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旭
小和尚每天的功課就是誦經,感覺枯燥乏味。于是小和尚找到了住持:“師父,我不想誦經了,感覺這實在是苦燥乏味。讓我到伙房干從前的活吧,挑水、打掃衛(wèi)生?!?/p>
住持聽后微笑著點點頭,說:“那你先從外面采來一把風給我吧!”
小和尚聽后很驚愕,忙說:“師父,風是摸不著,看不見的,如何能采來呢?”
師父嘆口氣,說:“有些東西總是那樣曖昧,若隱若現。說它無吧,它們卻影影綽綽的,陰魂般縈繞著你,仿佛伸手可及。說它有吧,它們又虛無縹緲,很難具體、透徹地說明白?!?/p>
小和尚越聽越糊涂。
住持解釋:“譬如風。你說,它平日里是扁是圓,是細是粗,是長是短,是干是濕?恐怕誰也說不清楚。當然,你更說不清楚,它躲藏在哪兒——是掛在樹梢還是隱匿在旮旯?是屋前還是房后?就在你快要忽略之時,它瞅準空兒,呼啦啦就吹過來了,搞得猝不及防的樹木、花草、禾苗一陣手忙腳亂,甚至是狼狽不堪。就連心靜的止水也不禁蕩起漣漪,或濁浪拍岸。”
小和尚撓撓頭。
住持繼續(xù)說:“譬如鐘聲,弄出的動靜,都是直接地、赤裸地直奔聽覺,與心智沒有牽扯??赡歉呖杭ぴ降捻憚?,卻又能夠霸道地左右著你的情緒,一切就由不得你自己了。真弄不懂,那響動憑借著什么,就能夠去攫取人們的理智,讓人心甘情愿任其擺布呢?所以,當我們的心靈和佛照面、和風迎合、和鐘聲相遇,心靈對那個隱形的東西就挪動了一點,貼近了一步,不過,到頭來還是沒有觸摸到。越是如此,探究的欲望越發(fā)強烈。你感覺到了誦經的枯燥,是一種煎熬,因為你的心靈遠離了自己追求佛的身影……”
小和尚聽后,茅塞頓開。后來潛心誦經,修身養(yǎng)性,施愛不斷,終成為住持。
(編輯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