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寧
沙龍的紙條
張書寧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20歲的他在以色列國防軍中當(dāng)排長。那天,他剛從戰(zhàn)場回來,聽說兩位戰(zhàn)友被阿拉伯聯(lián)軍俘獲了,便急忙趕到司令部。當(dāng)時,司令官正在和大家商議對策。有人提出可以抓幾個敵軍士兵來交換,如何實施卻爭論不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方案始終定不下來。他看不下去了,帶了3個士兵,跳上吉普車,奔向敵軍領(lǐng)地。
他們偽裝成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偷渡過停火線。趁敵不備,生擒了4名士兵。幾小時后,他便把俘虜押回了營地。而此時大家還在為實施方案爭吵,他便寫了一張紙條,放在了司令官的桌上。
晚上,司令官看到了紙條,只見上面寫著:“您想要的俘虜已經(jīng)被我抓回來了,關(guān)在地下室?!彼玖罟偌泵s到地下室,看到他正在那兒守著俘虜,驚訝地問:“你是怎么抓到的?”他笑了,一臉輕松地答:“其實抓俘虜遠沒有想得那么難,與其費盡心思去制訂方案,不如去組織一次有效行動,這樣才能更快地解決問題?!?/p>
那之后,他在戰(zhàn)場上屢建奇功,由排長一步步晉升為國防部長,直至成為“以色列之王”。他就是以色列前總理阿里埃勒·沙龍。
他說:“一千個想法不如一個行動,很多事要做成,關(guān)鍵在于果敢決策,快速響應(yī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