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文_李不非 文_盆栽的梔子花
作為女子,她雖是極美,卻遠沒有貂蟬、大小喬那樣傾國的名聲。而作為皇后,她也沒有呂后、竇太后那樣毒辣的心腸。這樣的她極有可能就此淹沒于歷史塵埃,極少被人提及,可是僅因為一個人的一篇賦,她卻給后人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想象,這便是《洛神賦》。
唐太宗僅從這篇賦里抽取了一個詞形容王右軍的書法,便成就了對他最完美的評價;金庸也從中取了一個詞,就創(chuàng)造出了一套無與倫比的絕世輕功。
而在這篇賦中,曹植對女子姣好的描繪更成為后人永遠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甄妃,一個在史書上甚至沒有留名的皇后(魏明帝在其死后追贈),卻因子建的那篇賦,被后人稱作“甄洛”或“甄宓”。她的先祖是漢太保甄邯,世吏二千石,父親是上蔡令甄逸,在她三歲時就已去世,后來天下大亂,一切便都倚仗哥哥生活。由于家中世代為官,聚積了大量的糧食,因物價飛漲,斂了不少錢財。雖身處亂世,她的生活仍是無憂。
曾有一日,兄長取笑正在讀書的她:“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她當即做了一個很有見地的回答:“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
此后一年,兄長將屯積的大量糧食換取饑民金銀珠寶的做法,讓甄洛非常不滿,她對母親說出了一段話:“趁火打劫定會招致饑民的憤恨,日后將招致不測,倘若將糧食拿出來周濟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一旦有變,將會有個照應。廣濟災民,方是積德免災之道。”母親聽從了她的勸告,只是在亂世,沒有人可以永享太平。
到了笈第之年,她嫁給了一個大家族的小人物,命運從此改變。
其實,這個人地位并不低,他是袁紹的次子,袁熙。袁家是漢代四世三公的望族,袁紹又被推舉為反對董卓十八路諸侯的盟主,此后群雄割據(jù),先占據(jù)冀州,又先后奪了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擊敗了割據(jù)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至頂點。此時的天下,可以說是袁紹的天下。甄洛嫁到這樣一個家族,應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
一切總有其不可預知的變數(shù),勢力越大,眼紅的人就越多,況且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袁紹也沒有足能傲視天下、群雄臣服的能力與魄力。一場官渡大戰(zhàn),灰飛煙滅,繁華落盡。袁紹死去,袁熙終在遼東被害。
她和婆婆劉氏在鄴城的閨閣中正心驚膽戰(zhàn),突然一隊人馬闖了進來,婆媳兩個撲倒在地,不住啼哭。進來的人舉劍要殺,忽見紅光滿目,放下劍,問,你們是誰。劉氏據(jù)實相告,來人將甄洛拖至跟前,看其雖是披發(fā)垢面,卻掩不住玉肌花容的傾國之色,于是溫聲相慰:“我是曹丞相的兒子曹丕,愿意保你全家?!闭缏迓犃?,心里是恨的吧:如若不是你的父親,我何至到這步田地?只是她不知,他的父親曹操曾對左右說過這樣一句話:“今年破賊,正為此奴?!?/p>
曹丕回去見了父親,說,兒一生別無他求,只愿此人在側(cè),此生足矣!望父皇念兒雖壯年卻無人相伴,予以成全!曹操聽了,已不好與子奪妻,只是贊嘆一聲:“真吾兒婦也!”心中多少有些遺憾,甄洛的美貌早有耳聞,北有甄女,南有二喬,二喬已為孫策、周郎所得,此女又是無緣。
甄洛跟隨曹丕留在了鄴城,開始了新的生活,后來也見到了那個對她此生而言最重要的人。再嫁后的她是自卑的,雖有驚人的美貌,可是娶她的人亦不是等閑之輩,風流年少,氣宇軒昂。曹丕對她極其寵愛,每逢邀請文人墨客飲宴,都讓甄洛一同飲酒賦詩。她知道,情竇初開的丈夫既能很快喜歡上自己,也會很快喜歡上別的女子,所以一切她都小心應對。她鼓勵曹丕廣納妾侍,延育子嗣,恪守孝道,以討得新婆婆卞老娘的歡心。
公元211年,隨曹操出征的卞老娘害病,在孟津休養(yǎng)。甄洛主動要求前去侍奉,鄴城孟津兩地相距八百多公里,中間又隔一條黃河,如何能夠過去?于是她日夜哭啼,痛不欲生。后來從孟津回來的士卒稟報說卞老娘的病已然痊愈,她卻拒不相信,直到卞老娘親自寫信回來,她才轉(zhuǎn)悲為喜。
不必想其中有多少真情多少假意,為了能安然地生活下去,她都不得不這樣做。時日久了,假意也就成了真情。
男人的事業(yè)不會永遠在女人身上,曹操正在征戰(zhàn)天下,曹丕也有同樣的野心,自然要隨著父親鐵馬縱橫。
這時,該是子建登場的時候了。他不喜戰(zhàn)爭,只想詩酒山林,隨心而適,并且對甄洛的才華早就仰慕。兩個有著共同愛好的人,自會惺惺相惜,只為那一刻心靈的碰撞,發(fā)乎以情,止之以禮。
然而甄洛對子建才華的賞識,不僅加深了他們兄弟之間的矛盾,更是害了自己。
曹操死后,曹丕篡漢稱帝,生怕曹植對自己的皇位構成威脅,于是對他不斷打壓。甄洛欣賞曹植的高貴風骨,處處維護。原本就很難說清道明的瓜葛,更加糾結纏繞。莫要說曹丕心胸狹隘,換做任何一個男人,對這樣的事,心胸都開闊不了。
曹丕稱帝,皇后的位子一直空著,一個嫌對方狹隘自私,不愿要,一個說對方浪蕩無形,不愿給,多年經(jīng)營的恩愛漸漸成了隨風的煙云。對皇后位子垂涎三尺的郭夫人,趁機而動,不但當上了皇后,不久,又對甄洛進行讒害。年老色衰的甄洛早已失去了曹丕的寵愛,郭皇后的陰謀,使甄洛含恨而亡。史書記載,甄洛“及殯,令披發(fā)覆面,以糠塞口”。一代才女,如此下場,不免令人喟嘆。
甄洛死去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在吃飯時,見到太子曹睿(甄洛之子),心內(nèi)酸楚無比。在返回封地的途中,路過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一驚而醒,原是南柯一夢?;氐桔渤牵乃技な?,寫了一篇《感甄賦》。這就是流傳萬古的《洛神賦》。
“甄”,通 “鄄”,曹植曾是鄄城王,所以《感甄賦》并不是僅僅表達對甄妃的愛慕之情,也有自己的身世際遇在里面。那位美麗的洛神,應該就是甄洛的化身,凌波欲仙,惹人遐思。不然的話,曹睿為何在即位后,為此賦更名為《洛神賦》。
君王不得為天下,半為當時賦洛神。
一代才女能有曹植這樣一個知音,死有何憾?
人間曾有過一卷她的詩集,只是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沒有保存下來,今日人們只能從她唯一一首流傳下來的詩探其才情。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啾挂共荒苊?。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損菅與蒯。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從軍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寫完這首《塘上行》,她便悠然而去。美麗的甄宓,化作輕盈的洛神,年年凌波于潺潺洛水,明眸善睞,顧盼生姿,等待著子建的再次到來,不為朝夕相處,只為那一刻心靈的碰撞……
世事紛紛為哪般?鶯歌倩影總翩翩。
人間不見卿顏色,一曲凌波疑似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