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聶銳新(.西南林業(yè)大學體育部 云南昆明 650224;2.玉溪師范學院體育教學名師工作室 云南玉溪 65300)
?
傣族嘎秧舞的歷史起源與傳承①
李立1聶銳新2*
(1.西南林業(yè)大學體育部云南昆明650224;2.玉溪師范學院體育教學名師工作室云南玉溪653100)
摘 要:該文運用文獻資料、實地調(diào)查等方法對傣族人嘎秧舞的起源地“支那鄉(xiāng)”嘎秧舞的歷史起源與傳承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嘎秧舞最初源自生活和勞作,是人們歡慶勝利和豐收,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種最樸素、最直觀的表達。其舞蹈動作直接表現(xiàn)了插秧、收割、打谷子、壘田埂及采花、供佛等情景,同時也生動地模仿了孔雀、蝴蝶等蟲鳥的姿態(tài)。其舞步穩(wěn)健中不失輕巧,快慢有別,對比強烈,舞姿舒展優(yōu)雅、造型優(yōu)美,具有含蓄細膩,柔美而不失陽剛的藝術風格,是當?shù)卮鲎迦嗣竦撵`魂,具有勤勞、熱情和歡迎精神的象征。
關鍵詞:傣族嘎秧舞靈魂精神傳承
支那鄉(xiāng)地處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東北部,西北與緬甸接壤,群山環(huán)抱,全鄉(xiāng)60個村民小組。漢族、傣族、景頗族、傈僳族等多民族人民和諧居住在一起,總?cè)丝?2885人,其中傣族6050人占到47.4%,正是這里的傣族人把嘎秧舞視為自己的靈魂,他們相信天地萬物都有靈魂。嘎秧舞起源的具體時間已經(jīng)無從考證了,據(jù)寨子里的老人說,自傣族先民遷移到這里來就已經(jīng)有了,嘎秧舞最初源自生活和勞作,是人們歡慶勝利和豐收,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種最樸素、最直觀的表達。其舞蹈動作直接表現(xiàn)了插秧、收割、打谷子、壘田埂及采花、供佛等情景,同時,也生動地模仿了孔雀、蝴蝶等蟲鳥的姿態(tài)。其舞步穩(wěn)健中不失陽剛的藝術風格。只要鄉(xiāng)里一過節(jié)日或是慶祝什么活動,甚至只是辦喜事,不論男女老少大家就會集聚在一起敲鑼打鼓地跳起嘎秧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里的傣族人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習俗。嘎秧舞也就這樣的產(chǎn)生了。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潑水節(jié)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規(guī)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潑水節(jié)那天,例如:嘎秧舞、光邦鼓等,在潑水節(jié)這一天都能都能讓你一飽眼福。從五六歲的娃娃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穿上節(jié)日盛裝,聚集到村中廣場,參加集體舞蹈,嘎秧舞熱情、穩(wěn)健、瀟灑,舞者圍成圓圈,合著圓圈中間的光邦鼓和錳鑼偏偏起舞,一邊跳舞一邊喝彩“呦呦”嘎秧舞優(yōu)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跳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種姿態(tài)為基礎,在趣與美的再創(chuàng)中,集中凝聚著傣族兒女們的審美旨趣,還有不少舞者盡情揮灑自己的即興之作,有的邊唱邊跳,有的甚至邊跳邊喝酒,如癡如醉,狂放不拘,連續(xù)跳上幾天幾夜也不知疲憊。
嘎秧舞不但簡單易學,并且動作優(yōu)美、雅致、抒情、熱情、穩(wěn)健、瀟灑,所以不論男女老小都深受喜愛,都喜歡參與進來,在潑水節(jié)這一天,到處都是提著小桶手拿花枝的人流,開始人們用花枝沾水,灑進異性的脖頸,然后用手在對方肩上拍三下,表示祝福他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一生辛福,對方也很有禮貌地灑水還禮。那時場面顯得特別清靜,人們顯得特別友好、斯文、相互尊敬。但當嘎秧舞和光邦鼓表演完以后。場面一下子就變得特別熱鬧起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被水潑的越濕,被水潑的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著一盆盆祝福,盡情的潑向每一個你想祝福的人。
嘎秧舞以節(jié)日的方式傳承,潑水節(jié)的日期是每年的四月十二日那一天,但一般人們都過三天,可能也有少數(shù)地方的傣族人民另選日期不在這三天里過。但不論在哪一天過都自然少不了引入傣家人的傳統(tǒng)文化。如:象腳舞、孔雀舞和嘎秧舞等等讓你一抱眼福。而嘎秧舞和光邦鼓在其他的節(jié)日里也可以看得到,例如:每年大年初二的擺場集會,是支那壩人一年四季中最盛大的聚會,這天一大早,人們便敲鑼打鼓從四面八方聚到總廟房,成年男子們更把今天是否賽贏“光弄”打鼓看成最大的事,每個村寨一面打鼓,打鼓乃以優(yōu)質(zhì)木材鑿穿,千里挑一,用最好的牛皮包制而成,今天與其賽鼓,不如說是賽智慧技巧和本領,因為一面打鼓凝聚著全村成年男子的汗水與名師的智慧和本領,誰家技高一籌,在角逐中過關斬將,位居榜首,誰就能摘下這一桂冠,那是全村人最大的榮耀。
比賽結(jié)果產(chǎn)生后,按比賽排名的先后,一村連一寨,抬著打鼓進場跳嘎秧舞,鼓手擂響鼓,全村的青年小伙子小姑娘圍著鼓吶喊狂歡。雙手揮舞,邁開步伐盡情地跳躍,有的跳老古舞,有的跳現(xiàn)代嘎秧舞,激情之至,齊聲歡飲,酐暢淋漓,每到此時,各村寨的拳師總會跳進圈子里,耍幾套拳腳以助興,看熱鬧的人群早已擠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陣陣鼓聲,和嘎秧舞讓人們領略到光邦超常的凝聚力和傣家人的熱情豪放,如果你是第一次支那壩觀看表演,相信那里傣家人獨特的文化會給你一生留下美好的回憶。
首先,為了使嘎秧舞更加適應于時代,讓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fā)出新的活力,1981—1983年,潞西優(yōu)秀的傣族民間舞蹈藝人和部分舞蹈工作者,在當時縣文化館的組織下,聚會一堂,共同在傣族傳統(tǒng)舞蹈的基礎上,對傳統(tǒng)的嘎秧進行了整理、改編和創(chuàng)新,最終形成了一套新的嘎秧舞,后被稱為“新嘎秧”。
其次,“新嘎秧”共15套動作,一經(jīng)推出,即受到了傣族群眾的熱烈歡迎,在潞西范圍內(nèi)得到了迅速地普及和推廣。1980年后,“新嘎秧”已在德宏全州范圍內(nèi)得到推廣普及。與此同時,臨滄、保山、西雙版納乃至緬甸部分傣族地區(qū)的群眾,也紛紛慕名前來學習舞技。時至今日,“新嘎秧”幾乎普及到了包括緬甸在內(nèi)的所有傣族地區(qū),“新嘎秧”也成為了各族群眾最為喜愛的集體舞之一,無怪乎會有:“不跳嘎秧舞,不是傣家人”之說。
最后,嘎秧舞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娛樂健身的特點和藝術欣賞的價值,因為在其獨特的運動方式中,注重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和民族理論,以民族的風格將審美對象與審美主體自然融合,讓參與者和觀賞者同時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使
傣族潑水節(jié)更富有魅力和活力,使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達到滿足,自娛自樂,使人們在這些活動中直接得到情感抒發(fā)。因此,每年到過春節(jié)或潑水節(jié)的時候,數(shù)以萬千的中外旅游者便紛紛云集云南西雙版納、瑞麗等傣族地區(qū),參加和祝福傣族的狂歡節(jié)日。年復一年,傣族嘎秧舞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參加的旅游者越來越多?,F(xiàn)在好多地方的民族都有舉辦傣族的節(jié)日,例如:昆明的民族村每年都會舉辦潑水節(jié)來發(fā)展旅游業(yè),還有瑞麗、芒市每年都會舉辦潑水節(jié)來吸引游客,傳承和發(fā)展民族風情。把嘎秧舞推向了高潮,四面八方的游客因喜歡嘎秧舞而紛紛參與進來。無論任何人,只要愿意,隨時皆可參與到舞者的行列中來。
在當?shù)氐拇鲎迦嗣裥哪恐?,嘎秧舞代表著勤勞、豐收、歡迎和熱情意義。因此,在很多慶祝活動上,當?shù)氐拇黾胰硕紩鸶卵砦鑱肀磉_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例如:迎接上級領導到當?shù)乜疾欤有卤蛻c祝各種活動等等都自然離不開它,傣家人把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和熱情都通過嘎秧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嘎秧舞是傣族青年男女傳達愛意的方式,而光邦鼓則是牽引他們走向愛河的紅線。把嘎秧舞和光邦鼓連系起來,就是歡樂和團結(jié)的象征,代表著傣族年輕男女向往愛情、向往美好明天。一個民族的繁榮與發(fā)展離不開他們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因為那是他們的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就像一個沒有資源的國家,是很難走向成功與富強的,只要不斷的開發(fā)和發(fā)展本民族所具有的文化,才會變的更加的富強,那就讓我們共同努力,把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瑞麗傣族嘎秧舞[EB/OL].[2013-08-02].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427432-1.htm.
[2]芒市地區(qū)萬名群眾采花拉開潑水節(jié)序幕[EB/OL].[2009-03-07 ].http://w ww.daizuw ang.com/Artic le_ Show.asp? ArticleID=1648.
[3]盈江2013年潑水節(jié)暨光邦藝術節(jié)在支那舉行[EB/OL].[2013-04-18].http://www.daizuwang.com/Article_Show.asp? ArticleID=1648.
通訊作者:聶銳新(1965—),男,漢,云南玉溪人,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籃球教學與訓練研究。
作者簡介:①李立(1982—),男,漢,陜西寶雞人,講師,主要從事籃球教學與訓練研究。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195
中圖分類號:G853/8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9(b)-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