當?shù)厝罕妿砹耸裁礃拥拇碳ず托迈r成分,充分說明合理的技術手段既能保持水土,又能達到糧食增產。

在觀念轉變后,莊浪群眾開始嘗試把水土保持技術運用到更多的地塊之中。1953年,義泉鄉(xiāng)“修地埂216畝,軟埝89畝,挖地坎溝122畝,修坡式梯土40畝。”特別是把地塊能做成又平又大的梯土技術受到了人們的青睞。群眾不僅學習了水土保持工作組推廣的坡式梯土技術,而且嘗試創(chuàng)建對水土保持具有明顯作用的水平梯土技術。1958年,該縣“一次修咸水平梯土212畝”。1964年后,全國掀起了“農業(yè)學大寨”的運動后,山西省昔陽縣的大寨大隊在黃土丘陵溝壑區(qū)“七溝八梁一面坡”地形上建成高產穩(wěn)產“大寨田”的事實,給莊浪縣上了重要的一課,干部和群眾進一步認識到梯土建設技術在應對黃土丘陵山地環(huán)境中具有的良好作用。從這一年開始,莊浪縣徹底走上了大規(guī)模梯土建設的道路,并且上升為當?shù)卣L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措旋,歷經50多年沒有改變。1998年,因為梯土建設的突出成績,被水利部授予了“中國梯土化模范縣”的稱號。

四、莊浪梯土技術的發(fā)展

如前文所述,莊浪梯土技術是在建國后引入當?shù)氐?,故其不像南方梯田建設技術經過了歷史上長時期的磨合,也沒有熟練掌握經營和生產技術的農民,所以在梯土建設過程中必然會充滿艱難曲折的探索。如何在與南方自然條件不同的黃土丘陵環(huán)境中形成一套適宜自身建設、耕作的梯土技術創(chuàng)新,就成為莊浪縣政府廣大干部和群眾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從1953年開始,莊浪人民開始了梯土建設技術的摸索。當時的梯土建設只能是從較為簡單、易為接收的技術開始,建設的梯土主要是坡式梯土類型,最主要的方法途徑就是在坡地的合適位置修造地埂。據(jù)《一九五三年水土保持工作檢查報告》記八的當時修建梯土的具體方法,主要如下幾項內容:

1.訂地埂線。在舊式坡土邊緣,先按其地邊形狀,劃訂地埂線,并盡量使地埂線外移,以縮小原地埂,增加耕地面積,在長坡面可按地面長短,在地中間劃分一道或幾道地埂線,其間距約為六至九丈,地埂線要力求與水平線平行。

2.清理埂基。用鐵锨將埂子底部表土堆在一邊,鏟掉雜草后,用腳踩平,在缺口或低凹之處,就地用草皮或土鋪平補齊,并捶打結實。有的鏟成外坡略高,內坡略低狀,或用锨挖些小坑,使將來培的土埂有鉚接,基礎穩(wěn)固。

3.取土培修。取土處也同樣把表土向上堆起,用锨由地埂線一端向另一端挖土,邊挖邊培,培時用力翻轉鐵锨將土貼在埂子上。一般分兩層培修,每層厚約五寸,取土時多在埂子下邊取土。

4.踩平踏實。培滿一層后,一腳挨一腳地普遍踩平踏實;培第二層時再踏一遍。

5.拍打靠牢。將已踩踏過的地埂,一邊進行貼補,一邊用木棒或板子由埂子向內外兩側普遍拍打,先打下邊,后打上邊,使土質細密,光滑牢靠。并合乎“高一尺,頂寬一尺五寸”的規(guī)格。如為黃土,外坡陡立,內坡較平緩。有的埂成方埂子,也有的培成圓形。

6.壅土蓋土。最后由上坡挖土,將取土處填平,并在埂子內坡壅些濕土,然后把以前堆放的表土蓋上,有些坡地邊的埂子還要加小土墻。

培埂子是一項持續(xù)的工作,要年年培修,加高時把埂子鏟平,并挖一些小坑,再加土培修,一年耕三次,和下雨處流下來的泥土,都擋在埂子上,這樣上坡低了,下坡高了,坡地就變平了。這就自然行成了梯土。

從以上技術環(huán)節(jié)來看,當時施行坡式梯土建設技術是比較簡單,技術關鍵是修好埂子,所用工具也是基本的農業(yè)工具——鐵锨,工程量也較小,技術標準較低,建設省力。這對于當時沒有建設經驗的老百姓來說是易于接受的,可以初步達到部分水土保持和增加糧食產量的作用。

但是坡式梯土到底好不好呢?報告中提及了埂子修筑不牢導致梯土被沖垮和修成梯土過窄的情況來看,坡式梯土對地形要求較高,僅適合坡度不大的區(qū)段。而且建設方法主要是在田邊修埂,對原坡面改動不大,修成的地塊面積較小較窄,水土流水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糧食產量不會有很大幅度的增長。另外,這種梯土對地埂的要求較高,如果地埂不堅實,遇到大雨時很容易被沖垮,造成嚴重的損失。

為了進一步建設好梯土,莊浪人開始摸索新的技術手段。群眾把眼光投向了水平梯土,水平梯土相對于坡式梯土來說,保持水土功能更好,對糧食增產的作用也更為明顯。1958年,莊浪縣在縣城邊上的二郎山上做了一次修筑水平梯土的嘗試。從修建情況來看,水平梯土的修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技術標準也相對較高,顯得尤其費工費力,所以當年修成的水平梯土也較少。此后一段時間嘗試修建水平梯土的合作社比較少。

自1964年開始,“農業(yè)學大寨”運動在全國鋪展開來,莊浪開始仿照“大寨田”方式修建梯土,有人認為“(梯土)規(guī)模只限于一塊地內,由近坎高處倒向地邊,至做平為止,不需要測量規(guī)劃即可”,好象是一種比較簡單、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工作。實際上是因為建設時缺乏科學規(guī)劃和技術標準,也沒有合理的施工手段,導致在修建的時候秩序混亂,建起來的梯土質量差,多為“光板田”和“雞窩田”,對糧食增產和水土保持沒有產生明顯作用。

為了解決梯土建設中的技術難題,莊浪干部積極去尋找合理的水平梯土建設方法。其中的重要途徑是:學習其他地區(qū)的梯土建設經驗,特別是相同自然區(qū)域的黃土丘陵溝壑區(qū)的經驗,如山西大寨、陜西興平、澄城、米脂等。隨后,這些地區(qū)梯土建設的新技術、新手段開始引進了莊浪。

在平整土地時,莊浪學習了陜西興平縣的“一平三端”法,也就是在建設中做到地平,埂、渠、路三者端正。在埂坎建設技術上,學習的是椽幫堰法。所謂“椽幫堰(也作埝)”,指的是“在清除表土的地面上用石杵子分層夯實修成地埂”。對于梯土規(guī)劃方面,莊浪學習到了“山地梯土建設按等高線繞山轉”的規(guī)劃法和“對地塊能寬則寬、能長則長,大灣就勢,小灣取直,小塊連大塊,壑壑填平的原則?!边@種方法強調對地貌條件要合理規(guī)劃,要把梯土建設到一個水平面上,防止出現(xiàn)“雞窩田”,給當時梯土建設提供了具體的技術指導。

處理肥土問題是梯土建設技術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般來說,梯土建設常常因為肥土處理不好,導致“三年窮(三年土地減產)”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問題,莊浪群眾學習了陜北地區(qū)的肥土處理法。其中主要技術方法有:

(1)雁翅開溝上切下墊法:在建設中將上臺深挖深翻開溝,將表土墊到低處。

(2)開溝蛇蛻皮法:這一方法分為順坡蛇蛻皮、橫坡蛇蛻皮、地塊內縱向蛇蛻皮三種類型。順坡蛇蛻皮指的是梯土建設中,由“最下面的一臺梯土開始,特地塊修平后,把相鄰的上 臺坡面的表土推移到該臺面實施回鋪。這樣逐臺修平,表土逐臺下移,直至修到最上一臺”。橫坡蛇蛻皮是指“先由地塊的一端第一開挖區(qū)開始,或不處理表土,或將表土運到第二開挖區(qū),此區(qū)修平后,再將第二開挖區(qū)的表土推至第一開挖區(qū)。按此順序逐區(qū)修平”。地塊內縱向蛇蛻皮是指建設時“先沿地塊開挖線施工,將近開挖線上方的表土推運到近開挖線的下方。挖方區(qū)由外向里逐次挖深槽取土運到填方區(qū),逐次將表土回鋪槽內,填方區(qū)逐次將下面的表土上翻墊到填方區(qū)的生土上面,這樣直到全地塊修平”。

(3)中間推置法:梯土建設中先把建設表土堆放到各條田塊中間,然后將底土平整后,將表土復原。

通過對外來技術的學習,莊浪人民逐漸掌握了梯土建設的要點。隨著在梯土建設實踐方面的逐步深入,逐步加八了自己對黃土丘陵環(huán)境下梯土建設的思考,其中的“四面坡規(guī)劃法”就是一項積極的創(chuàng)新。針對黃土丘陵區(qū)不同地貌類型的特點,莊浪人民總結了“一面坡是直線,二面坡劃斜線,三面坡(山咀)劃半圓,四面坡(峁地)劃圓圈”的方法。這種規(guī)劃方法就黃土地貌的梁、峁、溝地形因地制宜地施工規(guī)劃,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豐富了以往“等高線繞山轉”的規(guī)劃方法。針對梯土修建后的土壤肥力問題,當?shù)厝罕娺M一步得出了“死土深翻,活土還原。增施肥料,肥土鋪田,確保增產”的技術要點,力求做到保持表土,增施肥料的技術標準。對埂坎的修建更是表現(xiàn)出了當?shù)厝嗣窠ㄔO梯土中的智慧,他們在吸取“椽幫堰”技術后,又根據(jù)不同地貌區(qū)的自然特點,開發(fā)出了不同的“幫堰”方法:黃土區(qū)土質疏松,他們運用“锨拍堰”方法,在建設中用鐵锨把堰坎拍光打實;土石山區(qū)石頭較多,他們發(fā)明了“石壘堰”方法,這樣既處理了石頭,同時也加固了埂坎。關山一帶野草長勢甚好,他們便用長草固堰、用草皮壘坎,稱之為“草幫堰”。

當?shù)馗刹亢腿罕娫谏a中也時時留憊地貌環(huán)境與梯土建設之間的細節(jié)問題,在質量上把關。如柳梁鄉(xiāng)吊咀村老一輩梯土建設者柳茂林,“他見誰把凍土疙瘩埋進地埂,就說:‘是誰把定時炸彈埋進地???立即命人掏出來”。凍土在春暖時就會消融,消融后就會造成地埂崩塌的惡果。又如白堡鄉(xiāng)陳山村老支書柳彥成,他說在“2米以上的高地埂都架椽夯打,椽用細柳枝拴,打埂的同時樹也植上了”,這些話并不是隨意說來,而是“他小時從大人那兒學來的,小樹根維系牢固著地埂,枝葉為莊稼阻風擋寒”。這些道理來自于當?shù)厝罕姷娜粘I詈陀^察,用之于梯土建設上,實際上正是梯土建設中的技術創(chuàng)新。

莊浪縣政府在梯土建設中,還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學習使用有關的科學儀器和設備。1966年,平涼專署水保局派出技術員蔣心肇,到水洛公社何馬大隊介紹使用水平儀和土制儀器進行測量的方法。1972年,莊浪縣水電局為各公社配備了水平儀,積極培養(yǎng)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這些工作都極大地促進了梯土建設技術的提高。

到20世紀80年代,甘肅省水保局及平涼市水利處等水保單位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梯土建設技術標準來規(guī)范梯土建設。如1981年甘肅省水保局頒發(fā)的“三田建設管理辦法”、1987年平涼地區(qū)水利處頒發(fā)的“平涼地區(qū)梯土建設規(guī)范”“梯土重點工程規(guī)劃設計要求”“梯土驗收統(tǒng)一表式”等。莊浪梯土建設與之對應,也制定了相應的技術標準,并付諸實際工作之中,其中一些技術標準和措施比之六七十年代有所提高。

在我們查閱這一時期莊浪梯土建設技術資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幾份反映1990年堡子溝流域治理工作站的梯土工程設計書,其中反映的是莊浪縣堡子溝鄉(xiāng)營灣、馬灣、社灣、王堡村大灣、王堡村石灣幾處地點的梯土設計。堡子溝鄉(xiāng)是莊浪縣梯土建設示范鄉(xiāng),那里的梯土技術基本上代表了當時莊浪縣梯土建設的較高水平,所以這幾份梯土設計書對于了解那時的梯土技術水平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這幾份設計書主要由以下五個部分組成:社經現(xiàn)狀(建設地點的社會經濟現(xiàn)狀)、勘測、工程設計、效益評估、施工放樣。其中的勘測和工程設計部分,集中表現(xiàn)出梯土建設的核心技術和思想,主要內容有:

(1)建設時首先要對建設地進行勘測選點,然后繪制平面圖??睖y著重考察的是建設點的坡度和地質情況,看其是否適合建設梯土工程,主要考察“無明顯的陷穴、斷層、溶洞等侵蝕現(xiàn)象”。在測繪平面圖的過程中,利用水準儀、經緯儀等工具測量出的實際情況,然后按照嚴格的比例尺繪到圖上。上圖的要素主要有:居民點、道路、渠道、原田面的邊埂、高程等。

(2)根據(jù)勘測到的情況設計工程建設的原則、方案、田塊編號及規(guī)劃圖、配套措施等。梯土工程設計的原則一般來說是“集中連片,規(guī)模治理,便利機耕和生產利用”。具體建設中要求“以基線定田塊,以居民點、地物、田塊定道路,做到田、路、林、渠配套。并能滿足攔蓄20年一遇24小時最大降水”。

(3)根據(jù)建設原則確立方案,針對的是道路、田塊的建設。對道路的設計主要根據(jù)適合機耕的要求制定。在幾份檔案資料中,道路都是根據(jù)農機的寬度定位(寬3米);對田塊建設設計中,特別利用了梯土優(yōu)化測設儀。梯土優(yōu)化測設儀為“集測量、設計、計算、優(yōu)選諸功能于一身”的梯土建設專用儀器,能根據(jù)實地測量的數(shù)據(jù)得出建設的最優(yōu)方案,可以在幾個區(qū)域的梯土建設設計中發(fā)揮其作用。

梯土田塊建設中,第一步是確定一個坡面上應該修筑多少臺梯土。臺數(shù)的測算根據(jù)坡面的高度和梯土優(yōu)化測設儀測得的田坎最優(yōu)高度確定。具體的表達式為臺數(shù)=田坎高度/最優(yōu)田坎高。

在確定了臺數(shù)后,第二步就是確定梯土斷面要素(如圖1),斷面要素主要有田面斜寬、埂坎高度、田面毛寬、田坎坡腳、埂坎占地、田面凈寬等。

通過計算得出幾個數(shù)據(jù)后,就能在施工中充分掌握建設的標準。

(4)斷面要素確定后,接下來就是對田間工程量進行估算。初步估算的是梯土面積、施工土方量、運輸量、用土量等。

(5)在上述幾個內容確定以后,開始把設計好的田塊編號及規(guī)劃繪制到圖上,作為施工的藍圖。

(6)梯土建設完畢后,后續(xù)配套設施的建設也是梯土技術的重要內容。莊浪梯土建設中的主要配套建設為:新修水平梯土的施肥問題;埂坎種草,做好環(huán)境恢復工作,增強工程質量。

從上述步驟可以看出,在20世紀80年代的梯土建設中,因為有了完整的科學規(guī)劃,先進的技術儀器,每個梯土施工要素都有著完整的技術標準,比起六七十年代有了很大的進步。

20世紀90年代后,推土機和鏟車作為重要的施工工具開始逐步運用到了莊浪梯土建設當中,這些設備的使用給梯土建設技術帶來了重要影響。首先,在施工手段上,由以前的人力為主的建設方法變?yōu)槿藱C結合機修為主;其次,自然地貌條件對梯土建設的限制作用進一步減小。在20世紀90年代積極組織和推廣機修方法的具水保局老領導田銀厚同志,講述了以下兩個機修事例:

水洛鎮(zhèn)羊爬式坡是該鎮(zhèn)梯土建設的‘老大難工程,1993年水洛鑲黨委書記田銀厚,請來機修隊,用人機結合的辦法,使這面羊都站不住的山坡地,當年就變成了800畝高標準梯土。

南湖鎮(zhèn)西河灣有一架400畝坡耕地的山,平均坡度在17度左右,靠人力修梯土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田銀厚依據(jù)山勢制定出先修路后修地,以路定田的施工方案,并調動2臺推土機,從兩面出擊,各先推出一條6公里長的路,然后分而治之,推出每塊10畝地的梯土40多塊,每塊梯土都做到了寬大平,成為機修梯土的樣板田。

機修的方法使得梯土建設更為省力、高效,而且修成的梯土在長寬高方面也大大超出了從前,筆者在水洛鎮(zhèn)新興村實地調查中,當?shù)氐乃2块T工作人員介紹到,現(xiàn)在的梯土寬可以達到幾十米,長能達到幾公里之多,農業(yè)耕作方便,耕作作物類型也日益多樣。

五、對梯土建設的再認識

黃土高原上的丘陵溝壑地貌并不是原生的地貌形態(tài),而是歷史上人類的耕作體制與地理環(huán)境不相兼容的派生產物。丘陵溝壑地貌一旦釀成,其實質是一種人為的生態(tài)災變,治理人為生態(tài)災變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而是要更多的關照文化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適應。目前雖然經過當?shù)馗刹咳罕姷某掷m(xù)努力和創(chuàng)新,還借助了現(xiàn)代工程技術手段,雖說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卻不能忽視其間還隱含著眾多的生態(tài)隱患。原因在于,當?shù)氐臍夂驐l件絕大部分降水都是以暴雨形式出現(xiàn),地表徑流的切割總會年年發(fā)生,人力修筑的埂壩,以及平整后的梯土,不管修筑的多么堅固,在持續(xù)不斷的地表徑流切割下,遲早都會產生新的溝壑。這將意味著即使修成了這樣的梯土,其后的維修和保護費用都必特持續(xù)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此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若能換一個思路,不必強行實施固定農田耕作,而是在現(xiàn)有基礎上果斷地調整水土資源的利用方式,或選擇用作經濟林基地,或選擇作為畜牧基地去加以利用,都可以極大的提高地表植被的覆蓋度,都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地表徑流的切割。相應的工程維護費用才可以得到大幅度的壓縮,所形成的人為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維持能力也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其經濟效益也并不比強行種一年生糧食作物低。有鑒于此,對待生態(tài)維護問題,理應清醒的意識到這應當是一個人地和諧關系的重建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技術創(chuàng)新問題。如果不擺脫固定農耕利用模式的慣性延續(xù),敢于另辟蹊徑,果斷地改變資源利用方式,顯然達不到治本的生態(tài)建設目標,也很難鞏固現(xiàn)有的梯土建設成果。當前我們國家已經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為基本國策去加以實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反思莊浪縣走過的艱辛歷史過程,顯然需要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對其得失利弊做出新的認識和思考,才有助于今后的生態(tài)維護和經濟建設。

萨嘎县| 岳阳市| 邵阳县| 南平市| 鄂托克旗| 平塘县| 瑞安市| 白河县| 阿拉善盟| 浠水县| 莎车县| 大足县| 海原县| 铁力市| 寿光市| 会东县| 盈江县| 福海县| 壤塘县| 札达县| 隆昌县| 兰考县| 海安县| 林周县| 昌乐县| 运城市| 玉田县| 新宁县| 遵化市| 新丰县| 昌图县| 贞丰县| 南乐县| 南开区| 木兰县| 增城市| 璧山县| 酉阳| 唐海县| 平泉县|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