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巖峰
(惠州學院 音樂系,廣東 惠州 516007)
惠州博羅縣區(qū)(以下簡稱博羅)位于珠三角東北部,地處廣東中西部粵語區(qū)域和東部客家聚居區(qū)之間過渡地帶,南部臨海,東江流經該區(qū)域,因此又屬東江流域文化之分支。廣東客家山歌主要流傳在三個區(qū)域:梅州地區(qū)、韶關地區(qū)和東江流域(惠州)。東江流域指河源部分地區(qū)、惠州全部地區(qū)包括博羅、東莞和深圳部分地區(qū),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博羅地處東江中下游江段的丘陵山區(qū),當屬客家聚居區(qū)。這里的客家人主要來自梅州客家、江西尋烏客家和福建永定等地的遷徙族群,逐漸形成了具有獨特氣質的本地客家民系。惠州博羅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外來因素影響很大,這不僅因為以惠州為中心的東江(文化)區(qū)域是一個移民集結的地方,是客家文化、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和海洋經濟文化的交匯地,而且客籍學者在惠州傳播學術思想的歷史也頗為悠久?!保?]另則受到道教思想、佛教思想及惠州本地民俗文化的影響,所以體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與碰撞。這一特殊的區(qū)域位置同時也賦予了惠州及周邊縣域與廣東其他客家地區(qū)相比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演變、發(fā)展空間的條件和歷史機遇。
博羅本地的族群人里大多講客家話,也有部分族群講閩語和粵語,客家話為通行語言,但這種客家話又區(qū)別與惠州城區(qū)的惠州話。博羅客家話是以東江本地話與東部客家話一起構成了博羅客家話方言,從語音特點上語言界普遍的解釋是“一種兼具粵方言特點的客家話”[2]。博羅本地話使用者的民系認同分兩種,一種認同客家,有的只認同本地??傊?,客家族群遷徙到這里,與本地民俗幾百年的交融中共同構成了博羅客家話。
自客家定居的幾百年來,博羅當地最具群眾性的民間民俗文化形式當屬客家山歌,這種形式廣泛流傳于山區(qū)、村鎮(zhèn)及縣城等地??图疑礁枋怯每图曳窖砸鞒纳礁?,客家山歌“繼承了《詩經》中的傳統(tǒng)風格,受到唐詩律絕和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yōu)秀成分,千百年來,廣泛流傳,久唱不衰。”[2]客家山歌按照歌詞的特點,可分為:“勞動歌、勸世歌、行業(yè)歌、耍歌、逞歌、虛玄歌、拉翻歌、謎語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2]
為尋訪原生態(tài)客家山歌的第一手資料,筆者與課題組成員走訪了博羅的大部分村鎮(zhèn),尋訪當地的民間歌手。如現居博羅縣城年逾70的廖次祥老人,看到他隨口即唱,的確是:博羅有只山歌王,大號安做廖次祥。天際飛來劉三姐,師兄今擺愛幫忙……。還有博羅湖鎮(zhèn)黎進好(女)老人,與廖次祥老人一同錄制了多首難得的原生態(tài)客家山歌音響資料和文字資料。
由于博羅其特殊的區(qū)域位置,它的詞曲風格又不同惠州轄區(qū)的惠東、惠陽及龍門等客家聚居區(qū)。從收集到的客家山歌文字資料分析,一般博羅的客家山歌多為四句七字體,大部分山歌歌詞是第一首一、二、四句押韻,第二首后二、四句押韻,多壓平聲韻。由于自古以來惠州博羅的客家族群里非常重視文化教育,這使得客家山歌直接受到唐詩的影響,因而博羅客家山歌才有著很強的文學氣息。從人類音樂學視角看在文化層面與人文氣息上又區(qū)別于同是非遺的惠州文化項目惠東漁歌。如廖次祥老人演唱的原生態(tài)客家山歌,如譜例1:
譜例1 講唱山歌心就生
其余兩段歌詞:
客家山歌特出名,條條山歌有妹名,
條條山歌有妹份,一條無妹唱唔成;
你愛唱歌上高山,你愛風流落戲班,
哥做小生妹做旦,牽手同出又同返。
廖次祥老人的原生態(tài)客家山歌源自博羅平安山、柏塘一帶,由于他的青少年時期是在這里度過的,因此,他的山歌有著濃濃的平安一帶的鄉(xiāng)情。廖次祥老人記憶力相當好,積淀了近千首客家山歌,跟他聊山歌,隨口即來,張嘴便唱。他的山歌大部分為七字四句的規(guī)整結構,另一部分為第一句三字結構。七字四句結構的山歌,旋律大致一樣,只是有時即興演唱時對拖音、落音會略有不同。廖次祥老人“除了喜歡唱,敢去唱,唱得大聲外,還得對山歌的韻律、平仄、比興、雙關、重章疊句等表述方式有一個比較透徹的了解,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即時回唱,還要讓人聽來覺得貼切準確,韻味無窮才行”[3]。如:
1.唱歌人仔望歌回 帆船過海望風吹
2.客家山歌特出名 條條山歌有妹名
條條山歌有妹份 一條有妹唱唔成
3.牽了牛去田堂放 哪有牲畜唔食禾
牽手同去問老者 哪有少年唔唱歌
在原生態(tài)客家山歌中,勞動時的吟唱題材占有一部分,但從調研整理可以看到表達情感準確地說是表達男女情愛的山歌占原生態(tài)客家山歌的大部分。這種山歌是客家男女情愛的真實、準確、結合勞動而浪漫的表達,有的歌詞直白、袒露,有的含蓄、婉轉,無論怎樣都詮釋了愛情是永恒的題材這一規(guī)律。如:
一心都想同你唱 又怕唱到日落崗
第二句結尾一個“狂”字,準確表達了情竇初開的女孩子混亂、忐忑的向往之情,極富情趣性與戲劇性。再如:
2.阿妹生來白媚媚 留條辮仔坎下眉
爺娘生你樣咁靚 引郎人仔發(fā)相思
3.想妹想到發(fā)花狂 牛欄以為妹間房
推開欄門沖落去 粘到一身牛屎糠
4.想妹想到發(fā)狂癲 手攬床刀以為蓮
雞啼等作妹來喊 著衫以為妹來纏
男女山歌對唱如:
1.(男)
麻竹造橋杜里空 倆人相好莫露風
燕子銜泥口愛穩(wěn) 蜘蛛牽網在肚中。
2.(女)
囑咐阿哥愛用心 上鄰不舍眼針針
燈草拿來做門板 一出一入愛關心。
以下是四句結構但第一句是三字句,這種歌詞結構也是博羅客家山歌的一個顯著特點。如:
1.愁壓多 愁壓就來唱山歌
愁壓就用山歌解 莫來越壓越顛簸
2.唱歌好 有人喜歡有人惱
有人聽了哈哈笑 有人肚里一張刀
3.難了難 麻籠擔水上高山
麻籠擔水淋紅豆 愛妹相思實在難
4.慢慢做 慢慢做出好功夫
慢慢織麻有好線 慢慢揀郎有好夫
5.唱就唱 唱出日頭對月光
唱出麒麟對獅子 唱出金雞對鳳凰
從所列舉的廖次祥老人的原生態(tài)山歌中可以看到,他所演唱的客家山歌有著極強的文學性、生活的哲理性與泥土的純樸氣息,山歌旋律較有起伏,音區(qū)跨度較大是他的特點。
在博羅湖鎮(zhèn)也有一位擅長演唱客家山歌年逾80的阿婆黎進好,黎阿婆記憶力很好,隨口也能唱出多首客家山歌。她演唱的山歌稱之為湖鎮(zhèn)掌牛山歌。她的山歌音區(qū)不高,起伏不大,音域不超過八度,但旋律婉轉,親切,娓娓道來,似在吟唱。她的山歌與廖次祥老人的山歌都具有相同的特點。如:
(馬巖峰 陳秋云記譜整理)
1.你愛唱歌就過來,我有歌仔接你臺,
銀打茶壺錫打蓋,金碗銀杯擺滿臺。
2.有歌唔唱嘔爛肚,有馬唔騎嘔爛鞍,
嘔爛馬鞍歌曉治,嘔爛心腸毛藥醫(yī)。
3.歌字愛唱書愛讀,哥子兩行書兩行,
哥子兩行同你唱,兩行同妹寫文章。
4.久沒唱歌采唔來,浪路唔行生溜苔,
腳踏溜苔頗頗跌,唔系為連哥唔來。
5.月頭一出照地方,油柑打仔葉下藏,
你愛油柑上樹摘,地下?lián)斓竭砬逑恪?/p>
6.今朝出門來得晚,等涯同群等一朝,
等一朝又過一日,那朵紅花月曬朝。
7.隔遠望妹坳里來,唔高唔矮好人才,
唔高唔矮人才好,借錢攬利娶返來。
8.打爛鴨春碟仔裝,先留白就后留黃,
細細做人駁腳女,
好像田中蝦癩兩頭行。
從以上原生態(tài)山歌中可以看到,表現生活、勞動、文化、愛情的歌詞,形象,生動、婉轉、含蓄、準確,使人有著聯(lián)系的空間,有著極強私塾文化的氣息。在旋律上老人的演唱音區(qū)跨度不大,起伏較小。同樣,黎阿婆也有第一句為三字,四句唱詞的山歌,如:
1.涯識你,昨日頭圩睇到你,
撐硬膝頭上坑垛,鼻水淋滲就系你。
2.慢慢來,龍眼打花慢慢開,
龍眼打花千百朵,幾時等得甘齊來。
3.實在難,唔當討食過清閑,
食盡幾多百家米,嬲盡幾多伯公潭。
4.實在累,餐餐食飯手撐臺,
爺哀問涯樣甘累,翻山過坳趕龍來。
5.唔使愁,有日云開見月頭,
有日水清見石子,有時花開插滿頭。
6.唔使狂,月頭落嶺有月光,
月頭落泥有七宿,七宿過河天大光。
(陳秋云整理)
在博羅響水鎮(zhèn),課題組也尋訪到第一手原生態(tài)客家山歌,均為七字四句規(guī)整結構:
1.高山嶺頂水河河,一對金雞一對鵝,
涼帽搖搖阿嬌嫂,黃竹煙筒阿傳哥。
2.高山嶺頂種苦瓜,
日里打田夜打(開)花,
十八阿嬌不出嫁,
過來幾年暗了幾多花。
3.高山嶺頂種坡(顆)蕉,
年年打子十八條,
阿哥摘你蕉子吃,
阿妹唸(奶)姑懐懐條。
4.阿妹有情哥有情,不怕山高水路深,
山高有人開大路,水深有人造大橋。
(陳天明 馬巖峰整理)
這些山歌的演唱全部為客家話,但有的詞語音調接近漢語,有的卻是客家方言。如:“”意思為“我”,“唔”意思為“不”,“咁”意思為“這樣”,“係”意思為“是”,“蓮”指“心愛的姑娘”。由于客家山歌隨心而唱、隨情而唱、隨景而唱,隨意性很大,因而幾乎所有的曲調、歌詞都有上滑音、下滑音、顫音、感嘆音、顫音、裝飾音及襯句和襯詞等。在靠近博羅的潼湖鎮(zhèn)同樣也有著七字四句的客家山歌,如譜例2:
譜例2 八月十五看月光
另附同旋律山歌詞:
唱支山歌解下愁,人人講我干風流,
龍樹頭下吊勁死,人人講我打千秋。
可以看出靠近惠州潼湖這一帶的客家山歌旋律起伏較大,演唱更加活潑,同時帶有一定的襯詞。
博羅顯村的客家山歌在題材、演唱上也有一定的風格特點。顯村山歌曲調較平和、旋律起伏不大,最適合敘事性較長的表現題材,屬五聲音階羽調式。如:
1.唔怕山高水又深
你有心來涯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
高山還有人開路,水深還有造橋人
2.連妹愛連當家嫂
食煙愛食長煙筒,味道過清煙過濃,
連妹愛連當家嫂,知郎辛苦知郎窮
3.一樹難開兩樣花
戴了笠麻莫擎遮,戀了一儕就一儕,
一壺難裝兩樣酒,一樹難開兩樣花
你愛交情就過來,兩人相好就一堆,
交情交到九十九,行路唔得坐轎來
以上采集到的惠州博羅客家山歌,在內容、結構、曲調、演唱基本涵蓋了博羅區(qū)域。這些原生態(tài)客家山歌為惠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及中國原生態(tài)客家音樂文化注入了新的旋律。博羅客家山歌的主要表現形式多為情歌,除以上列舉之外,還有其他的表現題材,如:喜慶山歌、嘆世歌、謎語山歌、春牛歌等。在旋律的進行、安排上,每個小區(qū)域又一些區(qū)別。可以看到這些客家山歌一般為一首四句,多壓平聲韻,每句七個字,同時第一句為三字的四句歌詞為博羅客家山歌的顯著特點;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同一個旋律音調套多個歌詞,即歌詞內容的多樣性、修飾性與比喻性,吟唱中使人感到它的敘事、調侃、逗樂、暗示、表達等豐富多彩,非常富有情趣。客家山歌應當屬中國民族文化音樂學范疇,更是人類音樂學研究的課題。音樂人類學是基于音樂學和人類學學科基礎整合而成的音樂人類學,其研究路徑以民間音樂文化資源為依據,運用文化人類學的視野對民間文化資源做出雙重的理解與闡釋。這種研究路徑被專家們共同認為對中國非遺文化項目的保護、傳承、開發(fā)與更新有著特別積極的意義。“文化形式的多樣性應是文化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形式的多樣化僅僅是文化多元性的淺層表現,而決定形式多樣化的則是文化多樣化的內容。”[4]所以客家山歌由原生態(tài)到衍生態(tài)的轉變同樣是題材、內容與旋律的發(fā)展。發(fā)掘客家山歌是為了更好的與保護發(fā)展,更加進一步地弘揚客家文化,但如果其形式、內容、題材、結構、旋律等均一成不變,那就不能為今天所用,同時也不能為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們所接受并且所利用,這樣勢必失去了客家山歌的文化價值。音樂人類學有著“文化流動”與“文化變遷”的研究理念,在此視角下客家山歌遵循著“原生態(tài)”音樂文化是不斷自我解構與流變重構的“衍生態(tài)”形成過程,這是一種文化變遷的現象?!澳欠N在凝固的眼光中對文化現象的理解僅停留在表征的、刻板的文化保存層面上,會讓人產生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追溯、回歸原始文化形態(tài)的錯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陷入…迎合人們獵奇心態(tài)的庸俗化境地?!保?]最終只能是片段的、展演性的文化軀殼形態(tài)。客家山歌地域范圍廣袤,對于這項非遺文化項目應是一個整體的音樂文化系統(tǒng)。“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重點強調的并不是這些物質層面的載體和呈現形式,而是蘊藏在這些物化形式背后的精湛技藝、獨到的思維方式、豐富的精神蘊含?!保?]因此,探究客家山歌暨非遺音樂文化項目,必須立足音樂人類學的學科研究,使其音樂狀態(tài)與形式的現代化,保護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傳承、發(fā)展與更新,只有這樣才能為當今人們普遍之接受,才能逐步衍生為具有當代文化氣息的文化形態(tài)與作品形式。
[1]成曉軍.東江文化概論[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99.
[2]博羅縣人民政府網.魅力中國—博羅篇[EB/OL].[2015-05-07].http:∥www.jnxcx.com/xzmap/bl5.html.
[3]今日惠州網[EB/OL].[2015-06-12].http:∥sns.huizhou.cn/blog-75788-50311.htm l.
[4]熊曉輝.多元文化視角下的中國音樂人類學[J].民族音樂,2012(5):8-10.
[5]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