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亢 霖
不思考的聰明
文_亢 霖
評時事,論話題,“霖感”努力成為靈感。
亢霖,“70后”,生于蘭州,現(xiàn)居北京,媒體從業(yè)者,從事編導、記者、主持人、策劃、微信公眾號運營等工作。寫作專欄,著有長篇小說《十萬八千里》《喉結》,短篇小說集《你不可能的樣子》,隨筆集《臺灣驚情四百年》等。
一檔談話節(jié)目里在討論一個叫王思聰?shù)哪贻p人,有人不屑—還不是因為他是“富二代”?想想又覺得這個結論太過簡單,別的“富二代”都沒像他這樣,紅過了他家的“富一代”。為什么,沒道理呀。
也許要在他的所作所為里找原因,他究竟做過什么露臉的事情呢?原來是在微博上挑刺、吐槽,從拆穿“大S婚禮的謊言”一戰(zhàn)成名,接下來不斷跟有頭有臉的人抬杠、罵戰(zhàn)。這樣確實夠吸引眼球。但他跟這些人無冤無仇,何必“為娛樂圈操碎了心”?為什么,沒道理呀。
一旦追問起為什么,喟嘆起沒道理,就掉進了陷阱—不僅僅因為這問題本身就不值得深究,還在于找原因、問動機,這是在講邏輯。單憑邏輯是解釋不了網絡時代,也解釋不了這個世界上許多關鍵、有趣的事情。
很久以前,很難想象會有王思聰這樣的紅人,正像當初也很難想象會有人像芙蓉姐姐、鳳姐一樣。有人“黑”王思聰,把他視作升級版的鳳姐,但事情遠沒有貼標簽那么簡單。都一樣“任性”,王思聰卻是真的有錢,也真的有人追捧,不像以前那些“先驅”,圍觀者主要都抱著譏諷和看熱鬧的心態(tài)。當然,“黑”他的人也不少。但“黑”和捧的明確界限在哪里,誰知道呢?
我們正在集體進入一個從來沒有先例,也沒有參照體系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前因后果完全跟過去不搭調。這一代人一出生就有互聯(lián)網,被稱為“網絡原住民”。盡管沒有人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沒人會完全不繼承傳統(tǒng),卻不能否認新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這跟以前截然不同,且前代人很難融入,這樣的狀況,構成了一種年輕人“沒道理”的優(yōu)越感。
跟王思聰罵戰(zhàn)的人往往不跟他在一個頻道,可以講話,卻無法對話。王思聰因為有錢而有優(yōu)越感,就讓無數(shù)除了年輕一無所有的“屌絲”有代入感。要講清這些不是道理的道理,可能要用到許多網絡用語。那些詞語按照傳統(tǒng)看法一定是粗鄙、下流的,讓包括我在內的“老古董”感覺不適、吐血質疑,卻是屬于那個世界里會心一笑的交流。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網絡世界你不會懂。
“屌絲”原本算是個骯臟的字眼,如今也作為一個常用詞,由網絡登堂入室,進入了傳統(tǒng)媒體。王思聰不是“屌絲”,卻自覺站在“屌絲”的一邊,對明星八卦品頭論足。他炫富,竟然沒有招來仇富,他常常沒腦子又聰明,沒節(jié)操又有節(jié)制,這太符合一個已經過時的詞語—“新新人類”。
在最近關于“戛納毯星”的罵戰(zhàn)里,吐槽明星沒演技、沒作品本就是一個普通人的八卦心態(tài),在面對明星“你找你的爸,我干我的活”的回應時,按邏輯講道理不是沒話可說,大可以講出些“公眾人物應該面對質疑”之類的道理,但他的回應卻是“你干你的XXX”,算得上污言穢語了,但這個時代不但能容忍,甚至是悄悄贊許的。
當我說這個時代沒道理時,并不是否定這個時代;當我說某人的紅沒道理時,也并不意味著我喜歡某個人。不管喜不喜歡,這種“沒道理”的存在總是在證明著一個道理:社會不管是不是真的在發(fā)展進步,但一定是在變化的。變化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釀就了一種酒一樣的東西,它基于人的本能又不只是本能,它出于利益考量又常常偏離利益,它容易帶來誤解又常常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驚奇,這種東西人人都有,就是時代。
在飯局上見到一個許久不見的朋友,問他怎么看王思聰,他一臉無辜地反問:“王思聰是誰?”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沒道理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