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劉 燕
他沒有機會成為老男人
文 _ 劉 燕
看本期的文章《老男人》時,我第一次知道緬共游擊隊中“知青旅”的存在。
原來,40年前,曾有那么多風華正茂的青年,懷著滿腔的革命浪漫主義激情,揮舞著“解放全人類”的旗幟,越過國境線,投身“世界革命”。那一代人的命運,因為“上山下鄉(xiāng)”而發(fā)生重大轉折;這些“知青旅”的戰(zhàn)士,又因為年少時的個人選擇,被命運拋向殘酷而不可知的戰(zhàn)場。
在我看來,他們的人生追求就如同“樣板戲”中演員的舞臺動作,無一不是頂天立地、高風亮節(jié)、心底無私天地寬的演繹—陽剛而正派,毫不拖泥帶水,絕無纏綿悱惻,只是,未免“臉譜化”到缺乏個性。
直到我看到了第一個犧牲于緬甸的知青張育海寫給朋友的一封信,才消除了“臉譜化”的偏見。
張育海是北京四中1967屆高中生。在這封當時流傳甚廣的信中,他回憶了與朋友們一起串聯(lián)的時光,“遨游天下,馳騁南北,譽滿京華,盛極一時”;講述昆明插隊知青的情況,“消沉、痛苦、頹廢、墮落,或發(fā)瘋或自殺,有些人幾近土匪”;他請收信的朋友轉達其他朋友,“無論前景多么慘淡,環(huán)境多么艱辛,千萬不要絕望,不要作踐自己,不要把頹廢做出路”;他分析國際形勢,比較法國大革命與他正投身其中的“解放全人類”的革命戰(zhàn)爭的不同之處;對于想像他一樣參加緬甸人民軍的同學,他冷靜分析,“在前途渺茫、走投無路的下鄉(xiāng)青年眼里,這是一條無限燦爛的路,是他們無力打破沉寂生活而做的‘最后的斗爭’”,但對于在內蒙古插隊的同學來說,幾乎不可能……
面對戰(zhàn)爭的殘酷,他也不是一味地堅持“革命英雄主義”,他清醒地意識到:“死也許不一定永遠被人懷念,默默地躺在異國冰冷的泥土之中,而親人還不知道”“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通過這封長信,一個朝氣蓬勃、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眼前。這讓我感嘆且遺憾:他確實有了超越同齡人的“橫觀世界,豎看歷史”的眼界和胸懷,卻有著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但假以時日,以他的客觀、理性,必能更加出類拔萃。
寫過這封信后不久,他就在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了。
張育海沒有機會成長為“老男人”,他的生命,定格在21歲的緬甸叢林中。
我們,都比他幸運。
年度風范寫作
他們的文字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氣質,雖青春年少,卻獨具風范,令人過目難忘!
你是否意識到,在這本屬于青年人的雜志中,“85后”的作者已經占據(jù)半壁江山?
他們記錄當下生活,書寫旅途感悟,描摹夢想的形狀,也寫下自己熟知領域的點滴;他們尚未至而立之年,卻已在現(xiàn)實生存之外,為自己搭建起一個精神世界。
這世界或許不夠強大,還不能完全為他抵抗現(xiàn)實中的紛擾侵襲,但這世界足以觸動你我。
現(xiàn)在,到了見證奇跡的時刻:你的投票,將為你喜愛的作者贏得榮耀!
年度旅行者
他們風塵仆仆,記錄旅途故事,將最美的遠方呈現(xiàn)在你我眼前。
年度校園寫作
他們記錄校園生活,書寫青春故事,讓所有人看見青春的光芒!
年度文藝·生活寫作
記錄當下,在緩慢的步調里看見平凡生活里的光。
此外,還設有兩個“特別獎”—
年度高段位
他們的筆鋒是搞笑的,他們的本心是嚴肅的,在各類身份的掩護下,他們洞察人心,笑看人間。
年度話題文章
2014年,有這樣一些文章,或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或引發(fā)大家熱烈的討論。
“第一屆讀者原創(chuàng)新銳作者榜”各大獎項最終花落誰家,由你來定!參與投票,更有精美獎品等你來拿!
掃描二維碼,關注《讀者·原創(chuàng)版》官方微信,回復“榜單”或“投票”,了解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