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昱
順治滿漢福字錢考
佟昱
眾所周知,順治通寶滿漢文錢已經發(fā)現有江、薊、陜、昌、河、同、宣、浙、原、寧、臨、東12種,每種存世量都很大,而唯獨缺少了滿漢文福?!肚澹ɑ剩┏ㄖ尽な池浡跃拧酚涊d:“(順治)六年開浙江、福建、山東各省鑄局?!睆腻X幣實物看:福建局光背錢(順治六至八年鑄)、背上福(順治八至十年鑄)、背福-厘錢(順治十至十三年鑄)都大量存在,但唯獨沒有“滿漢?!?。但是,史料對順治滿漢福確有著非常詳實的記載,如:《清朝通志·食貨略九》載:“(順治)十七年,復開各省鼓鑄局,定錢幕鑄地名,兼用滿漢字……福建鑄福字……”。此外,《清朝通典·卷十·食貨略十》載:“(順治)十七年,復開各省鼓鑄局,兼鑄地名滿漢文江南江寧府鑄寧字……福建福州府鑄福字”。同樣的記載還見有《戶部則例》、《清朝文獻通考》等。各個史料眾口一詞:在順治十七年福建錢局確已被提準開鑄滿漢文福字錢。但為何實物一直未能發(fā)現呢?
我們先來看看在當時的福建地區(qū)都發(fā)生了什么?!肚迨犯濉ぞ矶倨呤ち袀髁份d:“(順治)十三年,加太子太保,調閩浙總督。率泰有方略,善用兵,與士卒同甘苦。時鄭成功據臺灣,數入寇。率泰疏請增設水師三千,造哨船百余艘,招降海盜,散其羽翼。又言成功父芝龍不宜徙寧古塔,其地近海,恐乘間遁歸,為患滋大。世祖悉用其言。以破定國功,進世職一等??紳M,加少保。十五年,招撫成功將唐邦杰、林翀、葉祿等,降者數萬人。十五年,成功攻溫州,陷平陽、瑞安,率泰調江寧滿洲兵助剿,成功敗走。是年,詔分閩浙總督為二:以都統趙國祚督浙江,駐溫州;而以率泰專督福建,駐福州。未幾,成功據南安嶺窺福州,其黨陳斌既降復叛,率眾據羅星塔。率泰檄兵燔其巨艦千余,成功遁。斌復降,奏誅之。十八年,坐事奪世職,任總督如故……”??梢姀捻樦问甑绞四觊g,福建各處均卷入了清廷對鄭成功的戰(zhàn)爭。可以想象,當時福州已經失去了鑄造錢幣的基本條件,例如:銅路,鑄本等。就像1976年德國漢學家布威納先生在他的Ching Cash until 1735(《清朝錢編年譜》)中說的那樣:“順治滿漢福字錢為什么沒有像其它滿漢字錢一樣正式發(fā)行?其原因在于銅源短缺和與鄭成功的戰(zhàn)爭”。
本應大量鑄造的順治滿漢文福字錢沒能按律兌現,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史料記載的錢幣真的不存在呢?事實上,順治滿漢福錢的實物并不是近幾年來的新發(fā)現,它首次亮相是在1899年日本泉家今井貞吉的《古泉大全》中。書中刊載了順治滿漢福木雕版拓片,但此實物至今未見。之后的錢譜也未再記載(除后鑄花錢外,見本文附錄),直到2005年孫仲匯老師的《古錢鑒藏趣話》再次刊載,這期間已經過去了106年。事實上自1998年以來,同版的滿漢福已經出現了3枚(彩頁7圖1)。其面文和鑄造工藝皆與順治寶泉標準版別無二。其中第一枚直徑27.1、厚1.3-1.4mm,于2000年6月出土于浙江紹興,乃生坑近未流通品,紅斑綠銹,官氣十足,極為開門。同時出土的還有順治寶泉等多枚順治滿漢文錢。第二枚1998年發(fā)現于江蘇常熟,直徑26.2、厚1.1mm,傳世品,錢體熟舊,有長期流通痕跡,被發(fā)現時在一發(fā)祿之上,現為江蘇藏家席樺所藏。第三枚即孫仲匯老師《古錢鑒藏趣話》中的那枚,雖已殘損但氣韻猶在,順治制錢風格一眼能斷。當時孫老師批注:“僅見于此”。上述三枚錢無論從鑄造風格還是文字來看無疑是順治當朝之物,而且三枚皆為同一個版式,生坑、傳世品皆有,可以相互印證,更加證明了順治滿漢福實物的存在。筆者認為它們是當時的部頒樣錢的可能性較大,現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1.部頒樣錢的鑄造在順治時期官方檔案中有明確的記載
所謂部頒樣錢是指戶部主管錢法的官員為各個地方鼓鑄局特制的錢幣樣版,目的是頒發(fā)到各地,俾地方鑄局照式開模鑄造符合中央要求的流通制錢。部頒樣錢在清末道、咸、同、光、宣時期比較常見到。
根據檔案,順治十年“車克(當時戶部尚書)題進驗新式樣錢并請旨頒發(fā)事本”(康熙以前的奏折叫事本):“該督理京省錢法右侍郎王弘祚,督率管理寶泉局滿漢司官,遵照新式背鑄一厘二字樣錢,合理進驗,如果合式,以便頒發(fā)各省鎮(zhèn)照式鑄造。查在京有戶、工兩局,臣經管者,錢背鑄一戶字,工部鑄工字,如江寧鑄寧字,浙江鑄浙字、武昌鑄昌字、福建鑄福字……”這段清代檔案雖然沒有記載滿漢福,但也足以證明順治時期中央部頒式錢的做法已經成為規(guī)定了,但是由于年代久遠,當時的部頒樣錢已經很難找到,或者是由于工藝的變化不像晚清的部頒樣那么容易辨認。
2.順治滿漢福與寶泉的風格一致,而不同于福建地方鑄幣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同治、光緒時期部頒樣錢均具有很明顯的戶部寶泉局鑄幣特征,這與寶泉局負責制造部頒樣錢的事實是分不開的。而地方鑄幣則各具特色,良莠不齊,中央部頒版式到了地方往往形同虛設。
實物上看,首先順治滿漢福的鑄造工藝和文字風格與順治寶泉的完全一致(彩頁7圖2,3)。同時也與同治、光緒時期的部頒樣錢情況一致。這符合部頒式樣均來自寶泉局的基本事實;其次,福建局最初鑄造的上福字錢和福一厘錢均帶有明顯的福建本地鑄幣特色,而相比之下,順治滿漢福的特征更加靠近順治寶泉。所以無論從實物形態(tài)或文字風格上看,今天所見的三枚寶泉版順治滿漢福字錢為寶泉局鑄造的可能性很大。
3.福建錢局在順治滿漢文錢時期(順治十七至十八年)未能正式開鑄
從歷史事實來看:福建錢局所在的福州府在順治十三到十八年陷入戰(zhàn)亂,鑄造順治錢幣的條件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順治滿漢福字錢的正式開鑄成為了紙上談兵。而其他錢局更沒有理由來鑄造滿漢福字錢,這從一個側面反證了寶泉局鑄造順治滿漢福的推論。
當然,部頒樣錢之說僅是筆者根據實物形制及史料記載做出的推斷,我們并不排除福建錢局在順治十七年有過短暫的鑄造期。
4.順治滿漢福為順治時期的鑄幣而非康熙時期補鑄
熟悉康熙錢的泉友可能會問,順治滿漢福的背文幾乎和康熙“大福版”滿漢福字錢完全一致,那會不會福是康熙年間補鑄的呢?就這個問題我們來對比一下順治與康熙滿漢福字錢(如圖)??滴醮蟾0娴拿?、背是闊緣(錢背外緣寬度在4.4至4.7mm不等),這與康熙時期所鑄其它版福字錢基本一致。而順治滿漢福字錢的面、背是細緣,就第一枚而言,錢背外緣寬度為3.2mm,遠遠低于康熙錢,且符合順治時期滿漢文錢的重要特征(小知識:順治錢中很難見到闊緣版的滿漢文錢,一般外緣寬度在3.1-3.3mm左右)。第二,順治時期滿漢錢的邊道以“鼓形”為主,順治滿漢福恰好是鼓形邊,與順治寶泉一致。而康熙福字錢的邊道略直,這又迎合了康熙時期福建錢局鑄幣的傳統。第三,從背圖可以看出,順治滿漢福的背文要比康熙的大一些。第四,細觀順治滿漢福,無論是形制、文字、重量等各個方面所散發(fā)的氣息完全來自官鑄制錢的風格。
現在我們清楚了,雖然兩種福字錢背文相似,但毫無疑問順治滿漢福更靠近順治時期的鑄幣風格,而康熙福則體現了康熙時期福局的特點,不能簡單地說因為背文類似就把兩者混為一談。事實上,后朝錢幣文字有前朝特征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比如:雍正早期寶泉闊緣小字版繼承了康熙晚期的寶泉闊緣版;雍正晚期制錢風格也同樣被乾隆早期錢所繼承。這里還衍生出一個推論,即康熙大福版應該為康熙福字錢最早期的一類版式。
根據以上論證,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作為順治錢研究課題中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1.滿漢福字錢從1899年首次被記載至今已發(fā)現三枚,填補了順治錢實物發(fā)現上的空白。
2.順治時期戶部檔案證實了當時清政府已經開始使用部頒樣錢作為地方鑄幣的藍本,同時也是清代最早關于鑄造部頒樣錢的記載。
3.順治十三年到十八年,雖然史料記載福建錢局被提準開鑄,但由于戰(zhàn)爭導致滿漢福字錢未能正式鑄造,所以實物極為罕見。
4.已發(fā)現三枚順治滿漢福均屬戶部寶泉面文版,很有可能是當時的檔案中所記載的部頒樣錢。
5.三枚順治滿漢福字錢與康熙年間的滿漢福有明顯區(qū)別,應屬順治時期鑄幣無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待解決的問題:
1.清代奏折檔案中關于順治一厘錢制作部頒樣錢的記載十分明確,但滿漢文錢的檔案仍然空缺,有待進一步發(fā)現,為順治滿漢福部頒樣錢提供直接證據。
順治滿漢福與康熙滿漢福對比圖
2.順治一厘錢有統一的部頒樣錢頒發(fā)各地,地方錢局照式鼓鑄。北京周邊幾個錢局的鑄幣均按照戶部樣板鑄造,如:戶、工、薊、宣、同、陽等。然而其他地方錢局還是以本地風格制錢,如:昌、江、寧、浙、福、荊、東、原等,這是為何?是部頒樣錢未送達?
3.順治滿漢錢中,薊、宣、同三局滿漢錢皆為寶泉版;河(泉手河)、陜(泉手陜)、東(泉手東)等所占比例較少(不超過10%);而江、浙、寧、昌等未見寶泉版,這又是為何?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順治滿漢福正式鑄造了,那是否又會出現福建特色的滿漢福,我們不得而知。
附錄:順治滿漢福后鑄的版別
順治滿漢福除了上文提到的寶泉版部頒樣錢之外,還有四種后鑄版別,根據圖片資料可以分為:上大福版、爾寶光背版、私鑄大耳福版、和新發(fā)現的中福版。以下做逐一介紹:
1.上大福版順治滿漢福
上大福版順治滿漢在很多書譜中都有記錄。從對比圖可以看出與上大福形制和文字同出一轍(彩頁7圖4)且錢體較大,直徑29mm左右,厚度達到1.4mm,多出自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區(qū)。風格與順治時期錢幣迥異,應為嘉慶、道光時期官爐吉語錢性質。此版多見上福者(彩頁7圖4左1),而滿漢福很少見,現已發(fā)現的不超過10枚,為后鑄順治錢中的名譽品。
2.爾寶雙點通光背版順治滿漢福
該版第一枚于1999年首次被發(fā)現,直徑27.1、厚1.1mm,通體鐵殼銹,有流通痕跡甚為開門(彩頁8圖5,其面文來自爾寶雙點通光背,背文與康熙滿漢福(小福版)風格一致,整體風格也與康熙接近,故推斷為康熙年間補鑄品,鑄造原因待考。第二枚為常州藏家所藏,直徑26.9、厚1.2mm。迄今為止僅見此2枚,十分珍稀。
3.“大耳福”版順治滿漢福
該版最為常見,已經發(fā)現10枚左右,平均直徑在26.3mm左右,厚1.4mm,無論從錢文或鑄造工藝來看皆與順治制錢無關,且版式不固定,文字走形(彩頁8圖6),無官爐錢幣風格。推斷為民間私鑄品或臆造品,但尚且熟舊,鑄造時間尚有待進一步考證。
4.中福版順治滿漢福
中福版滿漢福是最近新見的品種(彩頁8圖7),于2014年出自浙江紹興,直徑27.3、厚1.5mm。雖然土銹較重但錢肉熟舊。其面文為順治寶泉版無疑,但背文為典型的康熙通寶中福版風格,背緣寬闊,且邊道較直。此類形制風格多出現在康熙時期,故疑為康熙時期補鑄。迄今為止僅見此1枚,可謂珍稀。
注釋:
①《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七輯,“車克題進驗新式樣錢并請旨頒發(fā)事本”,中華書局,1980年。
②嵇磺、劉墉等奉敕撰:《清朝通志·食貨略九》,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③張廷玉等:《清朝文獻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④孫仲匯:《古錢鑒藏趣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⑤(德)布威納:《清錢編年譜》Qing Cash Until 1735(英文版),美亞出版社,1976年。
(責任編輯劉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