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榮
批評的素心
■劉志榮
這個題目,幾乎是在剛得到約稿信息的時候就涌現(xiàn)到腦海中的,也可見是頗沉淀了一段時間的想法。
想法的背后,當(dāng)然是感慨——現(xiàn)在的批評,附加了過多外加的因素,所以,和這個信息泛濫、包裝過度的時代的一切東西一樣,有回歸本源、返樸歸真的必要。
1.
素心,詞典上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本心、素愿”(江淹《雜體詩·效陶潛〈田居〉》:“但愿桑麻成,蠶月得紡績。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保?,第二個則是“純潔的心地”(顏延之《陶徵士誄》:“弱不好弄,長實(shí)素心?!保獌蓚€義項(xiàng),其實(shí)有相通的地方,“素”的本義是沒有染色的絲綢(《說文》:“素,白致繒也?!保?,那么,素心,就是未經(jīng)染污的“本心”了。本心不易見,通俗說,未經(jīng)沾染世俗習(xí)氣的純潔一念,略略有些近之,所以有通于“初心”,也有通于淵源有自、涵蓄久長、未或忘之的“素愿”(夙愿)了。
《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沉淪世間,“被聲色貨利所迷,故不靈驗(yàn)了”,碰到云游的瘌頭和尚、跛足道士,“摩弄一回,說了些瘋話”,始能略略恢復(fù)本來面目——“此物已靈,不可褻瀆”,也才有了“身安病退,復(fù)舊如初”的希望。若仔細(xì)看那野和尚的“持誦”,卻也尋常:
“那和尚接了過來,擎在掌上,長嘆一聲道: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人世光陰,如此迅速,塵緣滿日,若似彈指!
可羨你當(dāng)時的那段好處:
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
卻因鍛煉通靈后,便向人間覓是非。
可嘆你今日這番經(jīng)歷:
粉漬脂痕污寶光,綺櫳晝夜困鴛鴦。
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
如此尋常語,卻有治病的效驗(yàn),原其理,也不過“拂拭”而已,貌似“推陳出新”,其實(shí)也不過是“復(fù)舊如初”罷了。此理民國文人尚懂,曾見有人記述說自己讀了此段大慟,以為是《紅樓夢》中最發(fā)人深省的一段話,我大約能略略明白一些他的心思。
紅塵萬丈中,本心難見,初心易忘。但失卻了本心,遺忘了初志,也就失卻了根本,即使“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乃至威勢赫赫、氣焰萬丈,也不過轉(zhuǎn)瞬即逝,如《桃花扇》中所云“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如果沒有一點(diǎn)根本性的東西,也就沒有長遠(yuǎn)的價值。
2.
以上大約是三教九流、各行各業(yè)人人都應(yīng)該記取的,不限于文學(xué),更不限于批評。
說到批評,如今這個時代,批評這個行當(dāng)遇到的誘惑,如果不說更多些,至少也不會更少些。弊端很多——“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有之,“群居終日,言不及義”亦有之;“權(quán)門奔走喘吳?!惫涛幢?zé)o,“著書只為稻粱謀”恐怕更多;“意、必、固、我”、狹隘谫陋、自炫自媒,奇怪地同時伴隨著率爾操斛、花樣百出、俯仰隨風(fēng)……說起來容易沒完沒了,亦無益于人,還是不多說了,單只說一件,現(xiàn)在的批評,也實(shí)在有必要想想自己的“初心”。這個“初心”,是否純潔樸素,更有進(jìn)行檢查的必要。
批評的基礎(chǔ),是理解,甚至是不多不少、照原樣的理解——“見我入門驚且喜,素心相對如秋水”(清方文《潤州訪錢馭少》詩),是批評的本原,也才是批評的最高境界。
說是最高境界,因?yàn)榭此迫菀?,其?shí)甚難達(dá)到。人間世眾聲喧嘩、萬匯難齊,多的是看朱成碧、自說自話,理解已很難,“不多不少、照原樣理解”更難,因人皆有自己的偏見、前見——這些偏見、前見,固然提供了理解的基礎(chǔ),但究竟說來到底是理解的障礙。
當(dāng)然,人非圣賢,偏見、前見誰都免不了,但可以順著偏見、前見,曲曲彎彎地走進(jìn)去,卻不是抱著偏見、前見不放。
去年下半年,帶一個學(xué)生的討論班,討論到一部電影,分外明確地看到這一點(diǎn):每個人都帶著對這部電影的前見與期望,程度稍好一些,才會盡量去理解這部電影本身,說出來的話也就更值得傾聽些。于是,不免想到開會和讀文章,經(jīng)常會碰到類似情況,也想到自己的類似問題。
——再高明的見解,甚至是洞見,如果不貼題,也不過是“眼中金屑”,不如無也。
所以,批評要有“素心”,外擾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克服自己的偏見。
不免想起“批評”一詞對應(yīng)的英語詞匯,今人所重,未免太過偏于critisism,容易流于吹毛求疵,我還是喜歡 review——以吾國拆字法言,review者,“re-view”也,“再次看,重新理解”,是調(diào)整自己的身段,到別人的位置重新看、重新理解,是屈己就人,而不是強(qiáng)人就己?!侨绱?,不能“萬物皆相見”也。
有了重新看、重新理解,才能“不隔”,才能不是外行,也才能互相商量、討論,而不是“聾子”與“瞎子”的對話。
也因?yàn)槭窃谥匦驴?、重新理解,所以,好的批評,即使“針尖對麥芒”,也是“好說好商量”,不是硬拗、抬杠,也不是炫耀、炫技——凡此種種,皆“濁心”也,有濁心,使出的不免就是“拙力”,看得人難過。
能理解,萬物便顯出自己的層次。理解到了,連評論的語句,都可以是多余。
批評的尋常日用、無為之道,就是在做理解的功夫,而不是其他。
——不用說,人生在世,值得理解的東西,不多。所以,盡力去理解了,不管是贊成也好,不贊成也好,都已經(jīng)是一種贊美。
——要把贊美用在值得贊美的事物上面。
3.
今人了解“素心”這個詞,多半和錢鐘書所說的“荒江野老屋,二三素心人”有關(guān)。原話已然膾炙人口,但再抄一遍,仍有必要:
“大抵學(xué)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yǎng)之事,朝市之顯學(xué),必成俗學(xué)。”
年輕時喜歡這句話,但現(xiàn)在才說得上有了點(diǎn)切身的體會。
這體會,不是經(jīng)驗(yàn),而是教訓(xùn)——荒江野老屋,似乎冷寂,但學(xué)問要深入,卻唯有自覺居于此境,尤其對于我輩天生智慧不高、定力不夠的凡人,要脫去一點(diǎn)凡軀,舍此莫辦也。顯學(xué)必為俗學(xué),俗學(xué)則是因?yàn)樗仔模€是那句話,“本心難見而易失,初心難志而易忘”——易失、易忘,則是因?yàn)樽分饓m勞。
紅塵滾滾、萬頭攢動中,能有什么好東西?!不待占而已知也。——需要這樣的當(dāng)頭棒喝。亦不必遷就。
當(dāng)然,萬丈紅塵中,也有一套大學(xué)問,但那需要另一副眼光,有此眼光則全局可翻,大俗亦全然可轉(zhuǎn)換為大雅?!贿^,不待說,那眼光并非全從萬丈紅塵中得出。
所以,如作為“象言”看,“荒江野老屋”實(shí)有其必要,至少在某個階段有其必要,因“其力未充”,尚未能“此日中流自在行”,仍需“商量培養(yǎng)”也。
4.
俗,相對的當(dāng)然是雅?,F(xiàn)在一般認(rèn)為雅是精致,是文飾,是繁復(fù)——其實(shí)不是?;蛘哒f,那是很低層次的“雅”,在古人那里,更高層次的雅(或者真正的雅),是素,是樸,是簡——《道德經(jīng)》:“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方無隅。”《禮記·樂記》:“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荀子·禮論》中解釋:“大饗尚玄尊,俎生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大羹”(亦作“太羹”)是指不摻五味的肉汁,“玄酒”是當(dāng)酒用的清水,都用于天子主持的大祭——亦可見古人所謂的雅,和今人恰好相對;今人所謂的雅,在古人那里,不是大雅,甚至正好是俗。
兩相比較,是古人說得對,我從古人。因?yàn)榫?、文飾、繁?fù),滿足的是小清新和奔小康的人民,上不得大臺盤。要動真陣仗,需要更根本的東西。古人可貴在知本。
現(xiàn)如今也不是完全沒有懂一點(diǎn)這些道理的人,譬如偶然從網(wǎng)上看到有音樂家寫道:
“一日,友人問我:到底何謂‘雅’?我思躊片刻,曰:‘素心,即是雅?!?/p>
“如何能做到‘素心’?友人再問。我吟笑,答曰:‘洗凈鉛華,返璞歸真,雅即得之?!?/p>
“我以為,今世之雅,一顆素心即是雅之本矣?!?/p>
不太了解這位音樂家的具體情況,但這段話說得不錯;日本也有作家說到“沒有化妝的心”之類的話,看了都讓人有所感,雖然他們都未必做到,但這意思,應(yīng)該了解,因?yàn)槭钦?,就藝術(shù)來說,也是造藝之本源,否則,沒有一點(diǎn)真東西,也就沒有生命力。
批評何嘗不是這樣。二三子,不帶偏見地讀,不帶功利地談,是最好的狀態(tài)。如素面相睹,如素心而談,好作家、好作品、好讀者,都期待這樣的幸運(yùn),也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但說是幸運(yùn),便已是因?yàn)橄∩??!袷廓q然。
(作者單位: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