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
致小作者
馬良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文學創(chuàng)作是艱苦的,但收獲同樣是巨大的,對于成人來講如此,青少年亦然。本期雜志選登了楊姍姍、李春原兩位小作者作品,他們一個即將升入高中,一個即將走進初中,在激情澎湃、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年紀里,投身于對文字的鐘愛,寄情于文字書稿之中,令人驚喜,更讓人期許。
楊姍姍,是一個初識略為內向的豐潤女孩,初中畢業(yè)即將進入高中階段學習,她主要以散文、詩歌創(chuàng)作為主,好讀書,每有所得或偶有所感,便訴諸筆下,作品展現了她的才情和輕柔的詩意。幸運的是,她有一個目不識丁卻千方百計支持她讀書并寫作的母親,為她的文學之路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另一位小作者李春原,來自路北區(qū),剛剛結束了小學生涯,在小學的最后階段,他在自己的老師、我市青年作家?guī)煈棏椀闹笇?,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童話集《鳳之林的故事》,歷時兩年完成,9萬余字。
文學要保持活力,就要以開放的態(tài)度容納各種各樣的文學經驗,兩位小作者目前均已成為唐山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他們的文字現在還顯得有些稚嫩,藝術價值有待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流媒體大興、娛樂至上的當下,在這樣的年齡段里,依然葆有對文學的專注之情,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文學精神和氣質,足以令我們驚喜:或許,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僅是一部文學“初級作品”,但其中的“含金量”是多方面的,它預示著某種可能,它展示著某種方向,它昭示著某種實力,抑或,它標志著某種不可預測的創(chuàng)造力……
青少年作者是唐山文學界的未來,需要我們多加鼓勵和呵護,在此,向青少年作者們在今后文學之路上談以下三點:
一須專注。各行各業(yè)有突出成績的人物,他們一定是專注的,甚至是有些偏執(zhí)的,作家亦然。著名兒童作家楊紅櫻曾說“我小時候真的不聰明,但有兩個優(yōu)點:專注和認真。天才很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從一而終,正如我堅持寫作30多年,日積月累,就一定能成功。”這樣專注、偏執(zhí)的精神,我們青少年作者還真要多一些,對文學孜孜以求,人生不論順逆,都不改初衷。這樣的精神,能化成一種信念,有這種堅定的信念,即便我們付出再多,也是單純的、快樂的。
二要積累。歸根到底,文學創(chuàng)作畢竟還是有賴于平時的磨煉和積累?!胺e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品,呈現的都是厚積薄發(fā)的狀態(tài),都會給人游刃有余的感覺,也就是“冰山理論”所講的,作品像是冰山露在水面的部分,它的更大更重的部分還在水下。作家寫作時似乎不費思索,拾筆即來的表現,實際上源于平日不斷積累,艱苦磨練的結果。
三必勤奮。應做到好學敏求,認準目標后,即“咬定青山不放松”、“三更燈火五更雞”。只有經過日積月累的辛勤努力,才能在寫作時從容不迫,直抒胸臆,即使是在創(chuàng)作初級階段也是如此,李春原在創(chuàng)作《鳳之林的故事》過程中,大多利用同學們休息、度假的時間,特別是在假期里,與輔導老師一起每天創(chuàng)作七八個小時。
除了以上三點,隨著寫作的深入,小作者們還需要具備深厚的學養(yǎng)、扎實的文學功底,與此同時,要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遠打算,不圖一時之快,不求一時之利,不計較眼前的是非得失,眼界要寬,氣局要大。
對于小作者們的未來如何,楊薇薇、李春原們以其自信、自主、自在自為的態(tài)度做了一種回答:這只是開始。對于大多喜愛文學的作者來說,一切也都是剛剛開始,每一個階段的呈現各有其美,而未來總是比現實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