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英
1.選用良種培育壯苗。選用低溫條件下開花多、花粉量大、果實大而整齊,著色好、酸味淡,畸形果少的優(yōu)良品種,如豐香、明寶等,以及麗紅、春香、寶交早生等早中熟良種。這些品種休眠期短、春化條件易滿足,給予一些外界因素打破其休眠,可以達到早花早果的目的。秋香、寶交早生、全明星等品種花粉少,有一定畸形果出現,應配置春香、達娜等品種作授粉株,以利于授粉受精,減少畸形果,提高大果率。品種確定后,在當年草莓采收結束時,進行除草、松土、施肥、澆水,促使匍匐莖安全越夏,生長健壯,當莖長達30厘米左右時,選留2~3個節(jié)壓土,并摘除頂心,以利長成壯苗,30天左右,就會培育成莖粗0.8厘米,具有4~6片真葉和大量須根的幼苗。此時,應逐步移至肥沃的苗床內繼續(xù)培育,當年秋季便可定植。隨著草莓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進,很多地方選用無病壯苗,這種苗根系發(fā)達,抗病能力強,生長出的草莓個大,產量高、品質好,可根據當地育苗條件合理選用。
2.施足底肥。選擇地勢平坦、避風向陽、疏松肥沃的稻田或旱地種植草莓,在定植地每畝均勻撒施農家肥4000~5000千克,翻耕后以2米寬開廂,兩廂之間開一條深、寬各0.4米的溝,廂面略呈龜背形,施用優(yōu)質農家肥,,可以為草莓生長、花芽分化、開花坐果和果實發(fā)育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增大果個,提高果實含糖量和著色度。在移栽定植草莓前20~30天,每畝撒施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50~75千克、氯化鉀15~20千克,餅肥50千克,隨即整平耘細廂面,使土肥均勻融合。
3.適時移栽雙膜覆蓋。10月中下旬移栽草莓最佳,過早氣溫高,成活率低;過遲則冬前長不好苗架,影響產量。移栽時宜選擇陰雨天,按0.2米×0.4米的株行距栽4行,畝植 6000~8000株。栽苗時,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以苗心基部與地面相平為度。栽苗后1~3天,中午和晚上各澆1次水;7天后,施清水糞加0.4%的尿素提苗;待幼苗長出新葉后,每10天施一次水肥,同時根外噴施0.2%磷酸二氫鉀、0.4%尿素,加植物細胞分裂素800倍液。初冬蓋膜前施一次追肥,畝用腐熟糞肥2000千克、尿素20千克撒施于廂面。當氣溫下降到15℃時,及時用黑色地膜覆蓋廂面,并露出植株,15天后再用小拱棚中無滴膜覆蓋。采取敞膜蓋膜的辦法調節(jié)棚內溫度,現蕾期以28~30℃為宜,開花期以24~25℃為好。開春后,當外界氣溫回升到15℃以上時,白天應全天敞膜,晚上覆蓋。3月下旬宜將棚膜全部拆除,保留地膜。
4.適量澆水追肥。開花結果期適量澆水,有條件的采用滴灌效果更好。花期水分不足,會導致授粉受精不良,產生畸形果。果實膨大期水分不足,會影響果實膨大,在開花前15天左右開始,每隔7~10天噴1次赤霉素,共噴2~3次,草莓果實可提早10~15天成熟,且能改善品質,噴施濃度以30~40毫克/千克為宜。開花結果期應連續(xù)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3~4次,間隔期5~7天。
5.疏花疏果。定植后的新苗長至5~6片葉時,剪除枯葉、病葉和無效葉, 同時摘除生長過旺的心葉,每株保留10~12片有效葉?,F蕾后,每年花序留3~4級花蕾,其余摘除。開花結果后,發(fā)現有病果、蟲果、畸形果、小果等,應及時疏除,以利培育大果。采用以上方法覆膜栽培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或棚內放蜂傳粉,以減少畸形果。
6.分批采收。草莓開花后30天左右果實成熟,宜分批采摘,一般盛果期每2天采收1次,產果初期、末期每3~4天采收1次,供鮮食的八成熟就應采收。供加工果漿、果汁、果脯的,必須充分成熟后才采收。采果宜在早晨露水干后進行,手握果柄連同果柄一起摘下,注意輕采、輕放。
農家科技中旬版2015年11期