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影光
在音樂課中如何能讓學生漫游和徘徊其中呢?我想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就需要教師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以趣激學,從而使學生樂學、善學。一直以來,我對小學音樂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親近學生,與他們交朋友,培養(yǎng)其對音樂學科的興趣
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喜歡與否,常常受到他們與該學科任課教師的關系所支配,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暈輪效應”。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用愛心去貼近學生,縮短師生距離,使學生“愛屋及烏”,由對音樂課的好感發(fā)展為對音樂課的興趣。作為音樂教師,要用愛心去對待自己的學生,使學生感到一種期待的力量,把它轉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激發(fā)他們不斷進取。
二、課堂教學中巧設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學習動機與活動本身就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因此,我經常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使音樂活動充滿情趣,尤其在導課趣味化、設計趣味化、教法趣味化上下工夫。
三、自主增編新的歌詞,提高學生唱歌的興趣
以往給低年級上課時,總覺得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所以,很多事情“包辦代替”,因此,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通過自己不斷反思,針對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大膽放手,讓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創(chuàng)造的樂趣上。
我在教學二年級教材《小麻雀》時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學會歌曲后啟發(fā)學生說:“我們現在把‘小麻雀改成‘小花貓,它走起路來什么樣?見了媽媽和小朋友又會怎么做呢?”然后把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小組長匯報,唱出本組改編的歌詞,最后評選出“最佳作詞獎”并給予獎勵。(胸前或腦門貼上粘貼)沒想到學生的興致空前高漲,個個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極其活躍,而且大部分學生創(chuàng)編的歌詞很恰當、準確。當然也有不乏稚氣的,引來了學生天真的笑聲。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chuàng)造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的巨大動力。產生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學生會樂此不疲,從而真正意義上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情感的教育,使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